黃晨 梁顯泉



【摘要】目的 了解貴陽市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認知和行為情況,為中小學生健康知識教育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貴陽市中小學生進行新冠肺炎防控認知和行為調查,利用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 新冠肺炎防控基本健康知識知曉率為69.88%,口罩衛生知識知曉率為88.42%,手衛生知識知曉率為85.4%,其他健康行為知識知曉率為91.02%;96%的學生認為新冠肺炎危害嚴重,對新冠肺炎的擔憂程度較高,但對其關注程度不高;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獲取途徑前三位為電視90.50%、微信70.17%、家人55.50%。新冠疫苗認知和態度個人平均得分為4.25分(滿分為5分);48.00%、35.50%的學生非常關注和比較關注新冠疫苗,90%以上的學生認為有必要且愿意接種新冠疫苗,影響新冠疫苗接種的因素主要為周圍人的態度、相關專家的推薦和社交媒體的意見等。結論 貴陽市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認知和行為總體水平較為良好,但對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和疫苗科普知識的宣傳教育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關鍵詞】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認知和行為;健康宣傳教育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自2020年初在全球快速蔓延,我國形成黨政主導、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格局,全國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1]。但是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處于暴發階段,我國境外輸入病例新增較多,且國內不時突現本土病例,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面對疫情,中小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境遇,其身心發展不成熟,是突發應急事件中的特殊弱勢群體。中小學校由于學生人群聚集且流動性較強,易暴發聚集性疫情[2]。能否重視并完善學校傳染病防控機制建設,嚴格落實各項校園防控措施,積極應對傳染病風險和挑戰,關乎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和國家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必須更準確地了解中小學生群體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認知和防控行為,探求其對于新冠肺炎疫苗的認知和態度,及時發現問題并精準施策,為中小學生健康知識教育的普及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2021年7月25日—8月1日,以貴陽市中小學生為特定的研究群體,對貴陽市中小學校的學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共獲取600份有效問卷。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由貴陽市教育部門協助發放調查問卷。在每所被抽中的學校選擇1-2名調查培訓員,對其進行培訓,并由其負責本單位的問卷調查填寫工作。取得被調查學生的知情同意后開展問卷調查。
1.2.2問卷設計和主要內容
根據國家衛生權威部門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相關技術方案和知識庫,對國內外文獻進行查閱,咨詢公共衛生健康教育方面專家,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進行多次預調查,對問卷進行修改和完善,預估調查問卷單次填寫時間為四分鐘左右。問卷分為三個部分:(1)學生基本信息;(2)新冠肺炎防控認知行為調查:包括防控知識知曉情況、心理情緒(疫情關注程度和擔憂程度)和知識獲取途徑;(3)新冠疫苗認知行為調查,涉及對新冠疫苗的關注度及關注途徑、接種意愿及其影響因素、認知和態度等。
1.2.3質量控制
調查對象以匿名方式填寫調查問卷,問卷填寫完畢后,對收回的問卷進行檢查核對,如發現年級、學校等基本信息填寫有誤、填寫時長不符合預估時長或邏輯不能自恰等情況的問卷,則對其予以剔除,數據錄入采用雙人平行錄入的方式,數據庫設立邏輯校對。
1.2.4評估指標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調查:知曉率=(回答正確人數/被調查總人數)×100%,知曉率≧80%為合格[3]。新冠疫苗認知和態度調查:共有5題,選擇正確或態度積極計1分,選擇錯誤或態度消極不計分,態度中立計0.5分,個人得分最高分為5分。
1.2.5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2019軟件對數據進行導入和整理,運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 果
2.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獲得了600份有效問卷,在600名被調查的中小學生中,有304名男生(50.67%),296名女生(49.33%);小學生有200人,初中生有200人,高中生有200人;自我健康評估中,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好和比較好的學生分別有352人(58.67%)和182人(30.33%),認為自己健康狀況一般的學生有63人(10.50%),認為自己健康狀況比較差和差的學生分別有3人(0.50%)和0人。
2.2新冠肺炎防控認知調查
2.2.1防控知識知曉情況
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包括基本健康知識、口罩衛生知識、手衛生知識和其他健康行為知識。基本健康知識的總知曉率為69.88%。其中,知曉率不合格的知識有“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為有接觸傳播”、“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有氣溶膠傳播”、“全國統一的免費衛生熱線電話號碼”和“防治新冠病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含氯消毒劑”。如表1。
口罩衛生知識的總知曉率為88.42%。其中僅有“口罩佩戴的正確方法有顏色深的一面朝外”一項為不合格,其他知識點均合格。如表2。
手衛生知識的總知曉率為85.4%。其中,“洗手的正確方法有使用流動水”和“洗手的正確方法有洗后用干凈的紙巾或毛巾將手擦干”兩個知識點的知曉率不合格。如表3。
其他健康行為知識的總知曉率為91.02%,該部分所有知識點的知曉率均合格。如表4。
2.2.2心理情緒狀況
