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中國近代圖書館史是一部“西學東漸”史,歷經了對近代西方圖書館的認同階段、表層吸收與表達階段以及發展整合階段。近代中國圖書館及圖書館學,還是在西方文化強勁推動下產生與形成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發展的方式,西方圖書館觀念更多的傳入我國,在此種背景下,傳統舊式藏書樓開始了近代化轉型,有識之士也在城市中開始興建新式藏書樓。然而,晚清至民初的“圖書館”只是換湯不換藥,缺乏先進理論思想的指導,直到進入20世紀20年代,中國近代圖書館學才開始形成。
杜定友是我國身擔開創與奠基重任的第一代圖書館人中的杰出一員,作為間接留美生,其在學習接受美式先進圖書館學教育后,積極進行本土化改造,將西方圖書館學理論思想與中國圖書館發展實際結合,以期更有效地推動我國圖書館實踐發展與進步。同時,他還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位對圖書選擇理論進行系統論述的圖書館學家,對民國時期的圖書選擇乃至藏書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關于杜定友的圖書選擇思想的研究為數不多,略具代表性的有:李勤合的《沒有藏書的藏書家——杜定友藏書思想述略》從5個方面宏觀勾勒出杜定友的藏書建設思想;毛瑞江的《論杜定友先生的特藏建設觀》從3個時期論述了杜定友關于特藏建設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杜定友關于圖書選擇的系統性論著僅有《圖書選擇法》(1926年)一書。雖然關于此書,杜定友抱著極謙遜的態度,認為該書全是理論而未涉及名著提要、版本鑒別、圖書登記等內容,殊不足取,但客觀來講,該書對于其圖書選擇思想的論述不可謂不詳盡。本文擬以杜定友所著的《圖書選擇法》為中心,結合他的相關論述與具體實踐,從圖書重用而不重藏的角度論述其圖書選擇思想。
“古人讀書難于購買,今人讀書難于選擇?!倍哦ㄓ言凇秷D書選擇法》一書的開篇即言今日讀書的一大難就是圖書的選擇。究其原因,他認為在于圖書質與量的矛盾以及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兩個方面。
圖書質與量的矛盾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圖書出版發行體量大、金額高與圖書館收藏量和經費有限之間的矛盾;二是圖書量的增加與質的追求之間的矛盾。
民國以降,隨著印刷技術的日益發達以及民眾閱讀意識的勃興,出版業迎來大發展,圖書出版量逐日攀升。杜定友對此亦有論述:“蓋近日學術昌明,印務發達,市井出版物,汗牛充棟,美不勝收,但其中濫竽充數者,亦屬不少?!痹诖耍枋隽藞D書出版量與日俱增的現狀和表達了對圖書質量的擔憂。在1940年出版的《圖書館》一書中,他認為“圖書的種類甚多,……,有的裝訂美麗而內容窳敗,這都在乎審查和鑒別的力量?!瓐D書館雖是藏書之所,但是絕不能漫無抉擇,把所有的書籍都收藏進來,尤其民眾圖書館以有限的地方和經費,更應精益求精”,著重強調以圖書館有限的館藏空間與購書經費,更應該精益求精地進行選擇。
據統計,民國次八年(1919—1926年),當時國內最大的兩家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的圖書出版量,較之其民國頭八年(1912—1918年)的圖書出版量分別增加了202.73%、135.28%。而在其后的1928年,民國出版業迎來了“黃金十年”,出版社增多,出版量大幅增加。這從客觀事實上印證了杜定友關于圖書選擇必要性的論斷。美國圖書館學家唐斯(Robert B.Downs)曾說:“后人對我們的工作如有褒貶,……而是針對藏書——究竟從我們手中留下些什么?或是忽略掉什么?”面對質量不齊的圖書出版現狀,圖書館如果不加選擇,泥沙俱下,不僅耗費了金錢而于當今讀者無益,更無顏以示后人。
