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膏肓灸治療方法對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質量及情志狀態的具體影響。方法:隨機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來我院治療的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5例。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治療和臨床管理方法,對于實驗組患者采用膏肓灸治療方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情況及情志狀態進行全面的觀察對比,得出相應的研究結果。結果:在本次實驗中,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志狀態、焦慮和抑郁情況基本相同,在實驗結束后,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情志狀態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治療顯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綜上所述,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自身的病情都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膏肓灸治療的實驗組患者,病情改善顯著,療效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過敏性鼻炎癥狀減輕,情志得到明顯改善,降低了患者發生焦慮和抑郁的概率,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可以進行相應的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膏肓灸;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生活質量分析;情志狀態觀察
【中圖分類號】R246.81?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84
明·皇甫中《明醫指掌》曰:“鼽者,鼻流清水也”,《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中“嚏”與“嚏”分節論治,劉氏注: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癢而氣噴作于聲也。關于鼻鼽的明確定,經《中醫耳鼻喉科學》五版教材修訂后,定義為“鼻鼽或稱鼽嚏,臨床上是指,以突然以及反復發作的流清涕、鼻癢、打噴嚏及鼻塞為特征的鼻病。”這就是古代中醫學中的虛寒型過敏性鼻炎,臨床上的主要表現就是上呼吸道慢性炎癥,患者的發病率極高,再加上目前外界污染的家中,導致患者鼻粘膜受到有害物質的刺激,使得我國的過敏性鼻炎發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在發病后,自身由于病情的反復發作,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升生活和工作。傳統的之勞方法主要是采用藥物和局部神經手術治療的方法,筆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利用膏肓灸治療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得出具體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來我院治療的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5例。
診斷方法:采用中西醫診斷結合的方法,對患者的病史進行全面了解和調查,所有患者均有過敏史或者是過敏性疾病家族史。在鼻堵、清水樣涕、噴嚏頻頻、鼻癢癥狀中,患者具有其中的至少兩項,而且呈現反復突然發作的特點。另外患者還有畏風怕冷,氣短不欲言語,語聲低怯,言語無力,常自覺汗出,面色蒼白或者形寒肢冷,神疲倦怠,腰膝酸軟等次要癥狀。對發作期患者進行鼻腔檢查的術后,能夠發現患者的鼻腔粘膜顏色蒼白,呈現出水腫或者是灰藍色,鼻腔內部清水樣分泌物較多,而且有的患者存在息肉樣物。患者舌苔呈現出薄或薄白,脈弱或緩或細。
對參與本次試驗的患者進行納入前診斷,均為肺氣虛寒型,表現為患者患者鼻竅發癢,或伴有眼癢、咽癢等發癢癥狀,發作時噴嚏連連,然后出現鼻竅流大量的清涕,鼻塞不通,或伴有嗅覺減退。患者平素就惡風怕冷易感冒,每當天氣轉涼或者受寒后就會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全身癥見患者時常倦怠,不欲言語,氣短,說話聲音低,或有自汗,面色晄白。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弱。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屬于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年齡20—60歲之間,而且均未進行過膏肓灸治療。在實驗開始前,對所有患者進行全面的治療過程講解,確保患者和家屬對實驗過程有充分的認識,并且自愿簽署實驗知情書。
排除標準:對于妊娠期婦女及哺乳期婦女進行排除,對于半年內有生育計劃的也要排除外在。對于實驗前三個月內接受了過敏性鼻炎治療或者是免疫治療的患者要進行排除。對于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全面排除,對于患者患有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疾病患者進行排除。
1.2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治療和臨床管理方法,常規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西藥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內舒拿)對患者間治療,整個治療過程持續兩周,第一周每天噴鼻兩次,第二周每天噴鼻一次。具體使用和操作方法為:每天早晨八點整,需要患者坐正,采用端正的體位,確保患者雙目平視,將噴頭深入鼻腔內部有一定的夾角,左右手交叉噴鼻一次。另外還需要做好患者的日常用藥管理和針對性護理,提升環境護理針對性,減少外界的刺激。
對于實驗組患者采用膏肓灸治療方法,根據《針灸治理學》中過敏性鼻炎治療選穴配穴標準結合實驗研究,選擇膏肓灸治療,治療過程每天治療兩次,每周為一個療程。在本次實驗中,整個治療的過程為兩周,在治療結束后需要繼續隨訪一個月,得到患者的自身病情改變及各項數據進行對比。取穴方法:該穴位于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在針刺穴位,穴位德氣后,需要利用2厘米長的艾條段套在毫針針柄上,艾條段距皮膚約3cm,從下端點燃長艾條段,每次每穴灸兩壯,留針30分鐘。膏肓灸治療治療隔天一次,共7次。
具體操作流程:
(1)體位選擇,尋找穴位時通常采用俯臥姿勢,膏肓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當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寬處(或左右旁開三寸),肩胛骨內側,一壓即疼,選定好穴位后,需要對穴位進行相應的標記。
(2)消毒:對于操作醫生,需要做好操作前消毒工作,醫生需要佩戴好無菌口罩,按照規范要求對雙手進行全面清潔,然后利用酒精棉球或者是碘伏棉球擦拭雙手后,才能夠進行后續的針灸治療。在開始操作前,對穴位進行消毒,對針刺穴位的位置和局部皮膚利用碘伏棉球擦拭消毒。
(3)進針與行針:在選定好穴位并標記后,需要操作醫生左手繃緊已消毒穴位兩側皮膚,利用右手手持毫針手法快速準確無痛的刺入穴位,在針刺的時候需要避開穴位周邊的血管和皮膚瘢痕。斜刺0.5~0.8寸。行針過程需要在穴位進針后,采用捻轉和提插的手法進行行氣,提高針感,捻轉和提插的幅度和頻率每次應該基本相同,主要是以得起為目的。