心理情緒的調查包括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注度和擔憂度。在被調查的600名中小學生中,多數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為每天關注(309人,51.50%)和每周關注(199人,33.17%),仍有小部分學生每月關注(64人,10.67%)和不關注(28人,4.67%);大多數學生認為新冠肺炎的危害非常嚴重(458人,76.33%)和嚴重(118人,19.67%),僅小部分人認為一般和不嚴重。在“某地發生新冠狀肺炎傳染病,您認為應該怎樣做?”一題中,絕大多數人認為不管自己是否是當地人,都需關注疫情變化(558人,93.00%),小部分人認為自己是當地人才會關注或不關注。
2.2.3知識獲取途徑
調查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獲取途徑,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電視543人(90.50%)、微信421人(70.17%)、家人333人(55.50%)、網站321人(53.50%)、社區宣傳280人(46.67%)、學校培訓253人(42.17%)、廣播242人(40.33%)、朋友或同事206人(34.33%)、報紙156人(26.00%)、其他22人(3.67%)。
2.3新冠疫苗認知調查
2.3.1關注度及關注途徑
調查顯示,600名中小學生中,非常關注和比較關注新冠疫苗的人數分別為288人(48.00%)和213人(35.50%),而較少關注和不關注新冠疫苗的人數分別為86人(14.33%)和13人(2.17%)。所有調查對象中,新冠疫苗的關注途徑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電視廣播523人(87.17%)、網絡媒體463人(77.17%)、社交軟體446人(74.33%)和雜志期刊188人(31.33%)。
2.3.2認知和態度
新冠疫苗認知和態度題目個人平均得分為4.25分。“接種疫苗后在高危場所是否需要采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一題的個人平均得分最高,平均得分為0.98分;“經國家批準上市使用的疫苗是否是安全的”和“將來新冠疫苗應用后能否預防控制疫情”的個人平均得分較低,分別為0.81分和0.76分。如表5。
2.3.3接種意愿及其影響因素
新冠疫苗接種意愿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很有必要(289人,48.17%)和有必要(254人,42.33%)接種新冠疫苗,但仍有少部分學生認為無所謂(25人,4.17%)和沒必要(32人,5.33%);600名學生中,有544名(90.67%)愿意接種新冠疫苗,56名(9.33%)不愿意接種;接種意愿的影響因素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家人、朋友、鄰居對新冠疫苗的態度(61.00%)、相關專家對新冠疫苗的推薦(64.33%)、擔心疫苗可能帶來的副作用(59.50%)、社交媒體對新冠疫苗的意見(58.50%)和其他(8.17%)。
3.討 論
3.1貴陽市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總體知曉水平較為良好
調查結果顯示,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知曉情況總體較好,口罩衛生知識和手衛生知識知曉率均在85%以上,其他健康行為知識知曉率在90%以上。表明政府、社會和學校等主體通過各種渠道、多種形式開展的健康行為方式教育效果較為顯著。但是學生對于基本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不佳,總知曉率僅為69.88%;學生在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常用消毒方法認識上存在欠缺,對全國統一的免費衛生熱線電話號碼的知曉率不到一半;除此之外,中小學生對于口罩佩戴方法和洗手方法中的少數細節問題不甚了解。以上問題的出現究其原因在于針對學生的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仍未到位,學生仍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此,應積極開展相關課程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對中小學生進行基本健康知識的科普宣傳教育,給予其口罩衛生、手衛生等方面的指導,以此為契機,幫助每個學生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4],這不僅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至關重要,而且對于新冠肺炎以外的其他傳染病的阻斷也具有深遠意義[5]。
3.2中小學生新冠疫情期間心理情緒狀況不容忽視
96%的學生認為新冠肺炎危害嚴重,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擔憂程度較高,但對其關注程度不高,有48.5%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注頻率在一周以上,15.3%的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關注頻率在一個月以上。結果顯示,貴陽市中小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過度擔憂卻缺乏關注。新冠疫情期間學生的身體健康面臨挑戰,社會交往受到阻隔,學業壓力繁重,辨別信息能力薄弱,加之其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易產生不良情緒和恐慌心理,因此各中小學校應當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減少疫情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6];而國內新冠疫情高峰過后,新冠肺炎病例數量明顯下降,學生對疫情關注度降低,但應當注意到國內多地不時突發本土病例,加之學校仍是疫情播散的高風險場所[7],因此,疫情的防控遠未到松懈之時,必須慎終如始,進一步堅守各項防疫措施,繼續加強中小學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捍衛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3.3對中小學生的新冠疫苗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對新冠疫苗的認知和態度方面,600名學生的平均得分為4.25分,總體認知態度得分情況良好,但是對于新冠疫苗的安全問題和將來新冠疫苗應用后是否能預防控制疫情的認知態度得分較低。結果說明新冠疫苗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普及工作基本到位,但是學生對于疫苗是否安全有所懷疑,對新冠疫苗能夠控制住疫情的信心不強;九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有必要且愿意接種新冠疫苗,影響學生接種疫苗的因素多為外部因素。結果提示,新冠疫苗接種的相關科普知識仍有待進一步普及,雖然現階段針對公眾有多種形式的宣傳,但針對學生群體的宣傳仍不到位。目前,我國針對12至17歲兒童青少年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正在逐步開展。據臨床數據顯示,3至17歲年齡段新冠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良好,接種新冠疫苗后,絕大部分人可以獲得免疫力,從而有效降低發病、重癥和死亡的風險,人群中可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8];而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率仍未達到全民免疫程度,仍需要在學生群體乃至全民中推廣普及疫苗接種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接種疫苗[9]。同時,相關部門應及時發布新冠疫苗安全性和可靠性信息,媒體科學客觀宣傳報道疫苗相關信息[10],讓學生們對疫苗接種有正確的認知及態度,減少其對接種疫苗的畏懼心理。
