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張艷 李雪紅


【摘要】目的:觀察經外周貴要靜脈、肱靜脈植入手臂輸液港與經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植入胸壁輸液港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植入輸液港98例腫瘤患者,分為手臂輸液港組(A組)和胸壁輸液港組(B組),其中A組為60例,B組為38例,比較兩種途徑植入導管一次性成功率、留置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和患者疼痛評分。結果:手臂輸液港與胸壁輸液港術中植入血管內導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為96.66%(57/60)和97.36%(37/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帶港第1天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分別為0.81±0.50分和2.10±0.5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留置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6.0%(4/60)和7.8%(3/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外周貴要靜脈、肱靜脈植入的手臂輸液港是一種安全、可靠、有效的靜脈途經,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手臂輸液港;胸壁輸液港;一次性成功率;并發癥;疼痛評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016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rachial vein and internal jugular vein and Subclavian vein in Thoracic Wall infusion port. Methods: from August 2018 to March 2019,98 patients with tumor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rm Infusion Port Group (Group A) and chest infusion port group (Group B) , the one-time success rate, complication rate during indwelling and pain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 implantation was 96.66% (57/60) and 97.36% (37/38)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 The pai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0.81 ± 0.50 and 2.10 ± 0.54 respectively on the first day after taking port (P < 0.05) .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6.0% (4/60) and 7.8% (3/38) ,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arm infusion port implanted by peripheral basilic vein and brachial vein is a saf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venous route,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Arm infusion port; Chest wall infusion port; One-time success rate; Complications; Pain score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implantablevenousaccessport,IVAP)是一種能完全植入體內的閉合輸液裝置,由靜脈導管和穿刺座構成[1],已被廣泛應用于輸注化療藥物、腸外營養等。目前被廣泛應用的[2]是植入途徑為經頸內靜脈的胸壁式輸液港,但并不適用于所有腫瘤患者,如頸部腫瘤、皮下脂肪極少的患者。國內近幾年一種新的手臂輸液港開始應用,該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囊袋切口小,隧道短等特點,囊袋切口在手臂內側,隱蔽美觀,保護患者隱私,既符合美學要求,又適用于胸壁港不能植入的腫瘤患者。但隨著臨床應用的增多[3-4],為了觀察效果,現將對手臂式輸液港與胸壁式輸液港進行對照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3月植入輸液港患者98例,其中手臂式輸液港60例,胸壁式輸液港38例;男性20例,女性78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8.82±6.33)歲。其中乳腺癌62例,肺癌10例,食管癌8例,鼻咽癌5例,宮頸癌5例,結腸癌4例,子宮內膜癌4例。所有輸液港均由固定的專科護士及醫師植入,植入的港體型號手臂港為5F,胸臂港為6.5F。
1.2方法
1.2.1手臂式輸液港
患者取平臥位,植入側上肢與身體呈90°外展位,評估血管并做好標記;植入側常規消毒、鋪無菌巾,最大化無菌屏障;由PICC專科護士在B超引導下穿刺貴要或肱靜脈,見回血后送入導絲,退出穿刺針,行局部麻醉,用破皮刀橫切口0.5-1cm,送入穿刺鞘,通過穿刺鞘放入導管到預測量長度,行B超檢查頸內靜脈。醫生在局部麻醉下距穿刺點2-3cm鈍性分離制作皮下囊袋,建立隧道;由醫生、護士再次確認導管置入長度后,醫生修剪導管連接港體,將港體置于囊袋內,使用無損傷穿刺針確認回抽及推注通暢后,縫合切口。
1.2.2胸壁式輸液港
患者取仰臥位,頭偏向預穿刺對側暴露頸部,港體植入側常規消毒、鋪無菌洞巾,最大化無菌屏障。行局部麻醉,在頸內靜脈或鎖骨下靜脈進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引入導絲,后沿導絲引入導管鞘,再經導管鞘放入導管,穿刺點局部作1-1.5cm切口,并稍作皮下分離,于鎖骨下內側區作約2-2.5cm切口并制作囊袋,其余操作步驟與手臂式輸液港相同,整個操作過程均由醫生完成。
1.2.3 維護方法
本研究中一次性植入成功的輸液港次日即可輸液,未一次性植入成功的輸液港隔日開始輸液。植港一周內每2-3天進行常規換藥。輸液治療期間每7天更換無損傷穿刺針一次,治療間歇期每4周維護一次,均由靜療專科護士完成。
1.2.4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家屬和患者講解輸液港的護理有關知識,發放手臂輸液港使用手冊,并對院內的咨詢電話進行標注,使患者能夠具有一定的自我護理能力,防止患者因缺乏自我護理能力造成的輸液不良事件的發生。
1.2.5取港
