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聲
摘要:彝族創世神話和藏族創世神話有極大的相似性。它們的相似性體現在世界初始、創世、人類起源和災難這幾個方面。
關鍵詞:彝族;藏族;創世神話;相似性
創世神話,也稱開辟神話,是關于天地人類萬物起源的神話。創世神話反映遠古人類對自然、宇宙和人類起源的原始觀念。《梅葛》《查姆》是彝族的兩部創世神話,反映了彝族人民歷史文化、生產生活的全貌,在彝族還沒有文字之前,它們就已經在彝族人民中口耳相傳了,被視為彝族的“根譜”和“百科全書”;藏族創世神話絢麗多姿、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歷經千年仍不失其古樸與真義,至今仍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其中,以《斯巴形成歌》《大鵬與烏龜》及《獼猴與羅剎女》三則神話最為典型。
彝族創世神話和藏族創世神話的相似性,體現在世界初始、創世、人類起源和災難這幾個方面。
(一)世界初始
有關“創世”前的描述,在彝族神話和藏族神話中如出一轍,都認為天地之初是天地混沌不分,難辨形狀。《梅葛》中的世界之初:“遠古的時候沒有天,遠古的時候沒有地。”《查姆》中說:“遠古的時候,天地連成一片。下面沒有地,上面沒有天;分不出黑夜,分不出白天。只有霧露一團團,……。”藏族《斯巴形成歌》這樣描述:“最初斯已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陰陽混合在一起。”
(二)創世
1.《梅葛》《查姆》中的創世
《梅葛》中說格滋天神讓他五個兒子、四個姑娘“拿傘做造天的模子,拿橋做造地的模子。”造好了天地,又讓造天五弟兄上山引虎來殺死,虎尸化生為太陽、月亮、星星、云彩、大海、道路、樹林、秧苗、飛禽、走獸。
《查姆》中說眾神仙之王涅儂倮佐頗開口指點:“地要造成簸箕樣,天要造成蔑帽圓”,這樣就造了地和天。龍王羅阿瑪到九重天月中間的梭羅樹上找來數不完的良種,“有種籽才有萬物,有萬物才有人煙。”龍王羅阿瑪“灑下大雨,沖出溝河山川”。
2.《斯巴形成歌》和《大鵬與烏龜》中的創世
《斯巴形成歌》中記載:“最初斯已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是大鵬,大鵬頭上有什么?”《大鵬與烏龜》中記載:“大鵬搖左翅有了天空,搖右翅有了大地,它的左眼成了月亮,右眼成了太陽,骨骼成了大地上的石頭,筋絡成了山脈,血液成了水,肉成了泥土。”
因為世界之初是混沌不清的,要分開天和地,所以《梅葛》《查姆》和《斯巴形成歌》《大鵬與烏龜》中造天地、萬物的材料、方法雖然大相徑庭,但是創世順序幾乎是一樣的,都把開天辟地作為創世的首要任務。然后再造世間萬物,有了萬物才有人煙。兩個民族的創世神話有很大的共性。
(三)人類起源
1.《梅葛》《查姆》中的人類起源
《梅葛》中說“天地萬物造好了,格滋天神來造人。撒下三把雪,落地變成三代人……”第三代“人的兩只眼睛朝上生”,格滋天神讓人間長出了苦蕎、谷子、麥子。天上老龍想辦法讓人類有了火,這代人什么都有了,日子好過了。
《查姆》中說龍王的女兒賽依列叫兒依得羅娃造出了人類的第一代祖先叫“拉爹”的獨眼睛人,這代人學會了使用火和吃熟食。獨眼睛這代人,世上萬物樣樣有。
2.《獼猴與羅剎女》中的人類起源
《獼猴與羅剎女》中說:圣觀世音菩薩,對一神變世現的獼猴,授給近事戒律,派遣到西藏雪域修行。有一個被業力所驅使的巖妖魔女來到那里,苦求與他媾和成婚。在觀世音菩薩的祝福中,他們配成夫妻并生下由六道輪回中的生靈投胎的六個猴崽,享用非耕耘之果實。
通過分析解讀以上三則神話,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民族在對人類起源的理解和認識上有許多共同之處。
