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博 葛如倩 唐彤



關鍵詞:柳編;茶室;空間設計;應用
1 柳編概述
1.1 柳編的概念
柳編是以柳樹、桑條、荊條等木本植物枝條為主要原材料的一項傳統編結手工藝,柳編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已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國柳樹種類繁多共計200 多種,可用于柳編的常見類型有如杞柳、沙柳、小紅柳等灌木類柳樹,以及旱柳等喬木類柳樹的枝條[1]。柳樹枝條生長周期短,一年內即可成材用于編制各類器物,與成材時間需要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木材相比具有明顯優勢[2]。柳樹枝條光滑、纖細、柔韌性強,有較強的耐折性,柳編制品逐漸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以滿足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求,如筐、籃、斗、升、簸箕等。柳編工藝在社會發展中不斷的完善,柳編制品的不同表現形式也承載著不同地方的文化底蘊[3]。
1.2 柳編的加工工藝
柳編的加工工藝流程可以概括為柳條選料、柳條去皮、浸漬處理、烘干晾曬、樣品制作等環節(如圖1)。柳條常在每年5月和10 月進行兩次收割,柳條由綠變紅是可收割的標志,在此過程中需要選取細長、韌性好的柳條,以保證柳編的質量,如圖1a。柳條經機械剝皮后(圖1b),選擇節間距長、粗細均勻的柳條用于樣品制作。為提高柳編制品的耐久性,滿足設計方案對色彩搭配的需求,將柳條放置在浸漬罐中進行改性或染色處理(圖1c),浸漬完成后柳條需要烘干晾曬(圖1d)。依據設計圖紙將柳條編制為不同的制品(圖1e),編制技法主要有編、系、紋、纏、擰、砌。
1.3 柳編的編織技法
編織工藝是柳編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常以對稱、旋轉、陣列等方式呈現,節奏感強烈,具有規范的美感。柳編根據不同的功能、組織結構和材質屬性可以編織為不同的圖案,常見的編織技法有平編、扭編、紋編、勒編、花編等。平編是最常用的編織技法,編法是將柳條進行經緯穿插,形成不同的交叉紋樣(圖2a)。扭編也稱擰編,編法是先編排好經樁,然后用編條交叉于經樁上下,循環繞行(圖2b)。紋編編法以經緯為基礎,垂直交叉,按照規律挑上壓下編織花紋(圖2c)。勒編也稱扎編、經編,編法是以麻線和柳條作經緯線,繞扣勒緊,形成菱形紋理(圖2d);花編又稱亂纏,是用不同粗細、顏色的柳條擰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花紋,造型柔美,裝飾性強(圖2e)。
2 柳編在茶室空間設計中的應用意義
茶室不僅僅是飲茶的功能空間,更是茶文化的載體,具有淵源的文化底蘊,茶室已成為集飲茶、商業洽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公共空間[4]。目前,茶室空間側重于休閑娛樂或商業洽談,設計風格單調。因此,在符合現代審美、情感和物質需求的情況下,探索柳編與茶室設計的結合方式,從而完美地實現柳編與現代茶室設計的結合。
2.1 改善茶室空間設計風格單調的現狀
現代茶室不僅具有飲茶功能,同時還具有休閑娛樂、商業洽談等功能,但茶室因過于商業化或模式化而缺少空間的文化內涵,導致茶室空間設計存在不足。通過選擇合理的設計手法將生態、環保、可再生的柳編作為物質元素,融入到現代茶室空間設計之中,營造茶室空間的寧靜雅致氛圍。柳編原材料豐富,裝飾效果多樣化,可以在不同的色澤、質感、形態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塑造出個性化的茶室空間設計風格[5]。
2.2 增強人們的感官體驗
