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視媒體斬獲“流量”的利器"/>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郭麗莉
隨著互聯網媒體產業的發展,信息的內容組織、傳播方式、獲取渠道都在發生著改變,終端變成了手機,受眾變成了用戶。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使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遭遇到了時代的挑戰。以央視《新聞聯播》為例,根據中央電視臺歷年發布的收視數據顯示,雖然《新聞聯播》一直穩居央視的收視高點,但是收視率卻呈逐年下滑的趨勢,從2017年的8.33%,2018年的8.05%,下滑到2019年上半年的7.3%。“央視新聞”作為我國主流電視媒體,在年輕群體中的影響力式微。媒體融合多年,觀眾依然在流失,網友關注度不高,傳統媒體如何突出重圍?
近一段時間,央視主持人頻上熱搜,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前有朱廣權新聞播報中“泥石流”的網絡走紅,后有《主播說聯播》里嚴肅權威的“國臉們”接地氣和您嘮嗑,還有“央視boys”出道,更有“甜妹”記者王冰冰成為“國民老婆”……央視主持人團隊正以前所未有的“網紅”氣質席卷網絡,收獲大票粉絲,尤其是90后、00后的“網生代”。主持人康輝接受采訪時表示:“沒想到有一天我和《新聞聯播》都能成為‘網紅’,但是看到很多年輕人開始喜歡看新聞,這樣的‘網紅’我喜歡,我愿意繼續當下去。”
央視主持人,一直以其權威、規范、專業、大氣的熒幕形象,在廣大電視觀眾的心目中占據重要位置。正是由于央視是我國重要的新聞輿論機構和思想文化陣地。現如今“網感”十足的央視主持人們,不僅從“神壇”上走了下來,從電視走入了互聯網,還變得更加幽默和親民,收獲了大批粉絲的關注,也成為了央視的“帶貨王”,成為央視這個大品牌的形象和代言。
中央電視臺前副臺長孫玉勝用“主持人媒體” 的說法來形容電視對于主持人的依賴性,主持人是節目的品牌,品牌意味著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只要牌子在,產品的品質就被觀眾信任著。主持人,不僅是連接媒體和受眾的橋梁,是傳播過程當中最重要一環,更是節目的“把關人”,是支撐起節目精髓的靈魂。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網絡傳播已經成為常態并占據主流,2020年9月2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0億,較2020年3月增長362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7.0%。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88億,占網民整體的94.5%,網絡新聞用戶規模為7.25億,占網民整體的77.1%。傳統媒體的網絡融合,得網民者得天下。
從2012年開始,央視就著手布局互聯網矩陣,從開通“央視新聞”的微博、微信賬號和“央視新聞客戶端”到現在的抖音、快手、央視頻,央視的互聯網思維逐漸從“進軍新媒體”“變成新媒體”到“引領新媒體”。在實施路徑上,過去,央視的新媒體融合之路,技術的搭建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是傳播內容卻只是完成了對互聯網的抵達覆蓋和簡單嫁接;而如今,央視不僅真正做到搭建自有平臺,還打造出了諸如《主播說聯播》這樣適合互聯網生態傳播的爆款內容產品。緊隨其后,主持人們不再像以往固定在自己節目的主持崗位,而是根據每個主持人獨有的氣質和特點,在互聯網的內容生態中全方位地打造個人IP。康輝睿智、大氣,沉穩,又有著以年輕人為主的受眾群,所以,他在央視頻中就有自己的視頻號“康輝說”,內容從普及普通話的《咬文嚼字》小課堂到變身鏟屎官的“康輝說貓”,在專業與生活之間自由切換,非常接地氣;海霞端莊、優雅、美麗親和,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對女性的審美取向,在她的視頻號“主持人海霞”當中,就有介紹中國漢字文化和傳統服飾的內容《說衣釋字》,個人氣質與輸出內容相得益彰。不難發現,主持人在這個過程中,就完成了從電視到網絡的遷移,不僅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個性化更加突出,話語模式也從“聽我說”轉變成“和你說”。新舊媒體的根本就是交互方式的不同,從傳統的“點對面”傳播,到如今互聯網生態的雙向交互,“點對點”的傳播,主持人在其中就為用戶提供新的交往的可能性價值,不僅成為把信息送到用戶面前的那個主持人,還是可以與大家交流探討的朋友。使信息的傳播從“結束”變為“開始”,不斷增加用戶黏性。主持人,就是央視媒體融合的新打法、“黏合劑”。
