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亞迪
摘要: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推進了城鎮化的進程,人口加速流向大城市,空巢老人的占比也隨之增長,空巢老人養老問題已備受關注。為改善和優化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要完善社區居家養老保障機制,社區需拓展資金籌措渠道,各方主體既要改進自身,又要相互配合,完善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支持系統,并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系統。
關鍵詞: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居家養老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空巢老人呈逐漸增多的趨勢,然而總體的養老政策和基本的養老服務設施并未跟上日益增加的養老需求,空巢老人在養老方面的問題日益凸顯。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轉型地不斷推進,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我國空巢老人在總人口中的占比也不斷擴大,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我國的養老方式主要有兩種: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然而在社會的持續發展下,這兩種養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著功能弱化和種種問題,于是以家庭為主體,以社區為依托,以老齡人口的日間照料、生活護理、精神慰藉、家政服務作為主要內容,通過上門服務或社區日托方式,配合專業養老機構提供服務的居家養老模式應運而生。通過居家養老模式,不僅可以減輕老年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幫助老年人獲得歸屬感和安全感,也能優化養老機構的服務模式,節省國家養老福利資金的投入,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當前國家“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特點的養老新模式。
二、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困境
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在居家養老方面存在的困境可以從經濟供養、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界定。
(一)空巢老人養老經濟來源單一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降低,勞動能力也隨之降低,很難靠自己去擴展收入來源。此外,由于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部分城市空巢老人退休金偏低,經濟狀況并不寬裕。社區空巢老人中無收入者大部分依賴子女供養或政府發放的養老補貼,但這兩種供養方式由于數額較少,大多只能維持日常生活。
(二)空巢老人生活照料資源缺乏
在家庭層面,空巢老人所需要的生活照料主要為洗衣做飯、采購生活物品、家務勞動、代繳水電各種費用等。若子女在外地,就無法為老人提供這些生活照顧,對于生活在本地的子女,由于工作及其他因素影響,對老人照顧的頻次較少,也無法滿足其在生活照料上的需求。在社區層面,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甚至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對社區服務有迫切需求,例如:電話熱線服務、日托服務、衣食起居服務等,但社區中的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缺乏專業團隊提供專業服務。
(三)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嚴重不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年人的心理也會出現種種問題,焦慮、抑郁等問題經常發生,再加上空巢老人多為獨自居住,兒女不在身邊,很難在家庭中找到精神寄托,心理上的孤獨無處釋放,逐漸累積,長期如此容易陷入精神危機。
三、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困境的成因
(一)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
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轉型步伐的加快,老人與子女的代溝也呈加深之勢。老年人在生活節奏、生活理念等方面與年輕人相差較大,一起生活難免會產生矛盾和沖突,因此大多數老年人為避免麻煩而選擇獨自居住。另一方面,年輕一代養老的觀念弱化,空巢老人家中的子女,有的是到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工作,有的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選擇在大城市定居,因此,經濟發展形成的子女“遠游”現象十分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家庭養老功能的發揮。
(二)社區養老服務意識淡薄
目前很多社區都存在著養老服務類型單一、功能不足、工作人員服務流于形式、服務意識淡薄等問題,社區在開展養老服務方面工作狀態比較被動,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行政化色彩濃厚,無法根據居民實際需求提供便民化的服務。老年人日常娛樂活動僅依托社區公共活動區域和同輩老人,社區養老服務并未真正貼合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缺乏服務意識。
(三)社會關注度低,居家養老保障體系尚未健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年輕人都選擇在城市打拼,對老人關注較少。再加上現代網絡的快速發展,微博、微信等通訊軟件的出現,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網絡上的信息及新聞,缺乏對空巢老人的關注。同時,社區公共娛樂設施和場地有待完善,老人們閑暇時間大都在廣場上聊天。此外,一些地區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制度還不完善,空巢老人的生活得不到全面保障,也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四、優化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的對策
優化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居家養老服務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宏觀政策的推進與基層實務的探索、理論創新與實踐整合等對完善居家養老服務來說同等重要。
(一)健全經濟供養支持系統
政府應在宏觀層面給予政策支持,完善養老保險制度與社會救助機制,將社區居家養老并入養老保障體系。社區應積極拓展多樣化的資金籌措渠道,提升自身的融資能力。一是通過實行“用戶付費”的方式籌資,建立社區老年服務站、老年文化活動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實體經營機構,并由專業人員提供專業化的服務。二是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發揮各主體的作用,使社區、社會力量、社工機構、社區志愿者四社聯動并引導轄區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個人與社會團體的力量提供資助或援助,共同致力于解決城市社區空巢老人遇到的問題。
(二)完善生活照料支持系統
政府層面可以改造社區閑置房屋,通過調研和分析,提供符合空巢老人身體健康和飲食習慣的餐飲,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日托中心可以依據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形式多樣的娛樂活動。對于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政府也可以出資對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人員進行專業服務的培訓,為空巢老人提供上門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隊伍應該加強自身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為空巢老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通過開設專門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為居家養老服務人員提供專業的培訓,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現有服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三)豐富精神慰藉支持系統
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支持系統,要著重關注其心理健康,可以通過調動各方的力量,為其提供“精神贍養”服務。一是家庭層面,社區可以主動與空巢老人的子女們聯系,引導他們主動關心老人的身心健康,通過開展相關的親子活動,搭建起溝通的橋梁。二是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及志愿者層面,可以開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老人主動社交。社會工作者發揮專業優勢,為空巢老人開展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引導老人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可以上門幫助空巢老人做家務,與其聊天、散步或指導其開展娛樂社交活動,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
五、總結
城市社區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他們的晚年生活,導致老年人幸福指數下降。通過多種方式解決好該問題不僅能提高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也能促進美好和諧社區建設及社會的長治久安,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丁建定.居家養老服務:認識誤區、理性原則及完善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
[2]黃河銀,張藍之,張勤修等.多種養老模式和服務技術現狀與思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
[3]徐憲.空巢家庭成因及其調適[J].社會科學研究,1995.
[4]李建新,李嘉羽.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研究[J].人口學刊,2012.
[5]費孝通.家庭結構變動中的老年贍養問題——再論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動[J].北京大學學報,1983.
[6]王希華,周華發.老年人生活質量,孤獨感與主觀幸福感現狀及相互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