在茶室設計中,柳編材質擁有獨特的天然屬性,即材質的質感、顏色、肌理等[6]。柳編根據不同的功能、組織結構和材質屬性可以編織為不同的圖案,以展現其豐富的肌理語言,帶來視覺與觸覺的雙重體驗,從而營造極具質感的空間畫面。同時,柳編在加工過程中保留其天然色彩,將純粹、寧靜、生態的感受傳至內心深處,這與用于精思冥想的茶室空間在情感體驗上不謀而合。柳編使得人們在視覺、觸覺等感官體驗中得到沖擊,獲得心靈的歸屬感。
2.3 契合人們的精神文化訴求
茶室不僅是飲茶的功能空間,更是茶文化的載體,具有淵源流長的文化底蘊。茶室文化影響了茶人的思想、道德、審美觀和人生觀,是茶文化博大精深的組成部分[7]。柳編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下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材料的質感和柔韌性編織出具有不同肌理和形態的柳編制品,遵循形式美設計法則,將柳編制品用于裝飾茶室空間,營造獨特的空間氛圍,增強茶室文化韻味,讓消費者的精神與心靈得到升華。
3 柳編在茶室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為改善人居環境,選擇天然可再生材料,結合地域文化特色,對居室環境進行生態設計受到廣泛關注。柳編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工藝形式和價值體系。因此在茶室裝飾設計中合理運用柳編,對茶室空間整體的結構和環境優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8],也可有效增強柳編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3.1 柳編在茶室軟裝設計中的應用
柳編在茶室軟裝設計中應注重功能性與美觀性的和諧統一。功能性方面,在人體工程學的理論上,把握茶室空間中各類柳編軟裝的尺寸合理性、適用性、舒適度與功能的通用性[9-10],結合柳編特性與編織手法進行設計表現。美觀性方面,優化柳編造型和色彩搭配,體現柳編肌理的變化與統一,根據茶室空間功能對柳編進行專項設計。柳編在茶室軟裝設計中,應對色彩之間的平衡搭配進行合理推敲和反復斟酌,進而創造出獨具特性和視覺符號的茶室設計。
3.2 柳編在茶室硬裝設計中的應用
在室內設計中,缺乏生命力與靈動性是硬裝的最大問題。在茶室的硬裝設計中,更需要豐富空間的質感。借助現代制造中的數字化技術,將柳編與現代制造技術相融合,使傳統設計的思考和過程轉變為通過構建參數模型反復求解的形式和優化過程。柳編在茶室硬裝的設計中,運用Rhino、GH 和3D 打印等數字化設計工具,對硬裝的造型進行可控創新,從而獲得新的形式風格和設計優化方案,解決硬裝不生動的弊端。另一方面,傳統柳編工藝形式基本為整體編織,這使得在柳編茶室硬裝設計中差錯修正存在難度。因此優選現代制造技術中的模塊化連接形式,以小單元進行編制,后期再進行組裝結合。利用模塊連接結構適應不同茶室硬裝空間和環境,可避免工序繁瑣的同時增加柳編在茶室硬裝設計中的延展性[9,11]。再者可采用生物質材料、編織類材料、金屬、石膏等與柳編進行多材質結合的硬裝方式,以豐富茶室硬裝空間肌理美觀的表達。
4 設計案例實證
根據以上理論及設計策略,結合實際進行相關設計實踐。以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某一茶室為例進行闡述。
4.1 設計概述
茶室選址于梁山縣龜山(北緯35° 48′東經116° 5′ ),面朝東北,建筑面積為450m2。茶室空間劃分為大廳、前廳、備茶室、包間、公共衛生間等(圖3)。龜山園林公園依龜山而建,對龜山東北部形成包圍之勢,茶室所在龜山龜部的位置景觀資源極佳。茶室三面開窗,不僅極大程度的利用自然光,而且茶客也可以欣賞山下園林景觀。在室內空間設計中,改變思維定勢中靜態化的茶室形象,利用柳編流動性的線條作為貫穿設計始終的動態元素,衍生出新的動態表現方式,從而為茶室本身注入強烈的生命力。
4.2 設計分析
4.2.1 場地特質