近代以來,在開明官僚倡導、社會精英吁請以及域外思想的影響下,我國開始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民國時期,在社會發生大飛躍的情況下,教育現代化也向前進行了大幅的跨越。同時,隨著近代圖書館的興起與發展,其在教育上的作用亦日益顯著。
古代藏書樓與近代圖書館的最大區別是,前者重藏,后者重用。古代藏書樓以保存珍儲為專責,有消極的保全,但無積極的運用;而近代圖書館恰與之相反,既要保存處理,又要應用流通。近代圖書館的主要功用就是普及社會教育,增進人民智識,戴志騫曾言“圖書館之設,由廣義而言,其目的與辦學校無異”。而這種圖書館教育的思想也貫穿于杜定友專業思想的始終,并在圖書選擇理論中有明確的體現。
“圕初步的工作,是從兒童入手,用種種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導入學術之門,既補助學校教育之不足,又可繼其終身所學?!薄盁o論哪一種成人教育方法,都是需要圖書,以供參考研究的。但是同時,我們都感覺到,適用的圖書,卻異常缺乏,所以(圖書館)最首要的任務,就是供給多量的圖書,以便成人、團體或個人參考閱讀之用?!倍哦ㄓ褜D書館教育職能極為看重,無論是公共圖書館還是學校圖書館,都是重要的教育機構。但是,他同時也意識到,在大量的圖書出版中,濫竽充數者為數不少,若選擇不慎讀者非但不能受到教育,反受其害,因此,圖書之選擇是教育上之大問題。許多圖書館藏書雖富,但對于學術上沒有多大的貢獻,所以,對于圖書的選擇應特別謹慎,有計劃地采購。
時至今日,我國圖書出版更加興盛。根據最新官方統計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年出版新版圖書 224 762 種,定價總金額841.20億元,重印圖書 281 217 種,定價總金額 1 191.77 億元。雖然與2018年相比,品種有所下降,但這個出版體量仍是巨大的,而且定價總金額不降反增。此外,圖書進口 3 139.18 萬冊,24 147.74 億美元。我們知道,圖書館必須承擔和履行社會教育的使命,因此,圖書館在文獻采訪過程中必須要對圖書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如若不然,非但圖書館的社會教育使命不能踐行,還會對圖書館乃至社會的良性發展產生更為不利的影響。
韓愈云“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民間俗語講“隔行如隔山”,這說明專業人才在其專業領域有更專深的理解。1921年,杜定友指出,我國辦理圖書館失敗者,往往將原因歸咎于讀者程度不足,卻不知辦理不得法是其重要原因,用人不當是根本原因,以至于將巨資購無數不適用之書籍,有如耗金錢以購廢紙。他認為,辦理圖書館不用專業人才、專業方法,即未得其道,則只會面臨失敗,勞資傷財。圖書館專業方法與圖書館專業人才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具備專業學識、掌握專業方法,才可謂專業人才。此后,他也一直強調專業人才對于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性:“欲求圖書館之發達,必先有辦理圖書館之人才,以負提倡管理及進行之責。不然有館舍有書籍。而無相當之人才處理之,則有若無耳”;“辦理(圖書館)的人,非有專門的學識不可”。與杜定友同時期的圖書館學家亦持相同的觀點,如李小緣認為“圖書館最重要之因素……乃董事與館長耳,……人得其選,建筑書籍皆不難致也,故人選當在書選之前。館長第一要素即其專業之學問,第二要素即其辦事之方法”;戴志騫認為“故設立圖書館之至要者不在屋宇之宏麗莊嚴,亦不在藏書有汗牛充棟之富,首要者,在圖書館之管理法”。由此可見,對圖書館專業人才與管理方法的認識與重視,已成為當時的共識。