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的定義,是以專業化頻道的整體定位為基準,以欄目的內容、樣式、對象等為依據,以受眾的審美期待為對照,對電視節目主持人進行形象設計和形象規劃的一種活動。主持人策劃機制,是為了讓主持人成為一個代表節目、頻道,甚至是電視臺的品牌,實現主持人群落的最大價值,從而實現媒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央視“網紅”主持人,背后有著強大的幕后團隊做策劃、做推手,這和央視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強化受眾思維、關注受眾意識的“互聯網打法”密不可分。以在“央視新聞”微博搜索“康輝”為例:2018年全年結果為7條,2019年1月至6月,結果為7條,從2019年7月開始,搜索的結果數迅速攀升,7月4條、8月6條、9月7條、10月8條、11月為28條,幾乎每天都有康輝的消息。也正是從此開始,央視強勢發力,迅速占據新媒體陣地。搜索的結果當中,有《主播說聯播》的金句頻現、有《大國外交最前線》的vlog連載,有教你“懟人”的正確發音,也有搞笑幽默央視boys的隔空吐槽,更有央視頻為康輝打造的視頻號《康輝說》,展示康輝正面陽光的優質形象、嚴謹敬業的職業素養、幽默親和的個性風格、博學多才的學識能力,使康輝這個“品牌”延伸到互聯網持續發力。央視新媒體的這一波“網紅主持人策劃”操作,充分發掘了康輝的潛質,實現了主持人策劃的“有效性”原則,用“康輝”這樣一個主持人品牌帶動央視新聞這個大品牌,在內容制作和互動方式上去和互聯網深度交融,達到讓更多的網友心系國家大事,關注央視新聞,信任主流權威媒體這樣一個核心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2月19日)中指出:“陣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新聞輿論陣地就應該在哪里”。縱觀互聯網傳播生態,充斥著信息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個人表達自由和“后真相時代”情感泛濫、言論偏頗的現象;社會主流價值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市場逐利觀念的巨大挑戰。大量的草根“網紅”和自媒體主播,改變了傳媒媒體主持人的主導地位,在網絡中迅速搶占了用戶市場,但是由于缺乏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媒體素養,搞怪、作秀、嘩眾取寵就成了這個群體吸引眼球的“出位”方式,扭曲社會的價值觀,受眾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信息篩選困難和信任危機。在當前復雜的網絡輿論環境中,“正能量”網紅主持人,代表的是主流權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占領互聯網輿論陣地,能夠擴大話語空間,引導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傳播正能量,凈化互聯網,將用戶的關注度重新匯聚。主持人品牌在網絡上延伸,能夠擴大主流媒體的聲音,打造意見領袖,讓主流媒體的內容更加容易被網友接受,使媒體融合的步伐走得更穩、更順。
網紅,是指網絡紅人,目前學界沒有對其定義達成共識,因為它含義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但是“網紅”這一群體,通過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展示出自身的風格和特質,并收獲自己的粉絲群體,增強自身影響力卻是共通特征。主持人,本就是電視媒體中令人矚目的群體,但是在互聯網上被網友關注,除了其本身的職業特性之外,必須有其“熱議”性。
被網友戲稱是“新聞播報泥石流”的朱廣權就是這樣一個利用“預期反轉”爆火的例子,“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原本想空調WIFI西瓜,卻熱得差不多能出鍋撒把蔥花”,朱廣權一改觀眾熟悉的新聞播報客觀、嚴肅的風格,將主持人口播或者評論改編成合轍押韻、幽默風趣的段子,顛覆了以往新聞主播刻板、沉悶的固有形象,將觀眾的新聞視聽預期也徹底來了個反轉,帶著輕松“有聊”的期待,收看有溫度、有態度、有高度的新聞。而朱廣權短小精彩的新聞段子,也符合網絡短視頻的傳播樣態,經過網友大量轉發和評論,引起了廣泛的共鳴。朱廣權一本正經講段子,“手語老師的噩夢”等“網紅人設”從此樹立,他的微博粉絲數也從2017年的不足10萬,一躍攀升到了2020年中的340萬,更為央視《共同關注》欄目吸引了大量的人氣。這種新聞播報的“反轉”突破,滿足了網友們的心理,也是朱廣權成為網絡紅人的原因。
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中提出了著名的“前臺/后臺”理論,由于個人表演欲望、社會窺視欲望和媒介的擴張等因素的影響,后臺行為會出現前臺化的轉變。主持人的職業萬眾矚目,受眾在喜歡主持人的同時,會對這個距離大眾很遠的職業產生神秘感,產生好奇心,而此時,“后臺前置”就會解開大家的疑問,使神秘的“神”變成了身邊的“人”,主持人就有了貼近性、親和力。再看《新聞聯播》的網紅過程,首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推出的新聞類網絡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播》,康輝、海霞等主播用溝通和對話的方式,與網友們就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或者當日的熱點新聞進行交流和評論,主播臺前還是那個主播,但是狀態卻是下班的愜意和放松,“該高大上絕不低姿態,該接地氣絕不端架子”,既可以和你揭秘因為有提詞器的原因,所以不用低頭看稿子;也可以嚴肅地告訴臺灣民眾咱們榨菜想吃就吃;更可以溫情又耐心地在疫情來臨時呼吁大家戴上口罩。在觀眾面前實實在在,就像親人朋友一樣真誠、友善,讓網友大呼過癮。其次,過去我們只能看到新聞中康輝莊重嚴肅的現場報道,當康輝的vlog登陸各大社交平臺,我們終于可以看到主播“出差”的樣子,也看到了電視新聞中并不會出現的相關背景和細節,這種“后臺前置”的效果,滿足了網友們的窺探和好奇,主持人有了生動親和的形象,也讓傳統新聞有了年輕化的語態,符合年輕人獲取資訊的偏好和方式。
