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翠蓮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推進,德育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越發重要,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促進其健康發展,但是從整體看,德育工作開展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解決。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當前小學德育工作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具體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問題;應對策略
德育教育作為學校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提高其思想覺悟,升華道德品質。為了能夠做好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師首先要能夠在教學中做好學生良好習慣的引導工作,同時還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以此保證德育教育工作高效完成。
一、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實際發現,不少學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比較多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德育重視程度不高、脫離家庭教育和教育方式過于單調等方面。為了能夠切實做好小學德育工作,學校必須要注重這些問題,積極采取有效對策。
(一)小學德育重視度不高
雖然我國在教育事業發展中一直在推行素質教育,但是不少學校和教師因長期受到應試教育影響,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成績。教師在教學工作也是將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成績方面,如進行作業布置等。學校未能夠對德育教育工作開展有正確認知,因而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經常忽略德育教育。長此以往,使得學校德育工作越發滯后。
(二)脫離家庭教育
通過了解,雖然有部分學校和教師開始注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因缺少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使得學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無法與家庭進行聯合。對學生而言,其學習時間不僅是在學校,還會在家里完成,因而對學生進行家庭教育也尤為重要。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在進入假期后的表現不好,但是在學校學習表現的很乖,而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因學校未與家庭進行聯合德育教育,家長也沒有在家庭教育中做好監督,使得學生在家里學習更為放松,進而影響德育教育效果。
(三)教育方式過于單調
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方式上過于單一,主要是通過《道德與法治》、《道德與社會》等課程對學生進行文本內容的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依然是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教師思維和教學模式,這種方式不僅降低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還將德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進行割裂。另外,小學德育教育中還缺乏科學且有效的評價和評估體系,這使得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無論是在目標、內容還是教學形式方面均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二、解決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存在問題的具體對策
針對當前小學德育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學校和教師在解決對策方面可從改變觀念,重視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教學、豐富教育手段,切實提高德育工作、擴展德育途徑,開展實踐活動進行。為此,下文就對這幾點措施進行深入探究。
(一)改變觀念,重視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作為小學教師,要想能夠切實做好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首先應改變原先的“唯分數論”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學校應結合具體情況,將涉及到的德育教育內容有針對性的融入在教學成果考核工作中,而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思想道德教育,以此對學生學習起到示范作用。在教育期間,教師要能夠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激發學生參與德育教育教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二)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教學
家庭是學生是學習的第二個課堂,因而家庭教育對學生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為確保家庭教育效果,家長應與學校進行合作,實現相互監督和相處促進目的。作為小學教師要做好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溝通,以此能夠讓雙方更好的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對學生在德育教育期間存在的問題實施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這樣能夠讓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可進行德育教育,從而更好的保證德育教育效果,滿足學生發展需求,順應當前素質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趨勢。
(三)豐富教育手段,切實提高德育工作
為了能夠切實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能夠根據具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豐富現有的教學方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具體案例對學生講解時,可選用現場模擬方法進行,如在圍繞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安排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情境再現。教學實踐證明,將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在實際德育教學工作中,不僅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還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進而在生活中學會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大自然。
(四)擴展德育途徑,開展實踐活動
在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學校不僅需要注重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德育教學的檢驗工作。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學校有必要擴展德育途徑,為學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比如針對低年級學生,可組織“自己動手,打造我們的美麗班級”的活動。在此次活動中,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而提升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識。對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學校可根據實際條件和情況,組織學生參加“參觀污水廠”活動。這種實踐性活動的開展,可讓學生更為深刻的感受到實際環境情況,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懂得感恩生活,節約資源。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情況,對其思想情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引導。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期間,還可利用情景化方式進行引導,在課程教學安排方面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法,同時在教學評估中也要能夠結合學生需求。比如圍繞“勤儉節約”這一主題中,教師可開展“舊物回收利用”的實踐性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可對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進行培養,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小學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予以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同時還為其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為了能夠保證學生德育教學效果,學校和教師則需要對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對策。
參考文獻:
[1]梅慧,李杏紅.談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9,8(10):105.
[2]馮樂杰.新時期農村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界,2019(20):156-157.
[3]何雯.新形勢下中小學學校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39-43.
[4]李慧英.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措施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24):131.
[5]何勇.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小學德育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魅力中國,2019(7):146-147.
[6]李星祥.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談小學管理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中外交流,2019,26(4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