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體時代下傳統新聞媒體受到多種媒介的沖擊,傳統新聞媒體如何轉型是其能否繼續發揮其新聞傳播作用的關鍵。通過對比分析當代部分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策略,得出全媒體時代下傳統新聞媒體應繼續保持傳統新聞媒體優勢、構建全媒體矩陣、做好內容濃縮與形式多樣化才能使得傳統新聞媒體繼續發揮其作用的結論。
關鍵詞:全媒體;新聞媒體;發展策略;矩陣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長,因此報紙、廣播、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媒體應運而生。我國在21世紀20年代已逐步進入全媒體時代,傳統新聞媒體受到了各類媒介的沖擊,要在全媒體時代下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調整發展策略。現由以下幾點來分析全媒體時代下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策略。
一、保持發揮傳統新聞媒體優勢
傳統新聞媒體多是受國家與政府支持的,背負著傳達國家與中國共產黨的政策與綱領的媒體。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廣播電視臺”。因此,他們所擁有的人員、技術力量、設備等,在眾多媒體中都處在引領地位。傳統新聞媒體應該在人員、技術力量與設備上繼續保持與發揮傳統新聞媒體的優勢。
1.人員優勢
主持人是傳統新聞媒體節目的靈魂與關鍵所在。優秀的新聞媒體主持人對突發新聞的及時反饋與播報、對于熱點新聞的評論與見解是新聞媒體獲得自身輿論地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新聞媒體,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各新聞節目的主持人均來自于我國各優秀院校。“準主持人”們通過“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院校專業系統的培養,提升自身的能力后,往往會選擇傳統新聞媒體從業。傳統新聞媒體源源不斷的主持人力量是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因此,傳統新聞媒體要進一步提高主持人的薪資待遇,同時要做好主持人的思想建設工作,讓這些優秀的主持人在傳統新聞媒體中最大程度上的發揮他們的能力。
2.技術力量與設備
技術力量是傳統新聞媒體所能成功進行傳播的必要保障,技術力量同時也是傳統新聞媒體能夠保證既有受眾和拓展潛在受眾的重要保障。技術力量包括但不限于直播(轉播)信號的穩定性,直播(轉播)信號的清晰度,直播(轉播)畫面的準確色域等。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新聞節目便采用了“5G+4K”“8K+AI”等技術,給予了受眾視聽上的震撼體驗。
設備是技術力量能夠得到充分應用的必要條件,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新聞節目采用了SONY UHC-8300 8K訊道攝像機與CANON三片式1.25英寸感光器件的鏡頭,同時使用了杜比5.1環繞聲標準,能夠滿足4K HDR BT.2020 5.1環繞聲的節目制作播出需求。
傳統新聞媒體的技術力量與設備是其他媒介形式的媒體所不具備的,因此傳統新聞媒體應不斷的精進與完善節目播出質量,為受眾提供其他媒介形式所無法提供的視聽體驗,進一步發揮傳統新聞媒體的技術力量與設備優勢。
二、構建全媒體矩陣、發揮全媒體矩陣傳播優勢
全媒體矩陣意在通過融合的廣電網絡、電信網絡以及互聯網絡進行傳播(三網融合),最終實現用戶以電視、電腦、手機等多種終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在全媒體時代,隨著個人手機、個人電腦的進一步普及,個人定制化的信息需求進一步增加。因此傳統新聞媒體為繼續保持輿論引導能力,避免“失語”的情況發生,因此在網絡視頻平臺(bilibili、抖音)等視頻平臺上注冊賬號,通過大數據技術為受眾與潛在受眾推送其感興趣的相關新聞內容。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便在bilibili網站注冊了相關賬號,例如“央視新聞”“央視網快看”等頻道,進行差異化內容的制作,構建融媒體平臺上的小矩陣,滿足受眾多樣化、定制化的新聞需求。再例如“中國新聞周刊”也在bilibili平臺上注冊了賬號,構建起了其雜志、網站的新聞媒體矩陣。