美國著名傳播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羅夫蘭曾指出:“最可能改變一次傳播的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變傳播對象對傳播者的印象。”“人格化”將媒體形象具象,賦予其人格的力量、人格的魅力、人格的價值和個性品位,使觀眾在關注媒體之時,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歡并信任的“媒體代言人”身上,使信息傳播更高效,使感情溝通更直接。如果說主持人是傳統媒體“擬人際傳播”的載體,那么在融媒時代,“網紅”主持人則是通過網絡的“即時性”和“互動性”,將傳播行為由“模擬人際”變成“真實交流”,更加符合網絡傳播就是人際傳播的本質。
網絡媒介時代,主持人通過展示自身形象、突出個性魅力,宣傳職業素養等方式,吸引觀眾成為“粉絲”,用欣賞和信任編織一條情感的紐帶,通過“共情”,建立“親密”關系,提升傳播效果,而粉絲的“黏性”也會影響其做出反饋,從而進一步促進信息傳播和互動,形成一條完整高效的傳播鏈條。每個主持人各具特色、生動鮮活的形象,代替了觀眾頭腦中的宏觀的傳媒組織機構,也代替了眼前微觀的或大或小的電子屏幕,讓每個信息、每個節目都有了真實的面孔,可以看到喜怒哀樂,可以感受氣質風格,凸顯以“人”為主體的優勢。“人格化”主體的主持人,成為媒體的形象和品牌,成為粉絲的崇拜和追隨,使傳播行為更具活力。
《新聞聯播》是一檔有著40多年播出歷史的時政新聞欄目,多年來,《新聞聯播》播音員們一直以群體化共性特征出現:權威莊重、沉穩大氣、規范標準。但是這種“弱人格化”的、缺乏“人”的個性特征、缺乏生動性和感染力的傳播,不僅生硬冰冷,高高在上,傳統刻板,拉大了節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也與時代脫節,失去了年輕群體的關注,自然欄目的影響力大大削弱。
2019年7月開始,《新聞聯播》轉變語態,推出《主播說聯播》子欄目,主播們融入個人的氣質和個性形象,以親和平等的態度、真誠平實、幽默犀利的語言,點評熱點新聞、傳播主流聲音,迅速成為網友關注和討論的熱點,也使《新聞聯播》欄目有了一張張生動的面孔,獲得了受眾的認可和喜愛。截至2020年10月,《主播說聯播》在微博端視頻博文累計閱讀量超68.3億,《新聞聯播》的微博粉絲數也達到了1.13億,成功地使年輕人從對《新聞聯播》刻板說教的印象轉變為現在對《新聞聯播》制造“熱搜”的期待。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媒體不僅承擔著宣傳陣地的作用,更要將傳媒產業做大做強,才能為發展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市場上的產品必須有品牌價值,才有競爭力。品牌,不僅是區別商品和商品的符號,更使商品具有了某些增值效應。這種超越使用價值的“增值”,其根源是顧客對品牌在感情上的肯定和喜愛,從而使它們相互間形成了穩定持續的依存關系。主持人,不僅是傳媒產業的產品,更是品牌的重要載體,或者說,我們致力于將主持人打造成節目獨有的“品牌”,是增加受眾粘黏性,獲得粉絲關注的最有效途徑。
融媒體時代,主持人從“大屏”遷移到了“小屏”,其“品牌”影響力從單一到多元,“人格化”的表達方式有了更加豐富和廣闊的空間。得到了更多用戶喜愛的主持人,成了“網紅”屬性的偶像,通過彼此間情感的維系,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使傳播的過程為用戶提供愉悅的感受。隨之而來的,就會有對其節目的持續關注,就會有對偶像提供的“情緒價值”的反復買單。粉絲對網紅的情感認同使“精神消費變成了經濟消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了一個“光環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喜歡一個人或物品時,往往會愛屋及烏地喜歡他所喜歡的東西,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銷售不叫銷售,叫“帶貨”,買賣成為“網紅”與粉絲之間情感互動的附帶行為。疫情期間,線下實體經濟遭遇寒冬,與此同時,線上直播銷售成為消費者購買欲望和消費能力的突破口。央視也加入直播帶貨的陣營,派出了康輝、朱廣權、小尼和睿智幽默的撒貝寧合體成為“央視boys”,這四位央視主持人都擁有著在社交網絡和年輕群體中的超高人氣。在2020年5月1日的央視第一場帶貨直播中,他們亮出了在3個小時的時間里,成交額超過5億,觀看人數超過1000萬的好成績。隨后,央視乘勝追擊,根據自家主持人的個性和自身特點,參與到不同地域、不同屬性、不同品類的帶貨直播中,用戶的信任和認可,使直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縱觀央視的融媒體矩陣,網紅主持人已經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僅在電視熒屏上展現媒體人的職業素養,塑造品牌形象,持續發揮“品牌”效應,更為互聯網的傳播生態帶來了風清氣正、權威高效、個性突出、風格多樣的形象。央視的這輪以主持人為先鋒隊的融媒體打法,可以成為各級地方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工作的新思路、新標桿。為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貢獻媒體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