圖書選擇是圖書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業務活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圖書選擇也需要專業人士運用專業方法來進行,這是圖書館得以科學、系統、合理建設的重要保障。專業人才有其他人員所不具備的圖書館科學系統思想與精神。杜定友提出在圖書選擇中應脫離主義觀念,不鼓吹,不貶低,保持客觀中立之地位。未受過圖書館學專業訓練之人,極難保持此客觀公允之心?!笆箞D書館而肩圖書選擇者……然圖書館中之審擇權,則誰屬乎?館長是也?!彼J為圖書館的圖書選擇工作應由館長來負責進行,并認為“故凡設立圖書館,必先請館長而后選擇書籍”。而間或所設的審查委員會僅是館長的輔助而已,其最終決定權還是在館長手中。他的“館長中心論”思想在圖書館規模小且缺乏圖書館學專業人才時,有其正確性,但隨著圖書館規模的擴大、圖書量的劇增以及圖書館學人才的不斷培養,“館長中心論”的觀點亦應隨之改變。
對圖書選擇而言,專業人才是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的重要保障,但專業人才卻不僅限于圖書館學專業人才,還包括各學科的專業人才。因為伴隨著“西學東漸”的影響,人民所需與圖書館所藏皆不僅是“經史子集”的傳統文化書籍,更有各式各樣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著作。所以,杜定友指出:“選擇之時,宜求他人之幫助,專家們之勸告及多用參考書籍?!眻D書館學專家只是在圖書館的科學建設管理上有專深的見解,但對其他科學學科難免掛一漏萬,這就需要其他各學科專家之幫助。這在高校圖書館中最為顯著。對此,杜定友表示,高校的教授們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還應該承擔起學術之任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對圖書的選擇、推介。1964年,他在《學術資料的收集、分類與處理》中論述道:“挑選書目最好根據各科專家提供的專題書目及書評介紹,以及權威作品所附的引用書目?!边@個觀點雖然是他在論述學術資料的收集時提出的,但也體現了其整體的圖書選擇思想。
總而言之,杜定友始終認為圖書選擇的工作應當由專業人士來完成,而專業人士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學專業人士,二是各具體學科的專業人士。專業人士有普通讀者所不具備的專業水準、宏觀意識以及發展的眼光等,可以對圖書的選擇作出相對合理、中肯的判斷。圖書館學專業人才可以從圖書館科學發展的角度對圖書的選擇進行合理的規劃與妥善的把關;具體學科的專業人士對其所處的專業既有縱向深度的認識又有橫向全面的了解。這與當前普遍推行的學科館員對口聯系院系的模式是相同的原理。
圖書館是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設施,其與古代藏書樓的另一個顯著區別就是藏書樓是私人產物,僅服務于私人,而圖書館則是向全社會開放的民有民享之設施。圖書館是為民眾而設的機構,所有的民眾都是圖書館的讀者。民國時期,在民眾思想的影響下,民眾教育積極推行,舊有和新設的社會教育機關無不冠以“民眾”之名,圖書館作為文化的集散中心、教育的前沿陣地,自然不例外,多以“民眾圖書館”為稱。杜定友認為,“他們(指讀者)不是圖書館的賓客,而是圖書館的主人”,“圖書館的產生,是要根據人民自動的要求,實際上的需要,才設立的”,“民眾是社會的基礎,社會上的一切事業都應該以民眾為對象,……圖書館既是一種社會事業,所以對于民眾的保養,實負有重大的責任”。在杜定友的圖書館學思想中,圖書館是為讀者服務、對讀者負責的文化與社會教育機構,這樣的思想也體現在其圖書選擇思想之中。
