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珊
摘要:伴隨著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重視,廣大農村地區也在努力吸收人才,農村建設要取得長久持續性的發展,也必須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鞏固鄉村整形戰略成果的重要保障,但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較城市而言,依然較為緩慢,面對該問題,找準原因才能更好解決這一困境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農村;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念、道德規范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然而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現狀并不能盡如人意,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師:農村思政專業教師能力有限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師范大學論及“好老師”的標準時歸結為四點:有扎實的學識,有道德情操,有理想信念,有仁愛之心。“好老師”的標準基于好的職業素養而建構,教師職業素養是教師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農村地區學歷水平不足直接導致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可能會有所欠缺,也間接導致教師學習能力的不足,對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欠缺。
根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對于教學人員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如掌握信息檢索方法、掌握常見教學媒體選擇與開發的方法、能利用技術與學生就學習進行交流、能利用技術與教育管理人員就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溝通等,由此可見農村語文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考核大多不達標,對于新課改要求的貫徹也就不甚到位。造成這一現象的除了教師自身固有的學歷低學習能力欠缺外,應當還有以下兩種因素:
第一,農村教育的信息化發展距今時間較短,而農村教師老齡化偏重,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的認識、了解不多,對于電腦多媒體等普遍是一知半解,所以產生了神秘、抵抗等心理因素,認為電腦很復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太難,也擔心操作中出現失誤弄壞設備,手腳放不開。
第二,由于農村思政專業教師人數偏少,多數存在一位老師擔任多個班級授課任務,甚至兼任班主任的現象,導致教師工作量較大。再加上年齡普遍偏高,體力、腦力勞動過高無法承受。
二、學校:不重視思政學科科研項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了當前乃至今后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只有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和學科教育的特點,廣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才能更好的認識和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推進學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然而,在農村思政教師隊伍中,有些學校并沒有專門的科研小組,教師自身對科研到底怎么個搞法還是感到茫然,大家認為主要難點集中于以下幾點:
第一,科研課題選題難。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低地探索工作規律,大部分農村教師認為科研高不可攀,尤其是真正著手研究科研課題時,教師認為提出課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在農村思政教師的調查中,由“做科研課題、寫教案、上課、批改作業”四個選項中選擇一件你認為最難的事情,所有老師都選擇了“做科研課題”。其中一位中年教師說:“我教了這么多年書,也很想總結一下,像雜志上那種寫點成果心得,但是不知道從哪里下手,也寫不出來。”
第二,課題研究過程難。即使有了合適的選題、寫出了比較完善的課題研究方案之后,真要求教師按照方案來進行研究時,又無從下手了。有教師直言:“做什么研究,那都是專家科學家做的事情,我們只會教書上課,沒學過搞研究這種東西。”因此當課題立項申報下來后,不知道怎么開題、怎么分工、怎么調查、怎么收集整理有價值的資料等問題就不斷暴露出來。研究方法的缺乏,研究措施不當,研究分工不明,阻礙了教師的課題研究進場。再加上在研究過程中,一旦遇到的問題和方案提出的研究假設有所矛盾時,便很容易產生放棄研究的念頭。
第三,課題實踐合作難。課題研究和教學工作一樣,一個人只能完成工作的某一階段、某一項目,而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都需要多個人共同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由于學校并不重視科研工作,導致教師的“單干”現象比較多,原因有四個:一是教師本人對科研認識不足,缺乏與人合作的意識;二是課題研究分工不明確,在實踐課程中不知道怎么合作;三是農村思政教師普遍存在這一種保守的心態,不愿意過多表露自己,也擔心合作出暴露自己的缺點;四是課題負責人能力有限,組織能力偏差,不能有效的召集教師進行合作研究實踐。
第四,科研經費獲取難。一個課題,從一開始的立項調查,到過程研究和最后的結題報告,這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足夠的經費來提供相應的保障。農村制約最大的便是學校用于科研的專項經費不足,尤其是如果遇到一個不重視科研的校長,經費落實便難上加難。一個科研課題,經費少則數千元,多則幾萬元,并且在投入以后也并不一定能出成果,或者說最終的成果能給學校帶來的意義并不大。
參考文獻
[1]陳文暉.不發達地區經濟振興之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金倚城,陸天池.開發教師創造力管理探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3]李小魯.教育作為人的生存方式[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
[4]胡平平.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及管理體制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5]樸順姬.關于當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A]..實踐理論創新[C].: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01:3.
[6]張懷璧.社會主義新農村視野中的農民思想政治教育[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114-117.
[7]陳秀鴻.農村文化建設視野中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A].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中共周寧縣委.農村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C].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共寧德市委宣傳部、中共周寧縣委: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2009:5.
[8]王學儉,宮長瑞.新形勢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03):25-27.
[9]蔡志紅,宋亞霖.“中國夢”融入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8,37(01):142-146.
[10]杜克捷.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