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菊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
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少地區所開發的旅游產業其實是沒有自身風格特征的,這樣無法吸引更多的游客,也無法體現本地的旅游特色。所以全國的旅游地應該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積極尋找當地所存在的文化內涵,要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讓本地的旅游經濟得以可持續發展。文章以潛江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例,展開了文旅結合的研究。
潛江市的文化創業產業發展優勢其實還是挺明顯的,潛江地處于荊楚腹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潛江是曹禺先生的故鄉。曹禺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被改編成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廣為流傳且影響深遠。并且解放運動之后,曹禺先生擔任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副院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院長、中國文聯執行的主席,他為中國的文學藝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曹禺先生的文化資源是黔江人民的一筆巨大的財富;
其二,潛江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潛江發現的春秋晚期、戰國初期的“龍灣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高臺建筑基址,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市現有的館藏文物就達到了6000多件,地下文物有260多處。所以說潛江很可能是楚文化的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它所蘊藏著的楚文化底蘊是十分深厚的;
其三,潛江有湖北四大劇種之一的荊州花鼓戲,曾經創編的多個作品獲得了多項全國大獎,譽滿京城,具有較為濃厚的傳統文化特色;
其四,潛江有中國一大的代表李漢俊,辛亥革命的元老、中國第一任農業部長李書城,這些人物的革命戰斗史能夠為潛江提供豐富、生動、詳實的歷史資料,有利于發展愛國主義文化產業;
其五,潛江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與文化遺址,這些珍貴的人文資源是潛江市特有的文化產業資源,具有十分遠大的前景,所開發的利用價值也是極其深遠的,在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中具有獨特優勢。
1.加強企業合作,促進文化創意旅游化。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相融合,能夠優化整個產業的結構與模式。它與傳統旅游業相比,附加值更大。從產業經濟學的原理來看,提升傳統產業的附加值,可以有效地提升該產業的經濟效益,極大程度地優化該產業的結構。所以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能夠給彼此提供一個有效發展的機會,構成一個新型的產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創意旅游產業。這是新時代背景下,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模式。基于此,各個企業之間就應該加強合作與交流,讓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共同抓住良好發展的契機,讓自身有可以擴充發展的空間。甚至可以充分借助網絡技術,全面發展旅游產業,構建一個集資訊、交流、營銷、商務于一體的多維度旅游產業發展平臺。甚至可以對一些具有高價值、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行有效地拓展和延伸,將其與文化相結合,輸送情懷,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這樣就能夠有效地發展旅游產業,讓整個旅游經濟得到優化升級,給游客帶來更多的欣賞點,讓他們獲得積極的旅游體驗。
2.創建“創意旅游課堂”,引導游客參與“創意”。文化與旅游是有互通性的,所以文旅結合的旅游業才是契合新時代特色的。當游客在消費這些產品的時候,他們其實能夠體驗到不一樣的文化與情懷的。所以旅游部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設置一些文旅結合的創意項目與創意活動,保證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能夠達到一致。例如,基于潛江的實際特征,就可以設置“花鼓戲創意演繹旅游課堂”、“劇本創作與電影表演創意旅游課堂”、“楚文化探究與探索創意旅游課堂”、“紅色革命文化回望與探索創意旅游課堂”等等,讓這些課堂能夠引導游客感受不一樣的風采,讓他們能夠對當地的文化有更為深刻的認知,能夠創造出一些創新型的產品,提高他們的滿足感與參與感。通過這種方式,游客能夠找到一些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在整個旅游過程中擁有難忘的經歷。可以說,創意來源于生活,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意者、創造者,所以根據不同的地區文化特征,可以展開不一樣的創意課堂,提高旅游者對文化創意的興趣,滿足他們在這方面的消費需求,這樣就能夠整體提高文化創意旅游的效益。
本論文是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出發,對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進行了充分的、全面的、深入的剖析。可以說,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進行有機融合,有利于繼承并傳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國的文化更加具有個性化色彩。所以各個地區根據自身的文化特征展開文化創意旅游產業,能夠讓我國的文化更加具有多彩性、豐富性與多元化色彩。能夠讓全國人民對不同地區的文化形成一種精神上的認同與滿足,能夠在旅游過程中收獲不一樣的體會,既能夠愉悅自己的身心,也能夠加深自己的精神體驗與感悟,提高自身消費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