基于這樣的民眾觀點、讀者視角,民國時期的圖書館學家由關注圖書開始轉向關注讀者、研究讀者。較早對圖書館讀者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的是陳友松、劉伍夫二人,在其所著的《圖書館》一書中,單列“閱讀對象之分析”一章,他們認為對讀者進行分析有兩點必要:一是可以做選購圖書的標準;二是可以確定推廣教育的范圍。選購圖書應當對讀者進行分析,了解讀者的特點、程度與興趣等,從而選擇合乎讀者需求之圖書,更大地發揮書籍的作用,從而更好地履行圖書館的職能。
杜定友雖然沒有對讀者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但在其整體圖書館學思想尤其是圖書選擇思想中,“讀者中心論”表露無遺。他在《出版界與圕》一文中指出:“現在的圕不比以前的藏書樓,若要包羅萬有,為事實上有所不可能,因為圕借出的書是向讀者負責的,每一本書要有一本書的價值,‘貴精不貴濫’,我們寧愿少藏書,而多備復本,可以普及民眾?!边@與李小緣所持的“今之圖書館,重在普利民眾”觀點相一致,也表明在民國時期,民眾圖書館思想之普遍。在最能系統體現杜定友圖書選擇思想的《圖書選擇法》一書中,“讀者中心論”更是得以充分體現。在論述“選擇之宗旨”時開篇即言“選擇圖書,乃為閱者而選擇,故處處當以閱者之程度、地位及需要著想”,爾后圍繞讀者提出4個“必須”,即“必須能增加讀者之愉快,必須能增加閱者之學識及好學之心、必須能增加閱者之向善心、必須能增加閱者之向美心”;在其后論述“選擇時之先決問題”“選擇圖書原理”“選擇之方針”時都是以“閱者”為首要因素,要了解讀者程度如何、習慣如何,要適應讀者心理、年齡等,要提高讀者的程度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杜定友在其《新圕手冊》一書中重申圖書館之于民眾的重要意義,并在四條選購標準中單列一條強調圖書選購要“適合讀者需要(程度、內容、興趣、篇幅、時效)”。此外,為滿足讀者之需求,他還提出了“讀者薦購”的觀點:“圖書館內,應有介紹書報券之設備,閱者得以時常填寫其所欲讀之書,或彼以為圖書館內應用之書,以助館長之選購?!?/p>
受新文化運動“趨新重少”特點的影響,兒童教育是當時社會的熱點,杜定友對兒童讀者的關注更甚,在普通讀者中,將兒童、學生、成人三者并列。他秉持著“圕初步的工作,是從兒童入手,用種種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導入學術之門,既補助學校教育之不足,又可繼其終身所學”的觀點,在圖書選擇思想中,主要從兒童讀者角度切入,論及學生與成年讀者,體現將全體民眾視作讀者并高度重視的“讀者中心論”選書思想。
我國近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在設立之初就被賦予教育職能,我國最早的對圖書館的理性認識是依據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建立起來的。杜定友是高度重視圖書館教育職能的圖書館學家,所以,他認為圖書選擇不僅要合于讀者之需求,還要求對讀者進行教育,提升讀者的文化知識水平?!皥D書館所藏的材料,只圖消極的供人需求,仍是不足,還要積極的去教育民眾,去鼓勵民眾,向學問的途徑上上進”,“一方面所以適應讀者的需求,一方面又可以提高讀者的程度”,“但須抱著前進之觀念,以提高閱者之程度……然后能進圖書館之教育的責任”。他所強調的這種教育,并不全然是知識教育,而且還在于道德教育、性情陶冶上,圖書館為市民修養之中心點、游樂之中心點。“人之讀書,非只為求智識而已也,也有視為消遣者”,所以,還需注意選擇使讀者道德進步、賞心悅目的書籍。
