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維定
摘要:病蟲害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主要生物災害,是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其具有范圍廣、影響大、損失高、防治難度大的特點。我國是農業大國,而病蟲害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大,特別是氣象條件與病蟲害的爆發、流行存在直接的聯系,因此研究氣象條件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氣象條件;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農業是我國經濟建設的支柱性產業,農業發展情況直接地影響著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但是農業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比較嚴重,尤其是農作物病蟲害問題與氣象條件之間有直接的關系。因此,本文對氣象條件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進行了探析,對病蟲害與氣象條件之間的關系以及具體的氣象影響問題進行了探究,提出了相應地防治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研究提供支持和幫助。
1、溫度的影響
在農作物生長當中最適合病蟲害活動的溫度是6℃到36℃,而且病蟲害在這個溫度范圍內會呈現直線增長的方式,害蟲的生病力更加地頑強,繁殖能力也更高,但是不同的病蟲害對于溫度的適應能力也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溫帶地區的病蟲會在溫度超過45℃到60℃以上發生死亡的情況,而且部分害蟲的蛋白質會凝固,酶系統也會遭遇破壞,這樣害蟲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死亡。而在溫度不超過45℃,大于40℃時,會直接地擾亂害蟲的代謝功能,導致害蟲因為昏迷而出現死亡,昏迷時間越長,死亡率也就越高。害蟲在8℃到40℃是最適合生長的溫度。但是在這個溫度區域內又可以進行劃分,最適宜害蟲存活與繁殖的問題是20℃到30攝氏度,這個溫度下害蟲的繁殖以及存活率是非常高的,死亡率也會極大地降低。在-10℃到8℃處于害蟲的亞致死低溫區,這個時期的害蟲代謝率會下降,生理功能逐漸地失調,溫度持續性地降低,害蟲的死亡率也會降低。在溫度達到-10℃到-40℃以后,害蟲的體液會出現結冰的情況,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發生死亡。但是由于害蟲的種類比較繁多,不同種類的害蟲在致死的溫度以及適宜溫度方面都有相應地要求,所以還有根據種類不同進行區別對待,采取針對性地防害措施。
2、光照的影響
光照對于農作物害蟲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不同的害蟲對于光波長短的反應是不同的,比如二化螟對于紫光的趨光性最強;蚜蟲對于黃光的趨光性最強;金繩的幼蟲不趨光,但成蟲趨光。所以對害蟲的趨光性進行分析,再利用光的各種波長對害蟲進行誘捕和驅趕,可以達到有效驅趕害蟲的效果。光照的強度對于害蟲的生長發育、產卵活動等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比如,蚊蟲可以在弱光下進行活動,強光下卻很少活動??梢?,害蟲的蟲類不同對于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光照長度對于害蟲的影響也不同。在長日照的情況下,三化螟和棉鈴蟲可以正常發育,短日照則會對其產生影響。但是小麥吸漿蟲會因為長日照而受到影響。因此,在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上對于光照的影響要結合害蟲種類的不同科學分析,針對性處理。
3、風的影響
風對于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比如很多飛翔類的害蟲在微風或者無風的情況下進行飛行,大風天氣則會自動停止飛行。而且風會對空氣當中的水蒸氣以及濕度等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害蟲體內的熱量以及水分,對于害蟲的擴散以及遷移等等都會產生影響的影響,尤其是長距離遷飛的害蟲,必須要跟隨季風的進退進行遷飛。因此,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對將風的影響因素考慮進去,尤其是植物環保部門要及時地發布害蟲情況的天氣變化,便于農民做好防治工作,更好地保護農作物。
4、綜合性防治措施
氣象條件對于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但是對于氣象條件進行控制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雖然當前很多先進的設備和設施被用來對氣象條件進行改善,但是仍然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病蟲害防治過程通常情況下采取的都是生物防治法,以此來降低對于農作物的不良影響。
生物防治法是現代科學的產物,主要是利用能夠寄生于害蟲的病毒、真菌、原生動物、兩棲動物等對害蟲進行控制和消滅,之后再利用抗生素對元菌進行防治,也就是用蟲治蟲、用菌治菌。在生物防治方法中最有效的就是利用天敵進行防治,也就是利用病蟲害的抗性進行防治,利用耕作的方法進行防治,利用遺傳特點等進行防治。在農作物的生長當中都有各自的天敵,所以利用天敵消滅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害蟲的繁殖。而且此種方法是生態系統反饋機制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協調新種群與原來種群之間的關系。
在目前關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主要的生物防治方法分為以下三類:寄生性的生物、捕捉性的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同時,在農作物的播種以及管理之前也要做好防范工作,選擇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種,科學耕種,對農業環境進行改善,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此外,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化學防治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化學藥物不能長期使用,很容易導致害蟲出現較強的抗藥性,而且大量地使用農藥會導致很多天敵被殺害,害蟲反而更加地猖獗。同時,大量的化學藥劑對于水土、環境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并且會通過農作物進入到人體體內,對于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在病蟲害防治方面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分析各種防治方法的利弊,合理實施。
綜上所述,農作物病蟲害的出現與繁殖與氣象條件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性,農作物病蟲害的分布、活動以及繁殖和防治等都需要考慮到氣象條件的影響因素,植物病蟲氣象學也就是因此產生的。在對植物病蟲害的產生、發展、流行以及防治問題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政府以及相關的農業部門要對各種不利因素進行充分地考慮,結合氣象條件做出相應地防治措施,并且要對害蟲的種類以及生長習性等進行分析,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高效地發揮氣象條件的作用,加強與氣象部門的通力合作,對病蟲害的發生與發展情況進行預測,根據實際情況加強研究,提高病蟲害預報的準確性,這樣才能夠為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才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氣象條件對水稻生長的影響分析[J].楊曉春.南方農業.2019(29)
[2]淺談氣象條件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以及應對策略[J].王春燕,楊勇,郭志勇.南方農業.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