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娉婷 陳儀


【摘要】目的:探析燒傷患者采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及對其術后疼痛的相關影響。方法:選取區間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診的燒傷患者研究,統計62例,以雙色球法分組,分為兩組,即常規組(n=31)和研究組(n=31),予常規組一般護理,基于此,予研究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效果。結果:研究組各時間點VA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與常規組比,研究組SAS、SDS評分更低P<0.05。結論:燒傷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效果理想,可減輕疼痛,舒緩心理應激效應,值得借鑒。
【關鍵詞】燒傷;護理干預;疼痛評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36
燒傷指的是在蒸汽、火焰及熱液等環境下對機體組織所形成的損傷,多損傷機體皮膚黏膜組織,情況嚴重者累及皮下組織及黏膜,并且一旦發生燒傷,易引起感染,累及生命安全。實踐指出,燒傷后疼痛為常見應激反應,疼痛程度與損傷范圍、深度有著緊密聯系[1]。除對癥診療外,護理干預同樣重要,有益于降低軀體不適,提高患者配合度,進而保證手術有序實施[2]。本文對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接治患者開展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區間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診的燒傷患者研究,統計62例。納入標準:經診斷滿足燒傷判定標準;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同意研究,并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遵醫行為較差;肝腎肺器質性病變;既往有燒傷史。以雙色球法分組,分為兩組,即常規組(n=31)和研究組(n=31),常規組男女之比20:11;年齡最大、最小52歲、20歲,均齡(36.03±4.15)歲;研究組男女之比18:13;年齡最大、最小54歲、21歲,均齡(37.14±4.23)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輔以一般護理,遵照醫囑采取抗感染、創口清理等干預,囑患者進食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增強免疫力。
研究組采取護理干預:(1)健康宣教:向患者、家屬做好相應的解釋工作,告知其疼痛為術后正常表現,糾正認知偏差。宣教方式呈多樣化,比如健康手冊、PPT及健康講座等,健康宣教前掌握患者家庭背景、年齡及受教育程度等,以保證宣教到位、有效。(2)心理護理:因燒傷發生突然,且存在顯著的疼痛感,常會萌生焦慮、恐懼等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心理狀態及時評估,對其不良情緒實施個性化疏導,以移情法、心理暗示實施疏導,舒緩不良情緒,與醫護人員配合治療。(3)疼痛護理:闡明藥物鎮痛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加強疼痛宣教,使患者更好的參與治療工作。結合患者疼痛評分進行鎮痛藥物劑量的調整,達到分級鎮痛效果。VAS<4分,采取非藥物鎮痛,如音樂療法、放松療法等;4~6分采取弱阿片類藥物,超過6分者采取強效鎮痛藥。(4)協助患者翻身,并保證各管正?;顒?,以防管道牽拉對皮膚造成不適。將吸痰器置于床邊,動作輕柔,及時將引流袋、引流瓶更換。
1.3 觀察指標
(1)疼痛狀況。參考VAS量表評分制對兩組術后12h、1d、3d疼痛狀況展開比較,分值0~10分,分值越低越好。
(2)不良情緒。以SAS、SDS量表對兩組術后1d、3d焦慮、抑郁改善程度實施評價,分值越低越好[3]。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版本為SPSS24.0的統計軟件開展數據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檢驗用x2,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疼痛狀況
研究組術后VAS評分較常規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心理狀態
與常規組比,研究組SAS、SDS更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2。
3? 討論
燒傷屬強烈應激效應,可致機體細胞分泌出細胞因子及炎性介質,致全身炎性反應形成,同時燒傷突然發生使患者心理壓力較大,造成精神損傷,出現焦慮、煩躁等情緒,加之疼痛不適感,進一步加劇心理應激效應,弱化疼痛閾值[4]。本次研究中,研究組VAS、SAS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組P<0.05,提示護理干預效果顯著,與既往研究報道一致。常規護理多傾向于對疾病的??谱o理,忽略精神方面干預,同時缺乏個性化、特異性,無法從根本上舒緩疼痛。隨護理模式逐漸改革,生物-社會-心理護理模式運用率不斷升高,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減輕疼痛,降低不良情緒。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促使患者認知偏差得以糾正,以正確的態度看待術后疼痛,提高配合度。予以個性化疼痛,結合患者VAS評分結果實施鎮痛干預,確保分級鎮痛效果,減輕軀體不適,使其早日回歸社會[5]。
綜上,燒傷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效果理想,可減輕疼痛,舒緩心理應激效應,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胡瑜.優質護理干預在燒傷患者皮瓣移植修復術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2):76-77+80.
[2]馮燕玲,軒宗香,閆芳.優質化護理干預在燒傷中的療效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2):160+183.
[3]楊碧勤.對燒傷患者實施系統性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06):215-217.
[4]喻華妹.綜合康復護理對深度燒傷患者創面愈合、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06):211-213.
[5]董?,?,程寒梅,張小兵等.護理干預對深度燒傷患者術后功能性恢復以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名醫,2018,9(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