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養老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數字化養老是智慧養老的升級版,數字化為發展高質量居家養老服務提供了重大機遇。為此,借鑒發達國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演進規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信息化的最新成果,放大數字化功效,發揚成績,克服不足,探索和研究符合徐匯實際的數字化居家養老的新機制、新體制和新模式。
(一)助力多方消除現存“數字鴻溝”,跨越居家養老服務轉型發展的第一道障礙
根據《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2020版)精神,借鑒國內外經驗,結合徐匯實際,成立區數字化為老服務專項行動小組,大力推進居家養老的“頂層設計”工作,推進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工程。
1、加快平臺整合融合建設。對徐匯而言,第一步,探索數字資源產權化、制度化、科學化建設,前期可以嘗試產權“獎罰政策”,逐步完善,形成制度,為數字化居家養老服務奠定基礎。第二步,嘗試以區“一網通辦”大數據中心為區中心,13個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為分中心,以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社區衛生中心和分中心、長者照護之家、老年活動室、鄰里匯和鄰里小匯、老年人助餐服務點、社區睦鄰點和306個居委會等各個服務點為載體,形成“1+13+N+306”服務體系。各為老服務主體的體制機制以及服務項目、人員崗位設置等,以“求最大公約數,合并同類項”為原則,加快數字化賦能,能數字化的不人工,能合并的崗位不分設,優化服務布局,節約各項資源,實施科學管理,打造高效智能的升級版數字化為老服務平臺。
2、加快相關政策體系建設。組織力量,對相關養老服務政策、規定等進行梳理整合,形成“完整、統一、權威、規范”的居家養老政策體系。一方面完善市場供給政策。政府和為老服務機構,要多渠道、多方式、大力引導提供為老服務電子產品的企業,開發更多的老年人“敢用、會用、想用”、“安心、放心、貼心”的適老化數字產品。對達標企業,加大扶持傾斜力度,給予更大的政策扶持、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鼓勵他們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消除“政策碎片”,統一發布、統一流程、統一解答,努力實現線上線下“一口受理”。尤其做好新舊養老政策口徑的梳理工作,特別是對不統一、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的政策做好必要的解讀工作,對于前后不一的政策,制定必要的過渡辦法,全面優化養老服務的政策環境。
3、提升老人數字生活質量。推進居家養老數字化服務,對徐匯來講,重點是進一步加大“1+13+N+360”平臺數字化賦能。一是,為老年人免費提供電腦上網服務、數字化產品體驗服務、數字化推廣教學服務,使老年人盡快“快樂觸網”。如對智能手機應用培訓,重點放在:就醫、出行、亮碼、掃碼、聊天、繳費、購物、文娛、用機、安全的十大場景方面。二是根據《條例》要求,在“無障礙交流”“環境建設標準、”“老年人習慣”等方面不搞一刀切,對居家養老傳統服務項目,給老人留出線下服務窗口,線下客服、人工電話、紙質填表等老年人所熟悉的傳統方式適時保留。既倡導推廣現代生活方式,又兼顧傳統渠道,確保居家養老水平不斷提高。
(二)依托數字技術激活居家養老“家庭資源”,把家建成“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1、建議依托上海市老年基金會徐匯代表處,設立“愛老基金”,大力倡導親情輔助為主的居家養老?;鹩烧鲑Y、社會捐助、個人捐贈三部分組成,制定使用制度,用于開展“愛老敬老助老”活動。從家庭做起,鼓勵老人家庭成員和親屬,承擔照顧的老年人的義務,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對表現突出的按照“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原則,分項目分類別進行表彰、獎勵,披紅戴花。培養家庭成員承擔為老服務義務,樹立尊老愛老良好家庭美德。此“一舉”可以達到家庭社會政府的“三得”,也為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持續的“財力保障”。
2、探索“以房養老”的體制機制,擴大養老用房。一是倡導微型的養老組合形態,鼓勵、幫助獨居老年人通過住房調換(或幾個獨居老年人集中居住等),形成老年樓組,方便抱團居家養老;鼓勵子女和老人一起居住或靠近居住,對與老年人居住一起的低收入家庭,可以提早享受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政策; 二是嘗試將養老服務和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政策結合起來,探索困難老人加裝電梯政府給予專項補貼的政策,方便老人居家養老。
3、探索建立社區“小手牽大手”居家養老“分時制”、“積分制”。一是倡導鄰里互助,鼓勵“小老人為老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料服務,通過數字化技術,將服務時間記入檔案“積分”,“小老人”可以用積分換取自己需要的養老服務資源或補貼券,做得好的進行表彰。二是鼓勵持有閑置房屋的老年人,將空余房屋合租給那些愿意承擔部分養老義務的年輕“白領”。三是嘗試社區牽頭與周邊學校建立“大中小學生與社區老人結對助老”機制,對參與為老服務的學生按照服務內容、時間和成效,計入學生“社會實踐”積分檔案,并在評優、獎勵、就業等環節給予加分和優先。
(三)加快推進數字化頂層設計工作,完善徐匯特色的高質量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1、進一步加大頂層設計工作力度。以健全徐匯居家養老數據庫為起點,大力推進 “五個一工程”,做實居家養老的“一網通辦”。對所有涉老服務部門條線的數字資源,進行科學合并整合,明細產權,對數字資源的更新、使用、管理等工作建章立制,確保大數據中心運行管理的數字資源權威、系統和完整,為數字化養老服務進一步夯實基礎,形成徐匯品牌。
2、進一步加大數字平臺建設力度。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借鑒國外IBM“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協同推進的理念,“線上線下”齊頭并進,探索建設具有徐匯特色的數字化“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一是響應市民政統一部署,推進工作條線“融合”,率先完成應急呼叫“一鍵通”升級為“為老服務一鍵通”。二是鼓勵長者盡快“觸網”。為全區老年家庭免費統一安裝“為老服務一鍵通”數字產品,為部分老年家庭提供優惠安裝智能化居家養老產品,助力居家養老。三是進一步完善徐匯養老指南,讓老年人輕點指尖即可隨時查看全區的養老地圖,即時了解養老服務信息,掌握養老服務政策,提高養老服務的透明度和知曉度。
3、以區數字化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為基礎,探索徐匯特色的“醫養結合”模式。借鑒機構養老典型泰康醫養模式,把醫療資源和醫療服務向家庭“突破”。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智能技術應用于居家養老服務,通過通信、定位、行動和生理體征等監測技術對老年人行為進行實時監測,提供急救、健康管理等服務。
一是進一步推進家庭醫生組合簽約服務數字化管理。深化家庭醫生服務機制,重點完善合理的補償機制和激勵機制,提高簽約的實效性。二是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數字化賦能,組織醫生開展家庭病房服務、居家舒緩醫療、上門出診等服務。送醫到戶,老人足不出戶,解決一些日常就醫需要,緩解社區醫院及以上醫療機構門診壓力,優化配置有限的醫療資源。三是探索養老機構采取就近、自愿原則與附近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訂協議,建立幫扶機制,開辟就診就醫綠色通道。
加大數字化賦能居家養老服務和管理,為城區居家老人營造數字化智能化養老環境,使更多的老人回歸家庭,夯實居家養老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作者簡介:
張建國 男 漢族 ?副教授 社會治理 上海市徐匯區委黨校 ?上海 2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