3.4中小學生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獲取途徑呈現多元化趨勢
貴陽市中小學生獲取新冠肺炎疫情和疫苗相關知識的途徑多樣,大多來自電視廣播、網絡媒體和社交軟體,同時家人、社區宣傳、學校宣傳也是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政府和媒體等相關公共組織可充分利用多元的信息獲取渠道,多措并舉,通過電視廣播宣傳,微信公眾號推文,以及社區宣傳,甚至可通過周圍人對學生的正確宣教影響,以多種途徑協同宣傳的方式,營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整體性治理格局。但是應當注意,在信息化時代大背景下,各種信息混雜,中小學生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薄弱,容易受到虛假信息誤導和有害信息侵蝕。因此,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強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教育[11]、正確引導學生獲取和判斷新冠肺炎疫情相關信息刻不容緩。
3.5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充分發揮學校疫情防控主力軍作用
貴陽市中小學生疫情防控基本健康知識認知程度較低,且知識獲取途徑來自學校培訓的不到五成,說明學校在新冠肺炎疫情健康宣傳教育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首先,需要加強中小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相關立法,目前我國專門針對學校防控的相關立法僅有1990年出臺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12],嚴重滯后于現階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且未明確學校在傳染病疫情各階段所應采取的應對措施[2],建議對《條例》進行及時的細化和補充,制定學校傳染病應急預案等配套措施,把握最佳防控時機。其次,學校需要重視校內公共衛生專業隊伍建設,完善專業人才準入和激勵機制,可與衛生部門之間進行有效銜接,由衛生部門向學校輸送專業的衛生人才,協同開展健康宣傳教育、疫情防控等工作[13]。最后,學校作為培育學生的主陣地,應積極開展衛生健康課堂,并落實校園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將防控舉措落實到校園日常衛生行為中,將防控知識宣傳教育與校園愛國衛生運動相結合[14],切實維護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 ] 周振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基于政府間關系的分析[J].中國治理評論,2020(02):24-35.
[2] 劉芳麗,樊澤民,劉立京.法英美中小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模式啟示[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12):1767-1771.
[3] 劉利君,馬玉,宋波,楊琦,潘曉平.孕產婦及兒童家長新冠肺炎認知、行為及心理狀況調查[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20,11(04):1-6.
[4] 李毅琳,伍春燕,梅欣,陳嫚,黃遠霞,李俊林.武漢市中小學生新冠肺炎健康防護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21,37(06):994-998.
[5] 梁鵬艷,秦祖國,魯志威,高俊,林璜,鄭曉,張持晨.廣東省中小學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認知及行為[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11):1671-1674.
[6] 張運紅,黃秋瑜.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學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導刊,2020(07):51-56.
[7] 馬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與學校傳染病防控監督[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20,27(02):103-105.
[8]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1年3月28日新聞發布會[BC/OL].(2021-3-28)[2021-7-25].中央政府?戶?站,http://www.gov.cn/xinwen/gwylflkjz153/index.htm.
[9]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BC/OL].(2021-4-1)[2021-7-28].中央政府?戶?站,
http://www.nhc.gov.cn/xcs/nwwd/202104/696521e535454821b63381c9f028a57a.shtml.
[10] 趙春艷,石晶,張國峰,劉波.北京通州區中小學生家長為子女接種新冠疫苗意愿及影響因素[J].中國學校衛生,2021,42(03):371-374+380.
[ 1] 黃如花,馮婕,黃雨婷,石樂怡,黃穎.公眾信息素養教育:全球進展及我國的對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46(03):50-72.
[ 2] 國家教育委員會,衛生部.學校衛生工作條例[Z].1990-06-04.
[ 3] 張欣.新發傳染病是學校衛生面臨的永恒挑戰[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05):641-644.
[ 4] 牛彥,梁樹志.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校園愛國衛生運動的幾個著力點[J].健康中國觀察,2020(12):68-69.
作者簡介:
黃晨,1998.4,女,漢族,碩士在讀,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