第一,兩個民族造人神話都認為人不是創世之初就有的,是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產生的。這同時也就承認世界不是由人類創造的。第二,造人的主體都是神。《梅葛》中造人的是格滋天神,《查姆》中人類的第一代祖先是龍王的女兒賽依列叫兒依得羅娃所造;而《獼猴與羅剎女》中,則是神猴與羅剎女媾和成婚孕育下一代。第三,在造人后的一段時間里,人類都經過了一段堪稱“黃金”的時代。《獼猴與羅剎女》中人類“享用非耕耘之果實”;《梅葛》中描述“這代人什么都有了,日子好過了”,《查姆》中說“獨眼睛這代人,世上萬物樣樣有。”這展現出原始人類由于疲于生計且經常受到死亡威脅,從而對安逸生活及永生生命的向往。
(四)災難
1.《梅葛》《查姆》中的災難
《梅葛》中格滋天神造出了第三代人,這代人日子非常好過。但是這代人心不好、懶惰、糟蹋糧食,格滋天神看不過,決定換人。“洪水淹了七十七晝夜”,人種全死光了,格滋天神下凡治好水,找到藏在葫蘆里的兄妹,吩咐他倆成親傳人種。妹妹通過吃哥哥洗身子的水后懷孕,生下一個怪葫蘆。天神戳開葫蘆,先后走出了漢族、傣族、彝族、傈僳、苗族、藏族、白族、回族,人煙興旺了。
《查姆》中“直眼睛人”這代人良心不好,神仙之王涅儂倮佐頗決定換人。老龍下了七十七天大雨,淹沒了大地,水天相連。涅儂撒賽歇來到人間找到一個葫蘆打開后,里面走出了阿樸獨姆兄妹。阿樸獨姆兄妹成親后,生下三十六個娃娃,“三十六個好兒女各走一方分了家,從此各人為一族,三十六族分天下,三十六族常來往,和睦相處是一家。”
2.《獼猴與羅剎女》中的災難
《獼猴與羅剎女》中描述:后來由于福分漸失,天然自生食物用盡,獼猴前往佛陀處求取五谷種子,開始靠耕耘農作物為生。后代繼承了父系的善良與智慧,也保持了母系的強悍,演變為后來的六牦牛之部,發展成雪域土著。
三個造人神話中都有災難情節的出現,讓人類生活毎況愈下甚至幾乎滅絕,并且災難出現之前都有人類墮落情節的出現。但值得注意的是藏族神話不同于前面兩個彝族神話,災難并不是神對人類的懲罰。而且,災難爆發后往往伴隨著人類自身的重大改變。《獼猴與羅剎女》中記載“獼猴前往佛陀處求取五谷種子,開始靠耕耘農作為生”,人類從此由狩獵文明進入了農耕文明;《梅葛》《查姆》中都是災難過后兄妹成親傳人煙,生出的后代成了各民族的祖先。
以上從四個方面對彝族創世神話和藏族創世神話的相似性進行了探討。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彝族創世神話和藏族創世神話分別屬于不同民族,產生于不同地域,卻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這反映出了遠古人類神話思維的相似性。神話融入了遠古人類在漫長社會實踐過程中為生存同大自然作斗爭的體驗,彝族創世神話和藏族創世神話的相似性源于遠古人類相似的生活經歷及勞動體驗。創世神話是早期人類追溯自己民族歷史,歌頌其祖先偉大功績的一種特有方式。
同時,在對兩種神話相似性的探討中,我們也驚奇地發現兩者的民族意識形態既存在諸多共同點,也在某種程度上相互補充與完善。因此,深入研究我國各民族的創世神話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思維特性,既能為以后的比較神話學研究提供更為廣闊的探討空間,也能對未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幫助,更能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前所未有的中華民族創世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