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烏什縣融媒體中心
隨著我國電視新聞報道和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報道的工作方式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作為一種比較高級的新聞報道形式,如今我國的新聞報道已經占據了很大的媒體市場份額,其中新聞記者報道作為我國新聞報道的重要主體,發揮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所謂出鏡記者,是指在新聞現場和新聞鏡頭中,同時從事新聞信息傳播、人物觀察采訪、事件分析評論等工作的電視記者群體。他們除了要以最快的速度將新聞現場的各種最新消息及時傳遞給電視觀眾外,還需要及時聯系現場情況,對新聞現場事件進行評論。因此,出鏡記者在新聞現場報道中的重要作用,遠比電視新聞現場報道中的形式本身更為重要。
當今社會,一些重大的新聞事件不斷發生,新聞報道模式對新聞的基本要求不僅是“新發生的”時效性,更是符合事實的“真實性”新聞報道。因此,記者現場報道的信息量將直接影響到新聞報道節目的成敗。出鏡記者的現場新聞報道,特別是央視的現場新聞報道,充分體現了現場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新聞報道與直播受眾的收看達到“同步”。從這個意義上說,出鏡記者的專業現場會采訪,不僅能讓電視觀眾深刻感受到記者現場會采訪的專業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充分再現社會事物的本來面目,能大大增強訪談節目的新聞公信力和社會號召力。出鏡記者在電視節目傳播中的引導作用不僅僅是串聯、引導和傳播節目信息的作用,更能使節目貼近電視觀眾,實現新聞報道的內容增值和質量提升。
記者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傳播方式展現現場相關新聞動態信息?在新聞現場,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才能準確表達重要的新聞報道信息?這是一個關系到新聞報道成功與否的大問題。出鏡后,記者置身于一個新聞場景中,調動自己所有的感覺器官和自身文化素養,去觀察整個新聞場景中的一切。屏幕上出現的出鏡記者群體,以現場報道的形式出現,使媒體信息傳播更加順暢,新聞信息傳播者與新聞受眾之間的空間距離大大縮短,是更加活躍的新聞信息傳播渠道。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將廣播新聞節目導播、節目畫面、同期聲等新聞報道要素的各個部分進行靈活組合和調動,以熒屏上的整個出鏡記者群體為信息中心,通過渠道編排和內容組合,將這些新聞信息聯系起來,做到相輔相成,使新聞報道質量更佳。
出鏡記者的現場新聞報道,不僅可以同時說明新聞故事的背景,而且可以根據一個事物的邏輯聯系順序,跳躍式地報道電視新聞。出鏡記者既可以在一個新聞場景中同時充當開頭和結尾,也可以同時揭示新聞畫面背后的新聞內容。出鏡記者的具體表現形式非常靈活多樣,不僅可以深入事發地的各個重要區域,同時穿梭于整個事發地,甚至可以在現場特定條件下直接出現在觀眾鏡頭前侃侃而談,或者與經歷過整個事件的現場人物一起互動,將整個事件的相關詳細信息實時傳遞給現場觀眾。因此,出鏡記者在節目直播過程中具有非常強的立體感,可以扮演現場觀眾的替身和媒體代表的交替角色,可以直接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一種置身其中的奇妙感覺。在現場報道過程中,出鏡記者還可以根據現場新聞所反映的具體內容,適當調整現場新聞的整體結構和形式。記者在現場新聞報道過程中的靈活性,使得現場新聞報道的內容和結構鮮活飽滿。央視對“汶川大地震”的電視直播,對“北京奧運會”的電視直播等大型電視直播節目報道編排活動,充分體現了出鏡記者使電視節目報道編排內容結構更加多元化。
通過出鏡記者在現場新聞報道活動中的積極亮相,使媒體信息在新聞現場的溝通和傳遞更加順暢。記者可以作為活躍的新聞信息傳播渠道,靈活,全面地調動廣播新聞的各個要素,觀眾不再只是面對一臺冰冷的液晶電視,而是與一個活生生的普通人對話,感受他的真實感受,分享喜悅與悲傷。從這個根本意義上說,新聞報道能力的競爭,說到底是新聞出鏡率和記者能力的競爭。新聞現場出現的面孔,他們所代表的也是新聞媒體的良好形象,所發出的也是新聞媒體的好聲音。觀眾往往無法通過采訪熒屏上的新聞報道,到達新聞現場,感受新聞的真實。因此熒屏上的出鏡新聞記者已經就成為了新聞現場的一個重要標志性形象符號,準確地將前方的新聞信息傳達給所有受眾。可以說,在一些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中,只要看到走出鏡頭的記者,觀眾們自然會立即產生身臨其境的深刻印象,自然會對現場產生熱切期待。
現場報道的獨特魅力在于其信息生動性、真實性和受眾貼近性。出鏡記者的現場報道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專業實力和獨特魅力。當遇到現場突然發生新聞事件的關鍵時刻,出鏡記者第一時間快速傳遞信息,表達媒體的新聞觀點,此外,出鏡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引導受眾隨時關注重要新聞信息,隨時隨地跟蹤新聞事件的進程,抓住現場鮮活的新聞事件,及時的提供適當的現場背景新聞資料,并有效與直播間節目主持人進行溝通,在新聞報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