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要:2015年1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黨校(行政學院)要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這一戰略任務。為了完成這一偉大的戰略任務,圖書館必須實現數字化建設與教學研究活動的有機結合,提供各種文獻信息知識服務和有效的信息資源,為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與科研工作提供信息保障。
關鍵詞:黨校圖書館;數字化;服務功能
一、數字化環境下黨校圖書館建設的作用
(一)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管理理念已經慢慢向注重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利用轉變,圖書館逐步實現數字化、電子化、無墻化、虛擬化,先進的管理技術、新時代圖書館的管理意識和藏用觀念上的開放是數字圖書館的特色和優勢。因此,在黨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黨校圖書館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朝數字化方向發展,建立開放的數字化圖書館是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趨勢。
(二)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黨校適應新形勢發展的根本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時代,我們黨必須以黨的自我革命來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作為黨員干部理論教育培訓,黨性修養,黨的理論研究和重要思想宣傳詮釋的重要陣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做好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這就要求黨校圖書館必須做好教學與科研服務工作,加快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真正體現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使圖書館變成信息資源聚散地,讓黨校圖書館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三)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是推動黨校科研和教學發展的根本需要
按照黨校工作的特點、性質以及教育培養任務,圖書館的服務工作要與時俱進,盡可能滿足教學與科研需求。黨校圖書館不僅負責黨校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開展信息學科研究、為數字化建設提供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撐,還要為教學科研工作者或受訓干部提供強大的數字資源。因此,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二、數字化環境下黨校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的不足之處
(一)文獻資源更新緩慢
目前,部分黨校圖書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提供一些比較簡單的、基礎的信息咨詢,極度缺乏提供專業學科文獻信息內容服務的能力,購買的數據庫內容極為有限,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具有黨校特色的數據庫,導致數字信息資源更新緩慢、獲得數字資源的方式滯后,不能滿足教學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
(二)信息技術人才缺乏
受諸多因素影響,部分黨校圖書館的圖書情報專業人才和計算機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工作人員缺缺乏圖書情報專業技能和計算機專業技能培訓,知識結構不合理、老化,再加上圖書館工作人員大多數年齡偏大,學習能力和動力不足。
(三)服務能力不強
受傳統管理方式和思維模式的影響,對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然趨勢認識不到位,嚴重扼制和延緩了黨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和發展的進程。導致黨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落后、有效供給不足,技術手段落后,服務質量低,圖書館利用率低。加之部分黨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素質跟不上數字化建設的步伐,使圖書館的數字化進程受到嚴重的制約。
三、數字化環境下黨校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功能探索
(一)為科研教學提供文獻資料保障
一是要系統地搜集和整理馬克思主義重要文獻,尤其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重要文獻,這是立館之本、理論之基、力量之源;二是要注重收藏黨史、國史、世情、國情文獻資料,為黨性教育提供堅實支撐;三是要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瞭望塔”“藏書閣”和“研究室”的作用,努力建設好黨政干部理論武裝和黨性淬煉的“精神家園”。
(二)為科研教學提供信息支撐保障
黨性教育和黨的理論教育,是黨校(行政學院)的主業主課,是一切教學科研工作的重心。伴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不斷對館藏信息資料進行歸類,組織和更新,積極參加聯合數據庫的建設,加入國家數據資源共享系統,不斷更新資源的同時豐富資源,為學員進一步學習理論知識提供資源支撐,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學員的第二課堂。因此,圖書館工作者要提高圖書館服務的質量,抓住智能化帶來的發展機遇,打造移動數字圖書館。以滿足手機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來提供相應的數字信息和資源服務,讀者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到館藏的數字資源,彰顯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滿足讀者的個性化圖書館服務要求。數字圖書館在未來的主要服務模式將會是移動圖書館。因此,黨校圖書館要不斷創新和完善服務模式,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全面提高服務水平和能力。
(三)為科研教學提供技術支持保障
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需要圖書館工作者不僅要有較高的圖書情報專業素養,還要有較高的的信息技術。黨校應把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提上日程,積極規劃,加大投入力度,重視培養圖書館專業人才,加大圖書館工作者的崗位培訓和專業繼續教育力度,使他們早日成長為合格的圖書情報人才。圖書館工作者除了傳統的圖書館服務,還要學習新的圖書情報知識、新的信息技術技能,改變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圖書館服務能力。一是根據實際情況,舉辦崗位培訓、輪訓和短期培訓等,有目的計劃地選送業務骨干脫產學習,培養復合型人才,不斷提高圖書館工作者的業務綜合素質。二是優化隊伍結構。根據當地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引進熟悉圖書情報業務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同時,采取公開招考、競爭上崗等方式選拔人才,達到不斷優化隊伍結構的目的。制定激勵機制,激發職工工作熱情,提高職工的積極性,使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熱忱、積極主動地為讀者提供優質的圖書館服務。
(四)為提高全體教職工和受訓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服務
黨校圖書館創新發展對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和人員配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圖書館人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政治素養。全心全意為黨校(行政學院)服務是黨校圖書館的主要任務,圖書館工作者在提供信息服務的同時就會意無意地參與學習。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圖書館內部系統管理軟件,搭建圖書館信息服務平臺,推行圖書資料的采編、上架、流通、檢索自動化處理。實時發布圖書館新動態、新書等資料上架信息、圖書資料的流通情況等。提供資料檢索、查詢、復印、刻錄等圖書館服務。免費提供資料下載服務,實現圖書館服務及信息發布的數字化。努力實現資源聯合共享服務,強化與上級黨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以及高校圖書館的合作,推動資源共享、共同開發信息資源。致力于建設具有黨校圖書館特色的數據庫,逐步形成聯合型圖書館的模式,努力做到共建、共知、共享信息資源。制作并發放圖書館服務指南,開展新書推介、講座等活動,讓教職工和學員更全面地了解黨校(行政學院)圖書館。
參考文獻:
[1]邢珍珍,鄒曉峰,曹俊嶺.市級黨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問題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1月第39卷第1期.
[2]范光華.用新思想引領黨校教學科研工作[J].社會主義論壇,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