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效果和影響。方法:本次選取研究對象為2019年4月-2020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妊娠晚期孕婦,通過奇偶分組法,將這些孕婦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50例,按照常規護理辦法進行產前護理),另一組為觀察組(50例,在常規產前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之后對兩組孕婦的睡眠質量和分娩結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通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孕婦的睡眠質量和自然分娩情況均大幅度優于對照組(P<0.05),在統計學具有重要意義。結論:對妊娠晚期的孕婦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明顯改善孕婦睡眠紊亂的癥狀,對孕婦的睡眠質量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也大幅增加了孕婦自然生產的比例,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妊娠晚期孕婦;心理護理;睡眠質量;分娩結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050
分娩是一個相對復雜且周期較長的生理過程,是大多數女性會體驗的人生經歷,妊娠期間孕婦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心理焦慮,睡眠紊亂等情況,如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孕婦產前抑郁,非常危險[1]。因此,針對妊娠晚期孕婦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改善孕婦的睡眠質量,促進孕婦自然分娩,保證母親和嬰兒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選取了100例妊娠晚期的孕婦進行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影響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研究對象為2019年4月-2020年3月,并選擇該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妊娠晚期孕婦,通過奇偶分組法,將這些孕婦分為兩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經產婦有28例,初產婦有22例,年齡均值為22-36歲,平均孕周29-39周),觀察組(經產婦有24例,初產婦有26例,年齡均值為20-35歲,平均孕周28-37周),兩組孕婦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區別(P>0.05),可以實施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產前護理,對孕婦及家屬講解分娩常識,居室保持安靜整潔,指導孕婦合理飲食適當休息,注意個人衛生。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1)認知健康指導:孕婦入院向孕婦本人及其家屬介紹醫院的醫療環境,減少孕婦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感,保持孕婦住院環境的整潔與安靜,為孕婦充分講解分娩的流程及注意事項,消除孕婦對分娩的恐懼心理。(2)飲食護理:輔助孕婦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少食多餐,保證營養物質的攝入,清淡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3)音樂療法:對孕婦的睡眠質量進行監測,在安靜的室內采用孕婦左側臥位進行音樂治療,每晚播放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音量控制在40分貝上下,連續播放四周。播放曲目可以選擇情趣高雅、聲音悠揚、舒緩輕柔等有助于睡眠的鋼琴曲。(4)日常心理健康護理:對孕婦的心理狀況進行監測,實施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干預治療,多方鼓勵孕婦善于表達自己的心理狀態,使孕婦樂于傾訴,改善孕婦的心理狀態。(5)放松鍛煉:妊娠進入30周之后,輔導孕婦定期進行放松訓練,一周一次即可,這樣可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組間睡眠質量調查分析:睡眠質量采取PSQIl量表數據作為評價標準,表格指標包括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睡眠紊亂、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這幾方面,分數越高則睡眠質量越低[2]。
組間分娩結果記錄總結:詳細記錄兩組孕婦的分娩結果,并對相關數據進行記錄、總結以及評估。分娩結果主要包括剖腹產與自然分娩[3]。
1.4統計學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產生的全部數據均由SPSS.30軟件包處理結果指標數值,本文研究中所示的指標數值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即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在檢驗計量資料時選擇t,結果為±標準,在檢驗計數資料時選擇卡方,結果為百分比,在分析兩組是否有差異存在時,主要依賴于P值,臨界值為0.05,小于臨界值為組間有差異存在。
2 結果
2.1兩組孕婦睡眠質量對比,表1。
2.2兩組孕婦分娩結果對比,見表2。
3 討論
據相關調查顯示,孕婦妊娠期間失眠的表現有易驚醒和入睡困難等。而心理因素會更大程度上影響孕婦的休息質量,由于孕期壓力大,產生的焦慮心理會嚴重影響孕婦及胎兒的身心健康,孕婦睡眠不足將會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如日間工作效率低下、頭疼以及精神不濟,嚴重時甚至產生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孕婦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表明,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孕婦自然分娩的概率為90.00%,剖腹產概率為10.00%,而對照組孕婦自然分娩的概率為64.00%,剖腹產概率為36.00%,觀察組分娩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妊娠晚期孕婦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孕婦在妊娠期間的睡眠質量,對孕婦的自然分娩起到促進作用,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燕朋,袁利明,張麗娜. 語言溝通聯合心理護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2021,33(05):63-65.
[2]李月倩.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護理中的作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21,19(07):120-121.
[3]楊海軍. 精神疾病護理中心理護理聯合語言溝通的護理效果評價[J]. 心理月刊,2020,15(24):42-43.
[4]馬淑靜. 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0,7(08):1395-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