以讀者需求為中心,是圖書選擇的方向。在圖書選擇理論領域曾有“價值論”與“需求論”的爭鳴,爾后又有“綜合計分法”“復選原則”等諸理論的提出。但總的來說,主要是“價值論”與“需求論”的對立博弈。雖然在“需求論”被廣泛接受后,“價值論”的聲音噤若寒蟬,但這不意味著“價值論”是完全被否定的。杜定友的“讀者中心論”圖書選擇思想,強調合于讀者之程度、習慣,滿足讀者的需求,但又不止步于此。在此基礎上,選擇對讀者各方面進步有益的圖書,供讀者自由選擇,以期提高讀者的程度,起到社會教育的作用。這同樣也是“以讀者為本”的現代圖書館觀念的具體體現。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圖書館界普遍認同“圖書館是上層建筑”這一論斷。且不論該論斷的科學性與正確性如何,也不論圖書館究竟是上層建筑還是生產力抑或是“第四類社會存在”,可以明確的是,經濟基礎對圖書館的發展至關重要。圖書館文獻采訪是與經濟基礎關聯最密切、最持久的圖書館活動,同時也是圖書館最基礎的工作。杜定友在其圖書選擇思想中頗為關注經濟實用這一選書原則,而他對這一原則的思想觀點可以從3個方面來總結,即追求性價比、務求實用和倡導館際互借。
他在“選擇之宗旨”中單列一條言“所選擇之書籍,其購費必須與結果相等,茍所費甚大,而獲益極微,則大不宜也”,表明了其在圖書選擇中追求圖書性價比的觀點。在論述“選擇時之先決問題”時,他將“經濟充裕否”列為首要,認為“此為選擇圖書時最先及最要問題……如有貴重之書,而非急于應用者,則經濟不足時,可以從緩,各書之何者應先購或后購,皆視其重要及經濟而定”。這些無不充分體現了杜定友“但能以最少之金錢購得最好之書籍”的經濟實用思想。
圖書館的圖書選擇,限于經濟而追求性價比,其重要歸宿是選購最實用之書。杜定友言“無論何種書籍,皆貴實用”,即對讀者有實際上的補助?!肮视x一書,必先問此書之實用何在,與閱者之關系何如,閱畢有何實際的結果,此皆于選擇時所當注意者,無實用之書,當一并去之”,由此可知,他在著《圖書選擇法》(1926年)一書時,秉持的是絕對實用主義之觀點。這一觀點還體現在“勿多購善本,蓋圖書館之書,因實用而設,非因觀摩而設也”。“不宜專藏舊版書籍”,對于利用率的舊版書籍,圖書館應賣舊買新,以求實用。雖然杜定友的這一觀點看起來與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在1931年提出的聞名世界的“圖書館學五定律”中“書是為了用的”是異曲同工之理,但從上述引文來看,杜定友的觀點似乎陷入一個更絕對的境地之中。追求絕對的實用主義,必然會失去圖書選擇思想的公允性,也會阻礙圖書館館藏建設的科學進步。好在之后的相關論述中,他對實用主義的堅持有所松動:“圖書的選擇,雖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對于普通圕的需要,書籍本身的優劣,以及各科內容的分配,卻應有一個相對的根據。”杜定友的實用主義也為當今的圖書選擇提供了許多科學合理的指引:“宜多購通行書籍,以應一般人之要求”,但“勿徒以該書為通行書之故,而購買之,蓋每有內容愈不良者,而其銷場愈大”;“宜多購新出版書籍,對于科學書,尤為重要”;“勿求盡合各個人之需求,……故只須求能合大多數人之意者,即為最上品”;“書籍之價宜廉,紙張裝訂要好,內容要豐富,求實用,去虛飾”,這都體現了他在圖書選擇思想中追求性價比又去偽存真的觀點。
圖書館在圖書選擇時追求“經濟實用”的原則,不僅要在購買時追求性價比、追求實用,還要在充分利用圖書的方面上下功夫。館際互借無疑是提高圖書利用率并節省購書經費的有效辦法,杜定友于近百年前就在論述圖書選擇思想時將此重視起來。在討論“選擇時之先決問題”時,他將“附近圖書館有同樣之書否”列于其中,并稱“如已有之,則必研究應否再購,或不必重復,而另購別樣書籍,可以增加該處圖書之范圍,蓋圖書館之同在一地方者,必互相聯絡,于管理法中,最忌手續及圖書之重復,蓋此實為公眾之虛耗也”。他將一書購買與否的決定因素置為“附近圖書館有同樣之書否”,并提出一地之圖書館必應相互聯絡、互通有無的思想,這實為最經濟實用之舉。
概括和歸納民國圖書館學先賢的學術思想,是研究民國圖書館學學術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繼往開來科學推進當今圖書館工作實踐的必由之路。本文僅以《圖書選擇法》一書為中心,從4個方面概括論述了杜定友的圖書館圖書選擇思想。但這只能概括其圖書選擇思想之大概,在他的其他論著中還有更多的圖書選擇思想等圖書館學思想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