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達到“三屏合一”的效果,在移動端推出了“央視頻APP”,在網頁端運用bilibili、抖音所構建的“主播說聯播”等節目版塊融合在電視端的傳統新聞播報形式,最終成功的構建起了一個新聞播報全媒體矩陣,使得受眾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到最新的新聞資訊。電視、電腦、手機三屏充分的融合,加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傳統新聞媒體播報形式(廣播、報紙等),其成功構建起了三維立體、全天化、全時段的新聞媒體傳播矩陣,將其新聞傳播效率充分的提高。成功的實現了傳統新聞媒體在全媒體時代、語境下的轉變。其發展策略是當代傳統新聞媒體應當學習與借鑒的。
三、內容貼近時代、形式豐富多變
在全媒體時代、語境下,年輕人在移動端極其活躍。年輕人群體的輿論導向在我國網絡的“擬態環境”中占據領導地位,是當今傳統新聞媒體不得不考慮的受眾。因此,如何在移動端吸引年輕人群體與正確引導年輕人群體的輿論就成為了傳統新聞媒體所必須考慮的問題。傳統新聞新聞媒體由以下幾點來解決這個問題。
1.利用名人效應
例如在bilibili“央視新聞”“央視頻快看”頻道中其就利用名人效應,例如“王冰冰”,其甜美的笑容使得其在廣大網友中備受歡迎。因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移動端便加入大量的以王冰冰主持連線的節目,例如在2021年舉辦東京奧運會期間,“王冰冰體驗奧運項目”就充分利用了王冰冰的名人效應,使得年輕人群體中的新聞受眾更愿意了解我國在東京奧運會的相關新聞,充分調動了年輕人想要繼續了解相關新聞的興趣。再例如“朱廣權”,其在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中以“順口溜”被廣大年輕人所喜愛,因此在移動端便加入了其“順口溜”的相關節目,例如2019年12月8日“央視新聞”在bilibili發布的“【朱廣權新RAP】央視新聞來B站了!”截至2021年8月20日就收獲了437.9萬次播放,可見利用名人效應所帶來的巨大傳播力。因此傳統新聞媒體在移動端要充分利用名人效應,充分的吸引年輕人受眾。
2.內容濃縮、重點突出
全媒體時代下、在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的接受信息呈現碎片化、短視化、分散化的特點,因此傳統新聞媒體在移動端要適應這種特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抖音推出的“主播說聯播”系列節目便是適應這種碎片化、短視化、分散化觀看習慣的代表。“主播說聯播”在一分鐘之內將當天的新聞聯播濃縮,將最重要的內容展現出來。例如其在2021年8月8日發布的稿件,以“出征777、凱旋888,李梓萌點贊中國隊:666!”作為標題,使用了“飛白”的語言修辭形式,在保證了趣味性的同時簡明扼要的將中國隊在東京奧運會的成績播報了出來,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播放量,同時正確的引導了年輕人群體的思想,將他們的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緊密的結合起來。由此,傳統新聞媒體在移動端的內容應該將內容充分的濃縮,將重點突出出來,才能適應當代年輕人群體的信息接受習慣,才能發揮傳統新聞媒體在移動端的新聞傳播作用。
結語
在全媒體時代語境下,傳統新聞媒體一定要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同時,構建好全媒體矩陣,內容在保證正確輿論引導的前提下充分貼近當代受眾。這樣才能使得傳統新聞媒體在全媒體語境下最大化其傳播效率,在現當代繼續發揮新聞媒體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潘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4K超高清、高清電視節目同播技術研究[J].現代電視技術,2020(06):38-41.
[2].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內首次實現5G+8K集成制作[J].現代電視技術,2020(06):37.
[3]徐波.全媒體戰略下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J].記者搖籃,2021(08):92-93.
作者介紹:張天河,男,2000年1月,東北農業大學,研究方向 廣播電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