(4)出針:本次實驗每次留針時間為三十分鐘,出針操作需要醫生以右手持毫針作輕微的小幅度的捻轉動作出針,手法快速且輕柔,出針后用無菌棉簽按壓針孔片刻,防止出血或形成皮下血腫。出針后囑咐受試者休息片刻后方可活動,醫生此時應檢查取出的毫針數目,以防遺漏。
(5)灸法:在膏肓穴得氣候,采用捻轉提插的行針方法留針三十分鐘,然后將準備好的直徑1厘米,長度2厘米艾條插入毫針針柄,艾條點燃段距離患者皮膚3厘米。在整個灸法應用過程中,需要在穴位位置放置方形帶縫硬紙板,保障患者不會被燙傷。在艾條段燃盡后,需要去除毫針,及時觀察燃燒情況,并拔出毫針,并利用無菌面前壓迫局部,防止患者出現后續的出血或血腫。
在治療兩周后,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一個月生活質量情況及情志狀態回訪,并對得到的數據進行全面的觀察對比,得出相應的研究結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對比分析,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對兩組患者情志狀態進行評分對比分析,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情志狀態越好。對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對比分析,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越嚴重。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治療有效及顯效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得出總治療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利用x2檢驗,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
2? 結果
在本次實驗中,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情志狀態、焦慮和抑郁情況基本相同,在實驗結束后,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及情志狀態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及治療顯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針刺療法是中國中醫的獨特療法,已經運用了上千年,療效是可以肯定性,對于很多疾病的治療都有獨特的療效。在我國古代醫書中,利用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比較多,例如“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針灸甲乙經》);“鼻塞,喘息不利,鼻僻多涕,上星,迎香、水溝......”“涕出不止,灸鼻兩孔與柱齊七壯”(《備急千金要方》);“鼻流清涕,人中,上星,風府”(《針灸大成》)。但是單一的針刺方法主要是利用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對患者的穴位進行針刺,并且進行后續的捻轉和提插刺激人體的穴位,達到相應疾病治療的效果。
《本草綱目》中記載了艾葉可以入藥,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藥,性溫、苦、 辛、微甘。“艾葉生則微苦太辛... ...純陽也... ...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病 邪。”艾葉具有純陽之性,用艾灸可以治療百病,《醫學入門》中有云 “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說明艾灸可以補虛,“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 艾灸可以散寒溫陽。《扁鵲心法》 指出:“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余 年壽矣”。因此艾灸對于虛寒型疾病的治療具有獨特的療效。
“膏肓穴”在第四、第五胸椎間兩旁三寸(約四橫指)處,屬足太陽膀胱經。唐代藥王孫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說:“膏肓能主治虛羸瘦損、五勞七傷及夢遺失精、上氣咳逆、痰火發狂、健忘、胎前產后等,百病無所不療”。筆者通過多年中醫從醫經驗,結合相應醫書記載內容,嘗試將針刺和艾灸療法綜合應用膏肓灸治療虛寒型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對兩組患者綜合治療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相應的研究結果。
綜上所述,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自身的病情都有一定的改善,采用膏肓灸治療的實驗組患者,病情改善顯著,療效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過敏性鼻炎癥狀減輕,情志得到明顯改善,降低了患者發生焦慮和抑郁的概率,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可以進行相應的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賀詩峰.過敏性鼻炎的艾灸治療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7,(13).
[2]白晶梅,晉梅,楊繼若,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貼劑型改造的理論探討[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7,(1).
[3]祝仁貴,葉少芬.氦氖激光聯合鼻三針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及對血清特異性IgE抗體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8).
[4]陳晴,劉洋,張勤修,等.穴位埋線調節變應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Th細胞因子平衡狀態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6,(1).
[5]劉敏,張大錚,李昕蓉,等.穴位埋線調節變應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免疫微環境的研究[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6,(1).
[6]張治成,楊曉,楊曉剛.自擬醒竅益氣湯聯合穴位針刺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療效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3).
[7]吳煥淦,翁志軍,劉慧榮,等.基于免疫相關性疾病的艾灸鎮痛與抗炎免疫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2).
[8]扶德香.腹針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過敏性鼻炎3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6,(11).
[9]鄭寒丹,趙繼夢,吳璐一,等.溫針灸鎮痛的臨床應用與進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42).
[10]唐術平,勾宇哲,劉憲彤.溫針灸治療過敏性鼻炎21例[J].中國實用醫藥,2015,(4).
[11]李梅.針灸、艾灸及護理干預對改善失眠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1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