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


【摘要】目的:研究永久性房顫患者采取心理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75例永久性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順序分為觀察組(單號,39例)和對照組(雙號,36例),前者采用優質護理+心理護理,后者采用優質護理,對比分析兩種護理方案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評分(36.68±3.47)分、抑郁評分(35.02±3.82)分、睡眠質量(5.03±1.26)分、護理滿意度(97.44%),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1<0.0001,P2<0.0001,P3<0.0001,P4=0.0359,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優質護理+心理護理模式適用于永久性房顫患者的臨床護理,有利于減緩負面情緒,提升治療信心,改善睡眠質量,同時增進護患關系。
【關鍵詞】永久性房顫;心理護理;負面情緒;睡眠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70
根據房顫的持續時間,可以將其分為首診房顫、偶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以及永久性房顫,一般房顫支持時間超過1年、無法轉為正常的竇性心律,即可判定為永久性房顫,本次研究中的75例患者均屬于這種情況。本院為永久性房顫患者制定了優質護理方案,一直收效較好,又在此基礎上實施了心理護理,以期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從而對臨床治療產生積極影響。以下為優質護理+心理護理的具體應用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75例永久性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就診順序分為觀察組(單號,39例)和對照組(雙號,36例);觀察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60-84歲,平均(77.68±3.57)歲;對照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60-82歲,平均(77.15±3.64)歲;兩組患者基本情況相似,P性別=0.6795,P年齡=0.5266,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優質護理(觀察組和對照組):(1)全面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制定護理計劃;(2)監測患者病情,遵醫囑指導用藥;(3)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耐心解答患者疑問,提供方便取閱的學習手冊;糾正以往不良生活習慣;(4)結合患者個體情況實施并發癥預防措施,及時處理各種異常情況;(5)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提供周全的院外自護計劃。
心理護理(觀察組):(1)安排護理人員接受心理護理專項培訓;(2)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并在入院后不同階段進行負面情緒評估;鼓勵患者表達真實想法,幫助其在治療環境內建立新的人際關系;(3)利用社交軟件建立病友群,群內及時解答各種疑問,發送疾病相關知識;活躍群內氣氛,促使病友間相互交流、鼓勵;(4)盡可能爭取到患者家屬的配合,鼓勵其與患者多溝通,并配合醫護人員監督患者遵醫囑用藥。
1.3觀察指標
(1)護理干預后患者心理狀態(焦慮、抑郁評估量表)和睡眠質量(睡眠質量評估量表);(2)護理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評分70-89分為基本滿意,評分<70分為差評,總滿意率=1-差評%。
1.4統計學分析
行SPSS24.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型數據以(n%)表示,計量型數據以(x±s)表示,分別行x2檢驗,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組間對比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
觀察組三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1<0.0001,P2<0.0001,P3<0.0001,有統計學意義。
2.2組間對比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總滿意率(97.44%)明顯高于對照組(83.33%),P4= 0.0359,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房顫是一種非常多見的心律失常,若通過藥物或電轉律無法恢復成竇性心律,長期監測動態心電圖也沒有竇性心律出現,則需要積極控制心室率,否則會增加心動過速心肌病、腦血栓等并發癥的風險[1]。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優質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前者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筆者將優質護理+心理護理的優點總結如下:(1)護理人員對心理護理的認知水平,以及與患者進行溝通的能力均明顯得到提升;(2)患者能夠更好地適應治療環境,減少應激反應[2];(3)幫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際關系,增進患者與家屬間的交流等措施可以幫助患者克服孤獨感[3],從而積極配合治療;(4)患者在情緒穩定的狀態下更易接受健康教育,從而培養自護意識、提高自護能力。
本研結果充分體現了優質護理+心理護理的上述優點:觀察組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1<0.0001,P2<0.0001,P3<0.0001,P4=0.0359);證明觀察組護理方案具備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永久性房顫患者接受優質護理干預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在此基礎上配合心理護理可以進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幫助其提升治療信心,并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評價。
參考文獻:
[1]單梁艷,芮月花,江玉蘭.心理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顫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2):1+4.
[2]王巍,周艷麗,張榮峰,等.心房顫動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護理,2020,20(08):34-36.
[3]張楊.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心房顫動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0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