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
【摘要】目的:分析與總結產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治療與護理方法。方法:2015年9月-2019年12月,對我院收治的50例產后尿潴留產婦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低頻電刺激治療、膀胱功能訓練、誘導排尿、熱敷下腹部(膀胱體表投影區)、高錳酸鉀溶液熏蒸與沖洗外陰、下腹部膀胱按摩促進排尿、新斯的明肌肉注射、健康教育等綜合干預治療與護理,觀察產婦排尿功能改善與恢復情況。結果:采取以上綜合治療與護理干預后50例產后尿潴留產婦膀胱排尿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與恢復,治療與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產后尿潴留原因;低頻電刺激;膀胱功能訓練;誘導排尿;熱敷下腹部(膀胱體表投影區);高錳酸鉀液熏蒸與沖洗;下腹部膀胱按摩促進排尿;新斯的明肌肉注射;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71?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193
產后尿潴留是指產后由于分娩過程中子宮與胎先露壓迫膀胱及盆腔神經叢,使膀胱逼尿肌麻痹,導致產后6-8小時不能正常將尿液排出,臨床表現為尿液點滴而下、尿不盡感或排尿困難,伴膀胱充盈、小腹脹痛,又或是產后多日仍有排尿不盡感,經過超聲檢查或導尿測得膀胱殘余尿量達到超過100毫升。產后尿潴留可增加產后出血的風險、導致泌尿道感染、腎積水、甚至損害腎功能,對產婦的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與影響。而尿潴留也使得產婦整體舒適感下降,干擾正常的母乳喂養,因此,對產后尿潴留發生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及探討并總結確切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措施方法以期能最大程度改善與恢復產后尿潴留產婦膀胱排尿功能,恢復自主排尿,維護產婦身心健康,提高產婦生活質量,促進母乳喂養。臨床觀察與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5年9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產后尿潴留產婦50例,其中完全性尿潴留(完全無法自主排尿)產婦20例,B超提示殘余尿量>300毫升,予安置保留尿管,部分性尿潴留(排尿不凈)30例,B超提示殘余尿量>100毫升未安置保留尿管,產婦年齡為21-34歲,平均年齡26.4歲,其中初產婦27例,經產婦23例,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3.4±0.24)千克。主訴:產后點滴排尿、尿不盡、排尿困難,小腹脹痛;查體:膀胱充盈、觸診有壓痛、叩診濁音;輔助檢查:行B超檢查或是導尿殘余尿量達到超過100毫升;以上病例全部排出下尿路梗阻。
1.2 方法
(1)低頻電刺激治療:排除禁忌癥(安置心臟起搏器、惡性腫瘤、癲癇、感染、)給予患者低頻電刺激治療,采用法國PHINIX USB4神經肌肉治療儀,將皮膚電極粘貼于恥骨聯合上膀胱體表投影區、骶3區(兩髂后上棘聯線中點下兩橫指)、穴位三陰交(足內踝上三寸)分別連接于A1、A2、B1、B2通道,選擇頻率:35Hz,脈寬:200Us的電流參數,調節治療強度為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強度但不會引起不適和疼痛,治療時間為30分鐘,每日2次,兩次治療間隔時間在4小時以上,直到恢復正常排尿。提示:未安置導尿管的患者低頻電刺激治療前后均需排尿,留置導尿管患者電刺激治療前需夾管30分鐘,治療后即開放導尿管,排出尿液。(2)膀胱功能訓練:針對完全無法自主排尿,殘余尿量達到300毫升及以上者需安置保留尿管,前期持續開放3天,以利于膀胱休息,后期3天后白天間斷開放導尿管,每2-3小時開放一次,以此舒縮膀胱逼尿肌,促使膀胱功能恢復。(3)誘導排尿:囑咐產婦排尿時將水龍頭打開,通過聆聽流水聲誘導排尿。(4)將濕熱毛巾敷于下腹部膀胱區,通過熱效應促使膀胱排尿功能恢復。(5)外陰熏蒸與沖洗:采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熏蒸與沖洗外陰,熱效應能使緊張的盆底肌舒張,特別是尿道括約肌,以利于排尿。(6)下腹部膀胱按摩促進排尿:將手置于產婦下腹部膀胱膨隆處,向左右輕輕按摩10-20次,再用手掌自產婦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壓,以減少膀胱殘余尿量。(7)新斯的明肌肉注射:必要時遵醫囑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促進膀胱逼尿肌收縮,以利排尿。(8)健康教育:耐心與產婦講解排尿生理、產后尿潴留可能的原因、尿潴留對健康的影響等相關知識,使其明白產后排尿順暢的重要性,幫助樹立自行排尿的信心,促使產婦更早恢復自行排尿。
2? 結果
(1)對比治療前后B超檢查膀胱殘余尿量變化:治療前50例產婦膀胱殘余尿量在100-550毫升不等,通過以上治療干預措施處置后30例部分尿潴留的產婦完全恢復自主排尿,排尿后B超檢查膀胱殘余尿量大概50毫升,20例完全性尿潴留產婦中有13例部分恢復自主排尿,排尿后有尿不盡感,B超檢查膀胱殘余尿量為100-150毫升,另有7例產婦在拔出尿管后仍然不能自主排尿,B超檢查膀胱殘余尿量大概250-300毫升。有效率=(完全自主排尿+部分自主排尿)/總例數×100%,有效率為86%。
(2)治療后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經過以上綜合治療與護理干預,產婦身心健康、生活質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降低了產后出血的風險,提高了整體舒適度,母乳喂養成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調查滿意率為88.5%。
3? 討論
產后尿潴留發生的可能原因如下:(1)會陰裂傷或是側切造成的會陰傷口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經功能紊亂,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約肌痙攣而發生尿潴留。(2)產前或產程中應用大劑量的解痙、鎮靜、鎮痛藥物,藥物通過對神經信號傳導的抑制來對感官刺激進行抑制,此時也會干擾正常排尿信號的傳遞,進一步對產婦的正常排尿機制產生影響,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應用硫酸鎂等降低膀胱張力而引起尿潴留;麻醉鎮痛藥會對排尿反射產生抑制作用。(3)產程過長,膀胱、尿道受胎先露壓迫過久,導致膀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腫,膀胱逼尿肌張力變低,收縮力下降,盆底肌肉與神經長時間受到拉伸而受到損傷發生尿潴留。因此,探索預防與治療產后尿潴留的治療與護理方法,預防與治療產后尿潴留,促進產婦產后身心健康的恢復、改善生活質量、降低各類并發癥非常重要。低頻電刺激治療產后尿潴留的原理可能是:(1)作用于尿道括約肌,使緊張痙攣的肌肉得以放松,可對產婦自主排尿功能起到恢復作用。(2)刺激支配膀胱功能的骶部神經,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縮,有助于產后膀胱功能的恢復。在低頻電刺激治療基礎上將以上的膀胱功能訓練、誘導排尿、熱敷與按摩下腹部(膀胱體表投影區)、高錳酸鉀液熏蒸沖洗外陰、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等治療與護理措施綜合應用,能更好地改善產婦排尿功能,進而恢復自主排尿,具有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韋媛.綜合護理干預對無痛分娩引起的產后尿潴留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1.
[2]支菁.自然分娩產婦產后尿潴留的原因臨床分析[J].樂醫.臨床研究2021.4.4115
[3]陳麗華,陳芳.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聯合盆底肌訓練護理對產后尿潴留產婦自主排尿及膀胱功能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1.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