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光才
貴州省鳳岡縣處于貴州最北面,屬于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2013年以來,縣政府就把肉牛產業作為茶葉產業之后的又一支柱產業,提出了“雙有機”(全域有機、全產業鏈有機)的發展戰略思路,在畜牧業發展戰略思略上,縣農業農村局在總結前幾年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公司加農戶的發展模式,將標準化養殖建設工程作為加快畜牧業發展的著力點,作為提高畜牧業產業化水產,助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通過標準化養殖建設工程和規模養殖場帶動了全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2014年全縣的畜牧產值就增加了8%,2018年增加20%,筆者現將該縣 公司加農農戶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會紹如下,僅供同仁參考。
一、“公司+農戶(家庭農場)”模式,首先,通過技術指導及標準化養殖流程,幫助養殖戶提高養殖效率。其次,在預交保證金之后,養殖戶每次通過記賬方式即可領取仔畜、飼料、疫苗等生產資料。養殖戶不需要像自養時以現金支付飼料、疫苗等投入,這實質上是變相幫助養殖戶解決了融資問題。最后,育肥成功的牲畜,由公司負責收購,農戶獲取相應的代養費用,幫農戶承擔了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為農戶解決了銷售問題。這種經營模式使得“公司+農戶(家庭農場)”具備旺盛的生命力,受到農戶的歡迎。
二、采取的措施:
1、加強領導,科學規劃
確立了以發展生豬為主,牛羊為輔,重點打造家禽有機產業,在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實施方案中,縣委政府實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優勢,整體準進”的建設原則。對養殖場建設實行縣、鄉、村三級責任制,切實做到了縣局班子抓督導,縣鄉技術干部跟蹤管理,村級獸防人員合同服務的合力,為搞好標準化養殖場建設提供了組織保障和服務保障。
2、加強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資金扶持力度,2013年對飼養10頭能繁母牛的養殖戶,飼養20頭商品肉牛的養殖戶,一次性給予建場補助2萬元,能繁母牛每產仔一頭補助1000元。對飼養100頭以上商品肉牛的養殖場一次性建場補助20萬元。
3、依靠龍頭加工企業、良種場和交易市場拉動產業發展。
興辦加工廠,2014年通過招商引資,新建一個年屠宰肉牛20萬頭規模的屠宰加工企業。從而有力地帶動了我縣肉牛養殖的發展。引進龍灘口集團、和記公司興辦的肉牛良種場,為地方的商品仔畜禽提供了組織保障。興建金橋梁大牲畜交易市場,日交易量在1500頭以上,為我縣的肉牛提供了銷售平臺。
4、利用新聞媒體,做好室傳工作
在整個公司加農戶以展模式過程中,為切實做好宣傳發動工作,采用了各種形式廣泛引導社會和民間資金投向畜牧業,利用報紙、電視臺,把公司加農戶的成功經驗,先進典型進行報道,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好評。
三、公司加農戶模式推廣的作用
1、鳳岡縣通過公司加農戶的發展模式推進肉牛產業發展,肉牛養殖場、大戶得到了蓬勃發展,良種肉牛得到了大量推廣。短短的五年多時間全縣鞏固發展肉牛養殖場65個,其中飼養1000頭以上規模的肉牛養殖場3個。示范帶動發展養殖大戶(家庭牧場)673戶;鞏固發展肉牛改良點25個,年均推廣雜交肉牛3.2萬頭。
2、在實現數量增加的同時,肉牛品質也得到了提升,鳳岡縣通過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良種牛的引進、繁育、推廣,同時按照科學、規范、嚴格的管理程序,保證良種的優質純度,避免疫病的引入。幾年來,招商引資建立了兩個種牛養殖場,從澳大利亞引進安格斯500余頭。同時還引進了日本和牛,云嶺牛等優質肉牛品種。種牛場積極向全縣農戶供應優質商品犢牛。
3、肉牛養殖效益更是得到了顯著增加,2013年以前,由于受疫病、市場、投入、飼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養殖效益極不明顯,一頭牛盈利只有500元左右,好的有800多元,差的只能持平甚至虧本。2014年以后,由于采取公司加農戶發展模式,肉牛產業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有了可靠的安全保障,有效地避免了疫病和市場風險,使肉牛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發病率由以前的5%減少到2%,死亡率由原來的1.5%下降到0.5%以內。采取種植優質牧草飼養,飼養效率明顯提高,出欄率大大提高,養殖戶效益顯著增加,頭均實現利潤在3000元以上。如縣內綏陽鎮的肉牛養殖大戶方友,辭去村委會的工作,成為肉牛專業養殖戶,年盈利20多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養牛專業戶,達到了養牛致富的目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農戶開始養殖肉牛。
4、小結與體會
在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轉型的今天,面對肉牛市場必然出現周期性波動這一典型特征,如何應對風云變幻的市場,鳳岡縣公司加農戶雙重模式發展畜牧產業的路子帶來了新的希望,探索實踐的經驗找到了答案。實踐證明, 公司加農戶雙重發展模式應運發展需求而生,它增強了養殖場、大戶抵御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的能力,是一條促進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好路子,能夠實現養殖業主增收致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