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琳琳(1982— ),女,漢族,江蘇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生產專業化的提升,使得生產分工越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在專業性得到提升的情況下,行業之間的壁壘也越發明顯,每個人只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了解,而對其他行業知之甚少,產生了信息的不對稱性。從企業管理上來看,這必然導致企業的決策者和實際操作者之間的信息分離,不利于企業的管理。如何能夠將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相融合,更好的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有效支撐,從而推進企業發展,成為目前企業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文章就企業在業財融合中所存在的問題做簡要闡述并提出促進業財融合的舉措。
關鍵詞:業財融合;財務管理;問題;舉措
市場的不斷發展,使得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企業需要在生產經營中不斷創新,而創新的不僅僅是產品,同樣管理也必須創新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因此,業財融合為當今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趨勢,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必須不斷融合,加強信息溝通,通過與業務部門的協作,平臺共享,達到優化企業經營管理策略的目的,在防范財務風險的同時也能夠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有效支撐與幫助。
一、企業業財融合現狀
業財融合也稱為業財一體化,即將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管理進行的有效融合。由于現代企業發展迅速,資訊日新月異,要想迅速了解新業務對于企業的影響,從而及時制定出相對應的決策方針,就必須要掌握第一手的業務數據,而傳統的財務工作無法做到這點,傳統財務主要是核算功能,在業務發生后做歸集與統計的工作,對于業務的時效性較弱,同時,由于財務人員的專業性,對業務了解相對較弱,不能夠給出與業務層面相一致的數據,對企業的決策所提供的支撐與幫助作用相對不明顯。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就要求財務人員需要充分了解業務,改變原來“賬房先生”的概念,走出辦公室,走向一線,參與企業業務流轉全過程,能夠充分發揮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使業務能夠得到大幅提升。同時將事后統計延伸向事前預測,由核算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只有了解企業的業務,才能夠提高財務的監管力度,為經營決策提供更有效的參考依據,才能夠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企業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模式的制約
我國企業意識的覺醒多在改革開放以后,在積極改革創新的道路上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的特色道路,探索出一道適合中國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但面臨更加專業的業財融合時往往有點力不從心。這主要由于對于以下幾點原因:
1.業財融合意識淡薄
現代企業經營均以利潤最大化為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因此更多注重的是經營業績。而業財融合僅僅是一個概念,僅存在于純理論層面,企業的業務部門由于可以為企業帶來大量業務,因此不屑與企業財務部門進行溝通。業務部門認為能夠為企業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因此在經營發展中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財務部門僅是后勤管理部門,只需做好核算及防控財務風險即可,在企業的經營發展中并不重要。而財務部門則認為企業的經營與業務有著直接的聯系,財務人員不了解業務知識,因此無法參與到業務中去。因此,企業的業財融合工作難以推進。
2.財務機制不完善
財務工作的特殊性及封閉性,使得財務人員對業務了解相對較少,不夠全面。業財融合所涉及的財務部門與業務管理部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部門,管理模式不同,處理事務的方式方法也完全不同,使得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相互間溝通困難,最終收集的數據質量差、邏輯混亂,從而使得財務部門出具的數據對于企業實際管理中的情況相差甚遠,無法為企業經營管理帶來真正價值。
3.監管機制不完善
業財融合是業務與財務的相結合,而所有的工作體制均需要一定的監管,業財融合作為現代企業中新的運營模式,更需要設立相關的監管機構對其實際發揮的作用進行評估,幫助更好的利用部門資源解決企業問題。而實際工作中即使企業設立了專門的業財融合機構卻往往沒有對應的監管部門,缺乏合理有效的監管方式,使得難以體現企業業財融合的效率。同時,也不利于對員工的激勵。
(二)業財融合專業人才的缺乏
1.復合型人才的缺乏
企業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的員工所具備的是不同的專業技能,所學習接觸的也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專業領域,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但往往企業中業務人員或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較弱,或有的業務能力強,但不善溝通,缺乏工作技巧,有的工作經驗豐富,卻專業性較弱。業財融合需要做的就是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間的信息交換,由于以上原因,使得在信息交換時的難度較高,溝通不暢。雙方工作人員對于彼此的工作領域不熟悉,財務人員對企業業務的不了解,業務人員也不能理解簡單的財務語言。
業財融合一般以財務人員為主體,因此,在業財融合體制下,對財務人員將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財務人員有過硬的財務技能,更需要對企業業務流進行熟悉了解。就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財務人員忙于核算工作,將經營結果反饋給領導層及相關機構,但對于企業領導層來說,此報告的可閱讀性、可利用性極低,不能夠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有效的支撐。對于復合型人才的缺乏,使得財務管理工作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同時也阻礙了業財融合的推進。
2.高素質人才需求得不到滿足
業財融合中更看重員工的實際能力,需要有經驗、高素質的員工來指導工作。而現在大多數企業中的財務人員、業務人員均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業財融合所涉及的領域十分的廣泛,需要員工自身的職業素養相結合,而實際工作中員工的工作能力與業財融合的需求并不相匹配,影響企業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業財融合為近年新提出的概念,市場上具有業財融合專業相符的人才相當匱乏,而各個企業均有其自身的特點,能夠精通企業業務同時精通財務的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想從市場上直接挑選出適合企業的業財融合人員幾乎不可能,使得企業業財融合的推進工作產生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