梁山縣山脈呈掎角之勢分布,其中龜山東北西南走向,面積2800m2,高119m[12]。茶室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受溫帶季風氣候影響,年降雨量601mm,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8.8%[13]。平均氣溫13.5℃,無霜期205 天。
4.2.2 設計構思
基于茶室的地理環境,與地域元素相融合[14],就地選擇梁山縣的白杞柳作為主要用材,遵循導向性設計原則提取動態元素與柳編形態相結合,應用柳編裝飾茶室空間。本設計以柳編載體,其充分發揮在茶室空間裝飾表現的能指功能(本能層次)、所指功能(行為層次)和意義功能(反思層次),在意義功能中完成動態元素與設計主題“生命”的雙向表達與交互,突出柳編為茶室空間帶來的生機與活力。
4.2.3 設計詳解
1) 大廳設計。大廳是公共過渡的分流空間,裝飾材料以柳編為主,采用暖色調增加茶室空間的親和性(如圖4a)。大廳內設置縱橫兩條設計軸線(圖4b),紅色為橫向設計軸線,藍色為縱向設計軸線。橫向設計軸線的色調統一,將柳編座椅設計為形態載體,保留柳條的自然生態屬性,充分發揮柳條易彎曲特性,采用形態對比手法編織出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座椅。此外,以落地玻璃、軟隔斷、植物和百葉窗簾作為點綴,豐富橫向軸線設計。縱向設計軸線的形態統一,采用不同的柳編編織技法呈現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圖4c)。大廳的橫向設計軸與縱向設計軸交織呼應,形成統一的內在節奏與韻律美感,在設計的反思層次上實現了動態元素與設計主題“生命”的雙向表達與交互,并且在視覺的連接和空間的傳承上達到自然過渡。另外,大廳設計融入茶葉元素,利用仿生設計對茶葉外形進行解剖、分析、重構,以柳編為載體實現茶文化在大廳中的功能擴展,如左側吊燈和右側座椅(圖4d)。
2) 包間設計。包間以情感交流為主導,結合人體工程學和智能制造技術,運用意象仿生手法設計包間空間,在材料使用和整體色調上與大廳基本保持統一(圖5a)。包間家具設計原則應滿足飲茶者的內心感受,講究飲茶活動與家具搭配。包間主座設計成向上而生的流動形態,延伸進具有起伏的天花中。通過柳編實現鮮明的動感,使兩個界面互相融合,達到包間的視覺引導作用,激起消費者情感共鳴。天花、座椅、地面裝飾與大廳縱軸設計存在同質化,另外印有茶葉的浮雕墻、屏風和綠植豐富包間視覺層次。回溯到茶葉元素,墻面收納空間設計以吊燈形象為原型,用柳編材料傳遞茶文化(圖5b)。
3) 備茶室設計。備茶室是工作活動的主要空間,在與茶室空間設計風格統一的前提下,設計為人- 機- 環境的系統整體。如圖6a 所示,備茶室呈方形空間,通過把握人體對空間尺度的需求,選取U 型布局。現代化的爐灶、抽煙機、清洗等設備采用半隱藏式,實現了人與機器的有機協調。空間設置了柳編材質的收納與起伏的天花,同其他空間形成呼應,使人對茶室整體環境的感知形成統一。
4) 前臺設計。前臺的造型利用反求設計原則(圖6b),對柳編提籃造型進行分析重構與再造外觀。前臺的曲度流線和起伏的“提籃把手”,在為茶客增加服務維度的同時,也將設計的主題“生命”蘊意在其中。另外在柳編面兩側,設計了茶罐的模塊化陳列柜臺,茶葉罐放置在貨架上,可用于展示或售賣。
5 結語
文章中的茶室空間設計以生態、環保、可再生的柳樹枝條為主要裝飾材料,采用統一地暖色調增加茶室空間的親和性。在茶室的橫向設計軸線,發揮柳編工藝的異形結構加工優勢,呈現出不同的結構韻律感。在縱向設計軸線采用不同的編織技法設計不同的柳編圖案,呈現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豐富設計視覺層次感。提取茶文化元素,以意象仿生設計手法將茶元素以柳編的形式融入到茶室空間中。將柳編工藝應用到茶室空間中,不僅可以改善茶室居室環境,提高茶室空間的文化內涵,也為柳編工藝應用于茶室空間設計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