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美,王純鴿,郭皓宇,李昕姝,張瀚天,田海寧,閆杰
(陜西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在21世紀,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除老年人口眾多外,增長速度也較快。同時,各地區之間老齡化水平差異較大,老年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以及身體機能的逐漸衰退,需求也在增加。除此之外,我國目前大多數家庭少子化,家庭結構小型化等的發展特點和問題,導致社會現狀以及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主要靠養老機構養老的模式。根據數據,未來五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預估到2050年,則更是會達到5億。對于這一現狀,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并不能滿足需求。
在此次項目中,通過研究并結合漢中地區的氣候特征、人們的生活習慣,在老舊住宅小區適老化改造設計中根據研究結果,探究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保持老舊住宅小區原有建筑完整的同時,賦予它方便老人生活的新的元素和內涵,使其發展成為既有地域特色的、又滿足老年人需求的住宅,為老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提升老人的居住舒適感及生活質量,讓家人減少對老人的擔憂。
在各個不同的年齡段,每個人的心理變化也存在著不同,尤其對于老年人,他們心理存在的最普遍的特征是孤獨感及焦慮感。主要是由于之前充實的生活突然變得單調而無趣,這是多數老年人退休后存在的現象。當今社會不斷發展進步,漸漸地趨于年輕化,社會現象呈現出一種活力化,退休更會成為一種社會常態,但是對處于不同的家庭環境背景的社會群體來說,退休后的心態是不一樣的,有一部分老人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分配在交友、家庭以及健身娛樂等方面,所以適應性良好。但是有一部分退休后的老人,由于生活重心的轉變,導致生活方式與之前大相徑庭,這使得原本的生活節奏被打亂,所以社會適應性一般。
由于我國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導致我國獨居老人數量增多,子女常年不在家,不能抽出更多的閑暇時間陪伴老人,致使老人難免會感到孤獨與失落。同時伴隨著老人的年齡增長,身體狀況逐漸下降,情緒也難免因為身體狀況而受到一些影響,從而產生焦慮,對未來的日常生活而感到擔憂和恐懼。
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有:健康需求、精神需求、依存需求等。
健康需求:健康是當今社會老生常談的話題,伴隨年齡的不斷增長,人的內心常常會生出一些消極的想法,導致老人對于自己的健康問題特別在意。
精神需求:首先,老年人希望可以得到身邊人的尊敬,其次,多方面的交流溝通也是一種精神需求。比如:廣場上老年人跳廣場舞、打太極、下棋等等一系列活動,這些說明老年人需要社交活動,從而削弱老年人內心的孤單。
依存需求:人到老年,對于子女及身邊朋友的關愛與照顧會更加渴望。常常回家,關心老人,會使他們感到老有所依。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的空間是室內空間,提高室內空間對老年人的人性化設計,并盡可能地降低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溫馨、舒適、便捷的居住空間。
在交通中最常使用的空間是公共空間,它能提高居家養老的老人白天外出概率,通過了解、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老人日常生活,同時也能鍛煉身體,增加交流機會,降低老人的孤獨感,所以要保證交通的通暢無阻。比如減小內外高差,增設防滑條等一些人性化設計顯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還有防火、防盜的設計等等。
對于廚房、餐廳等這種半私密的空間也是頻繁使用的空間,由于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狀況漸漸下降,所以在設計時要保證老人在使用廚房時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對于廚房,首先需保證入口的平整,避免有過大的高差,便于老人進出。其次,廚房的地面應采用防滑地磚,避免因為廚房地面的水、油漬導致老人滑倒。根據老人日常使用習慣,設計適宜尺寸的家具,調整操作臺高度,優化櫥柜內部空間等,保證老人使用時的安全便捷。
就餐廳而言,作為老人日常飲食的空間,應保證餐廳的光線充足,合理布置餐桌的位置,滿足老人及子女日常吃飯需求,餐廳宜和起居室結合設計,滿足家人在吃飯時看電視的需求。但在適老性改造時,還應在餐廳設置燈光較柔和的燈具,調整燈具位置,避免老人產生眩光,所以光源距餐桌要有一定距離。
在充分考慮老年人日常的使用習慣和老人使用時的無障礙基本尺度要求,對臥室、衛生間、浴室等私密空間進行適老化改造,設置合理的老人專用衛浴盥洗室,面積大小應便于老人使用,太小的衛生間會阻礙老人活動,不利于腿腳不便的老人使用。老舊住宅小區普遍面積較小,而且大都未做干濕分離,這種布置方式容易給老人在使用時造成不便,有時甚至會造成意外傷害。因此,在改造中,應分開功能空間,做好地面的防滑處理,增加無障礙欄桿扶手及智能呼救系統,降低老人發生意外的幾率,保障老人安全,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增加老人對生活的渴望及信心。
我們正處在一個過渡的時代,使室內居住空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對于適老化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站在老年人的視角,切實感受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滿足老人要求。在現有的養老環境中,重新審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問題,才能使老年人在居家養老過程中提高生命的質量。根據老年人不同的身體狀況、行為習慣等等問題,我們需要對老人的住宅空間進行設計改造,從室內設計的每一個設計細節展現我們對老年人晚年生活居住環境的關懷,同時應該把老舊住宅小區室內設計適老化改造設計整合投入市場,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是深化完善老年人居家養老空間環境的基礎,為他們的外出以及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此次研究從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分析并深入了解老人的需求,將安全性、尺度感和實用性作為設計的重點,打造適合老年人居家養老居住的理想環境設計提供參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