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麗 胡光忠 李佳庭
關鍵詞:體驗落差;用戶體驗;充電設備;設計趨勢;電動汽車
能源儲量告急、空氣污染嚴重、冰山融化等自然信號喚起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各國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以清潔電能為能源的電動汽車產業。電動汽車具有能耗低、無排放、造型設計靈活等優點,這些優點使得用戶對電動汽車青睞有加[1]。據國際氣候組織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在眾多影響電動汽車發展的因素中,電動汽車能源補充設備的重要程度排名第二[2]。近年來,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因為充電設備用戶體驗不佳而緩慢。因此,文章基于體驗落差理論,探討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設計的趨勢,以期從新的角度解決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用戶體驗不佳的問題。
1 體驗落差理論概述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單方面心理感受就是用戶體驗[3]。在成套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因為產品間的用戶體驗不匹配而產生的心理落差就是體驗落差。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對比心理,即人們在生活中會將一些事物因為一些聯系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在發現有聯系的事物之間存在較大差別時,心中的不平衡感受會帶來一些負面的主觀感受。在產品設計中,這種負面的主觀感受會拉低成套產品的整體用戶體驗。因此,體驗落差與整體用戶體驗成負相關,即用戶的整體體驗隨著體驗落差的減小而增大。換言之,減小體驗落差能幫助成套產品提升用戶體驗。
目前就有很多成套產品,通過產品之間的體驗特點或發展趨勢映射來減小體驗落差,提升用戶體驗。如茶具設計,茶杯與茶壺之間通過表面紋理對應、材質對應和整體色調對應,使主產品和配套產品間的用戶體驗一致,如圖1 所示。在白酒包裝設計中,酒瓶設計和酒盒設計上往往采用特征對應。如五糧液的包裝將酒盒上的竹簡條紋元素應用到酒瓶上,如圖2 所示。鼠標作為筆記本或電腦的配套產品,其設計趨勢基本和主產品發展趨勢保持一致。筆記本的輕便趨勢與鼠標的便利性趨勢相對應,如圖3所示。通過部分產品分析,可以得出,產品與配套產品之間往往是通過體驗特征或發展趨勢映射來提升用戶體驗的。
2 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現狀
雖然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在全球引起了極大的重視且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用戶體驗并不佳,且解決這一問題的設計切入點也有所局限。胥雅棋等基于產品識別特征要素對充電樁進行造型設計,加強了充電樁和企業品牌之間的聯系[4]。胡珊等基于用戶體驗對老式充電樁系統進行改良,解決了老式充電樁的閑置問題[5]。嚴健強等基于用戶體驗對換電站進行了設計,并提出無人化的換電站是未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發展趨勢[6]。田夢瑤等基于CMF 理論對充電樁進行了系統的設計和分析[7]。羅翔等運用城市家具設計理念對充電樁的外觀進行設計,使其更好地融入現代化城市[8]。趙智昊基于用戶研究理論設計了一款具有機動性的電動汽車智能充電設備等[9]。這些為解決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用戶體驗不佳的設計研究,僅僅是圍繞用戶或充電設備本身進行,卻忽略了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與電動汽車之間的緊密聯系。
據調查,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用戶體驗遠遠低于電動汽車的用戶體驗,兩者之間存在體驗落差。消費者在選購電動汽車時,往往考慮的是充電的問題。電動汽車用戶面對電動汽車本身的用戶體驗是較好的,但提起充電體驗時,整體的滿意度便會下降。要解決這一問題,應該從電動汽車與其充電設備之間的體驗落差入手。
3 基于體驗落差理論的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趨勢分析
3.1 充電設備移動化
第一步確定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主產品。電動汽車充電設備是電動汽車的配套產品,那么充電設備的主產品應當是電動汽車。
第二步分析主產品的體驗特征,即靈活、機動性較強。電動汽車的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降低用戶的操作負擔;電動汽車具有較強的機動性。第三步將電動汽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特點映射到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上,那么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也應該具有一定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移動性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制造也是當下電動汽車行業和政府所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2016 年北京多家企業聯合研制出車用移動充電寶;2018 年大眾推出新型移動充電站;2021 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更是發布探索移動式充電設備的規劃;日前,遠景科技集團發布全球首臺移動式的綠色充電機器人魔奇[10]。這些政策和企業研究方向再次證明,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移動化是未來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趨勢。
3.2 充電服務快速化
提取出主產品的體驗特征和發展趨勢,即高效性特征和技術化的發展趨勢。電動汽車百公里提速4 秒左右,起步提速效率遠遠高于燃油汽車;觸摸屏、語音控制、輔助駕駛等技術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明顯提升了電動汽車的用戶體驗[11],未來電動汽車技術的應用也會只增不減。
然后將主產品高效性的特點和技術化的發展趨勢映射到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設計之上,得出充電效率高、技術化特征明顯的快充是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發展趨勢。同時對2021 年1—4 月銷售量排名前三的車型充電時長進行調查。Model 3 快充僅需1 小時;比亞迪漢快充僅需0.42 小時;歐拉黑貓快充僅需0.5 小時。可以得出,快充技術能有效提升充電效率,未來,快充技術也必將得到高速發展。從當下市場數據來看,充電服務快速化是未來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趨勢。
3.3 充電設備造型設計個性化
電動汽車外觀設計更加靈活、自由。電動汽車由于小型化動力系統的應用,整體外觀設計受硬性結構影響較小,外觀設計更加靈活。未來,因為市場競爭激烈和用戶需求個性化,電動汽車造型設計會更加靈活且更具創新性。
將主產品造型靈活多樣的發展趨勢映射到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上,得出充電設備造型設計個性化是未來的設計趨勢。同時,從近年的充電設備造型設計變化來看,其造型設計越來越感性和自由,如圖4 所示。綜合近幾年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造型設計和電動汽車本身的造型趨勢來看,個性化造型設計是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趨勢。
綜上可以得出,將體驗落差理論應用到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上,能很快得出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趨勢。并且在這種發展趨勢的驅動下,未來電動汽車充電設備能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有效提升用戶對電動汽車產業的認同感。
4 總結
文章提出體驗落差理論,為成套產品中某一產品的設計趨勢和設計方向探索提供了新的參考角度。從確認電動汽車為主產品到分析電動汽車的體驗特征和發展趨勢,最后將電動汽車的體驗特征和發展映射到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上,得出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的設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