在完成階段性化療治療之后,復檢表明不需要使用輸液港進行藥物的輸注,可進行取崗操作,并根據外科手術的相關標準嚴格進行保證完整的輸液港,并讓患者后患者家屬進行確認。
1.3評價指標
由靜療專科護士建立患者檔案,觀察記錄患者植入港體情況,術后第1天、第1周、第1個月疼痛評分及并發癥情況。其中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總分0-10分,得分越低說明疼痛程度越低,舒適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兩種方式植入成功率及并發癥比較
手臂式輸液港和胸壁式輸液港植入導管一次性成功率為96.66%和97.36%,兩者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臂式輸液港術后出現并發癥4例(港體周圍滲液伴感染2例,導管堵塞1例,拔港困難1例),累積隨訪時間為4962導管日,并發癥發生率為6.0%(4/60);胸壁式輸液港術后出現并發癥3例(術后局部疼痛明顯2例,切口感染1例),累積隨訪時間為3820導管日,并發癥發生率為7.8%(3/38)。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種方式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手臂式輸液港與胸壁式輸液港植入術后第1天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分別為(0.81±0.50)分和(2.10±0.5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術后1周和術后1個月的疼痛評分雖然手臂式輸液港組均較胸壁式輸液港組低,但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標準作業程序是將某一作業根據目的步驟要求等相關指標通過一致的格式進行描述,形成具體的規范化流程,指導日常工作,手臂輸液港的輸液部位較為隱秘,能夠對患者隱私進行保護,從而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患者能夠日常攜帶,從而減少穿刺的次數,為化療藥物的輸注提供渠道,促進輸液治療有效率的提高,對輸液港的植入操作進行規范化,能夠防止輸液不良事件的發生,使患者更加積極的配合化療治療。完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由靜脈導管和供穿刺的港座系統組成,為臨床化療藥物的輸注提供渠道。輸液港的整個輸液系統全部埋置于體內,大大降低各種并發癥,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長期反復輸液治療的患者,特別是需要化療的腫瘤患者[5]。隨著醫學診療模式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的轉變,現代醫學更強調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輸液港的產生和發展也正是這一模式推動的結果。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中手臂式輸液港出現的2例感染均為港體周圍皮膚局部感染,且均在感染前期給予抗感染治療后保港成功。1例手臂式輸液港的患者在植入術后1月出現導管堵塞,經溶栓治療后導管使用正常。1例拔港困難是患者在帶港期間發生無癥狀附壁血栓合并纖維蛋白鞘的形成,包裹港體前端導管約10cm,導致拔港困難,后在血管外科醫生協助下順利拔出港體及導管,拔港后患者無并發癥。徐海萍[6-8]等通過對照研究手臂式輸液港與經鎖骨下靜脈胸壁式輸液港后認為,手臂式輸液港不存在誤穿動脈、氣胸的風險,且導管相關感染、血栓等并發癥要低,且不存在導管夾閉綜合征風險,總體并發癥較胸壁式輸液港低。
本研究中,輸液港植入術后兩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手臂式輸液港患者術后第1天的疼痛感明顯較胸壁式輸液港要輕(P<0.05),其原因可能與胸壁式輸液港切口位于胸壁,與上肢活動時受到牽拉有關,手臂式輸液港切口位于上臂內側,受肌肉及肢體運動影響較小。兩者患者在術后1周及術后1個月的舒適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1例胸壁式輸液港患者,因術后切口未完全愈合時淋浴導致切口感染。
綜上所述,手臂式輸液港是一種安全、可靠、有效的輸液通路,港體位置更為隱蔽,更符合患者的美學要求,可降低患者社會缺失度,增強患者的社會參與度和治療信心,患者減輕痛苦、滿意度提高,植入過程由醫護合作完成,PICC專科護士全程參與,更好體現了護士的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由于本研究觀察輸液港帶港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少,有一定局限性,后期仍將進一步觀察與研究。
參考文獻:
[1]謝燦新.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并發癥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245-246.
[2]胡競競,翟鑰,宇曉蕾.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預防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并發癥的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2):244-246
[3]黃薛菲,薛幼華,陸建,等.不同路徑植入靜脈輸液港及其并發癥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14):49-51.
[4]謝瓊,蔡敏,方少梅,等.植入式靜脈輸液港在腫瘤患者中的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護理,2018,17 (01):64-68.
[5]黃細平.應用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進行腫瘤化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02):55-57.
[6]徐海萍,周琴,韓偉,等.手臂輸液港與胸壁輸液港常見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的Meta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03):352-358.
[7]莊琳旎.綜合護理干預對行植入式靜脈輸液港治療的腫瘤化療患者并發癥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 (44):101+104.
[8]王啟瑤,莫霖,李霞,等.頸內靜脈與鎖骨下靜脈植入靜脈輸液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22):34-39+47.
[9]徐海萍,王水,韓偉等.手臂輸液港新技術標準作業程序在乳腺癌 患者化療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3):2819-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