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楊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二十條”)明確指出應用型高校從2019年開始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此次教育改革可以讓職業院校學生獲得學歷證書,還能獲得企業感興趣的其他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質量,促進學生與企業交流從而得到更廣泛的就業渠道。BIM技術被認為建筑行業必備的技能,對促進建筑業的信息化具有深遠意義,但現在BIM技術人才的培養數量遠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在BIM人才培養中擔任重要角色,同時面臨著如何培養出專業BIM技術人才的挑戰,BIM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刻不容緩,正確、高效的培養模式可促進BIM技術的全面發展。依靠“1+X”證書制度,校企合作將是高職院校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創新之舉。
2017年國務院在《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出,整個建設項目過程包括前期規劃、現場勘察、設計、建設施工和后期運營維護,要求必須在BIM技術支持下完成。我國對BIM技術的研究應用起步較晚,雖然BIM技術已得到推廣,但BIM技術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相關研究表明目前建筑行業內緊缺的BIM技術人才的數量達到約60萬,包括:BIM工程師、BIM項目管理師、BIM復合型工程師。BIM技術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5個“1+X”職業技能證書試點之一,已成為建設行業的主流技術。但高職院校在BIM技術人才培養還存在以下問題。
很多高職院校的建筑專業開設了BIM課程,教學內容局限于簡單的理論和建模的學習,缺少系統的BIM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全面培養。在傳統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只會初步的建模,不能在短時間內勝任BIM技術崗位,無法滿足企業對BIM技術人才的需求,缺乏就業競爭力,專業招生數量呈現下滑趨勢。同時“1+X”BIM等級證書學校指標未能定量完成,試點院校在培養過程中存在困難,進一步導致BIM技術人才缺口逐年增大。
目前高職院校BIM授課教師很少是BIM專業,只是在意識到BIM的產業趨勢后通過短期BIM技術培訓或自學等方式獲得相應BIM技能,授課教師實戰經驗少,仍處于摸索BIM技術過程中,無法深入地指導學生,滿足不了“1+X”BIM等級證書培訓和教學需求。而一名專業的BIM技術教師需掌握如何利用BIM技術在實際工程項目中協同優化、精細施工、提供信息化管理,而不僅是簡單掌握BIM軟件的操作方法及理論知識。
高職院校現有實訓設備破舊,BIM實訓教學建設滯后,計算機配置跟不上發展節奏,而BIM技術發展迅速,建模軟件對電腦硬件配置要求高,要求現有的實訓室軟硬件設施需升級以滿足BIM軟件的流暢運行。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未改進原有的硬件環境,無法保證BIM教學的推廣,對學生進行BIM考證產生一定的影響。
根據“1+X”證書制度試點情況,為保證高職院校對BIM技術人才的培養效率和質量,對現有的教育模式優化整合,與企業建立合作辦學機制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去企業工作實踐的機會同時獲得企業在BIM技術運行的寶貴實踐經驗。
企業在BIM軟件、BIM項目施工、BIM智慧項目等場景中優勢明顯,可提供基于BIM技術的軟件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通過校企合作實現學校與企業的互相兼職,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就業創業的機會,為教師提供教學參考,為企業提供實習人員,實行校企的雙主體雙贏模式。利用合作企業的技術、資本、管理等因素,對接示范實訓中心建設內容。完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和實訓設施,服務學校的實踐教學。面對企業崗位需求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積極推出“項目式”教學方案,采用BIM實踐實訓教學的形式以項目案例為核心開展BIM教學,要求學生參與BIM工程建造全過程(建模,計價,模擬招投標,施工管理等)并單獨完成項目任務,提高學生積極性。同時結合現有的專業基礎課程拓展實訓教學模式,將實訓內容分解到各課程,讓學生掌握各科專業BIM建設能力。企業與高校共建校企合作平臺,制定有針對性的高校BIM系列實訓實踐課程,解決目前BIM人才培養難題。
搭建基于校企合作BIM的工程管理教學平臺,通過軟件BIM應用和工程現場管理有機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項目實戰能力。BIM實驗中心以真實BIM工程案例為基礎,指導學生模擬項目參與各方進行基于BIM的工程綜合管理,輔助學生理解BIM規范的制定及應用管控技巧,為學生理解BIM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提供了信息交互的環境。利用信息技術如慕課、微課、VR等,搭建BIM教學資源庫平臺,師生直接在平臺上教學互動和交流。企業提供實際的項目案例,作為線上線下BIM課程教學資源,實現學校與企業、虛擬項目與真實項目、BIM技術與專業教學的高度融合。
“1+X”(BIM)職業技能等級培訓與考試中心是在BIM實驗室基礎上,開展面向學生和行業從業人員BIM系列軟件應用學習、BIM職業技能考評認證等工作,企業協助高校進行培訓,實現學生技能培養和行業人員考證目標的培訓基地,主要包括:BIM師資培訓(BIM技能進階培訓、BIM暑期師資培訓等)、BIM從業人員培訓(BIM應用技能培訓、BIM項目應用培訓等)、BIM大賽培訓等。
為了提高學生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能力,高校與企業建立實習模式,讓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之中,高校派遣學生進企業實習參與工藝流程、施工過程等一系列工程建模與數據信息梳理工作,讓學生學習并能逐漸負責各專業項目的深化設計工作;企業要保證學生能夠從事BIM技術應用,協助部門負責人完成各類項目(房建、精裝等)各階段(施工設計、管線布置、模型建立等)的設計建模工作。
在“1+X”證書制度試點背景下建立校企合作,形成企業、教師、學生三方面的新型校企育人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企業和高校共同開展BIM技術的課程教學,組建實訓的教學團隊。結合企業的資源,在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完善學校的計算機軟硬件,深化產教結合,從而形成集“實習,教學,培訓,考證”于一體的現代化BIM技術人才培養方式,讓企業和學校共同培養合格的員工。同時隨著5G技術、人工智能、智慧化建筑等新理念的高速傳播,BIM技術人才培養逐漸使用這些新技術,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打造更具智慧化的人才培養平臺,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素質,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社會適應能力。
高職院校是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在“1+X”證書制度下,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必然的趨勢。優化BIM技術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統籌校企合作完善培養模式,滿足BIM技術人才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