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婷


【摘要】目的:研究氣道管控護理措施在 ICU人工氣道建立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于我院 ICU中選取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需建立人工氣道來進行治療,為提高對此類患者的護理質量,采取隨機數字法將50例患者分配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25例,并于對照組中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氣道管控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經研究分析,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置管時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次,觀察組中,患者對護理措施達到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患者例數分別為13例、12例、0例,滿意度100%,反觀對照組分別為12例、11例、2例,滿意度為92%,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結論:對 ICU人工氣道建立患者應用氣道管控措施具有更高的針對性、科學性,能夠有效降低風險,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ICU;人工氣道建立;氣道管控護理措施;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22
前言
人工氣道是 ICU中的常用治療方法,主要針對出現呼吸衰竭的患者,且對護理質量的規范性也更高,必須要重視盡可能地的縮短置管時間,以此來降低風險性。本次實驗中,便重點圍繞對 ICU氣道建立患者應用氣道管控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時間為2019年6月至2020 年12月,均為ICU內患者,共50例,均存在有不同類型的呼吸系統疾病,經臨床診斷,患者符合該實驗入組標準,精神意識清晰可無障礙交流;除本身病癥外無其他系統性疾病、精神病史,家屬已簽署同意書。入組后,采取隨機數字法將患者隨機分配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13∶12,年齡在50~85歲間,平均年齡(65.36±3.34)歲;觀察組中包括有15例男性患者和10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齡50歲,最大年齡85歲,平均年齡(63.98±4.12)歲。對比來看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于對照組中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密切監控患者生命體征,注重操作規范性、流程性。(1)病情護理:氣道建立是ICU中的常用治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監控患者呼吸體征,定時做好記錄,而且在給氧時患者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不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因此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氣道濕化處理,一般可使用主動濕化和被動濕化,主動濕化即加熱濕化器進行主動加溫加濕,被動濕化即通過熱濕交換器(人工鼻)來進行的。(2)環境護理:良好的環境護理對提高護理安全性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要盡可能地為患者構建一個良好的病房環境,如有針對性的調整溫度、濕度,幫助患者清潔口腔、身體,且在該過程中要重視操作的規范性、無菌性。(3)吸痰護理:人工氣道治療過程中,患者也容易出現痰液過多而阻塞呼吸道的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對其采取針對性的吸痰護理,幫助患者快速排出痰液,保障呼吸道通暢[2]。
觀察組需在以上基礎上增加氣道管控措施。(1)提升舒適性:護理人員要注重提高患者的舒適性,如對于氣道濕化方面,主動濕化時建議濕度水平在33--44mgH2O/L之間,Y型接頭處氣體溫度在34~41℃之間,相對濕度達100%,被動濕化時建議熱濕交換器提供的吸入氣濕度至少達到30mgH2O/L。(2)呼吸道通暢的保障:對于患者來說,舒適的通暢至關重要,在建立人工氣道前,要綜合患者的基本資料、病癥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并為其制定相應的呼吸道護理計劃,以此來更大程度的降低呼吸道阻塞風險發生率。(3)健康宣教:許多患者在ICU護理中會有較大的恐懼心理,主要來自于未知的恐懼。護理人員要從實際出發,適當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向其講解有關所患病癥的健康知識、康復案例、治療方法的優勢等,以此來循序漸進地緩解其心理負面情緒。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患者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過程中的統計學處理工具選用SPSS20.0,使用“±”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x2檢驗,若數據間差異較大且存在有統計學意義,可表示為(P<0.05)。
2? 結果
2.1 預后效果分析
由表1來看,觀察組患者預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2.2 滿意度分析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ICU為呼吸疾病強化監護病房,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對患者的監護力度非常高,而且ICU患者病癥情況復雜多樣,風險性非常高,稍有不慎便可能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3]。本次實驗中,給予觀察組患者氣道管控護理措施,通過實驗結果分析來看,在其幫助下,觀察組患者的預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而且再如表2來看,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
通過本次對照實驗分析可見,對ICU人工氣道建立患者應用氣道管控護理措施可顯著提高護理安全性,進而提升護理質量,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肖珊珊,宋婷.密閉式吸痰器輔助排痰在ICU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1,34(01):176-177.
[2]邵麗麗,張艷,施金梅,朱敏,丁嘉敏.閉環管理模式在呼吸監護人工氣道患者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2):23-26.
[3]阿依古力·烏斯曼,努爾古麗·阿西木.對接受無創通氣治療的老年慢阻肺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