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蘭
“雙減”之后,我們的家長和孩子將何去何從?
有人說,“雙減雙減”,校內加,校外減,最終減了個“寂寞”;有人說,“雙減”后,從此可以輕松快樂地做個“學渣”了;有人說,“雙減”就是要大家集體躺平……
真是如此?否也!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真正理解教育精髓的家長,反而會利用好這樣的機會彎道超車。
而彎道超車的方式,就是找準孩子的興趣點,用興趣擎舉起成長的旗幟。
一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濃厚而穩定的興趣時,他就能積極地思索,大膽地進行探求,并使其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這表現為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有關事物,對事物的觀察變得更加敏銳,記憶力加強,想象力豐富,情緒會高漲,克服困難的意志也會增強,長時間從事此活動也不會感到疲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不論是科學技術方面的,還是文學藝術方面的,都跟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分不開。英國19世紀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自傳中寫道:“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產生影響的,就是我的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p>
“雙減”之后,孩子的自主學習時間更多,父母與其把目光聚焦孩子的成績是否下降,不如引導孩子發展興趣愛好,并將之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沒有主觀能動性是學不進去的。
二
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家孩子也沒有什么興趣特長呀,更別提把興趣變成未來專業的方向了。其實,沒有一無是處的孩子,只有看不到孩子閃光點的父母。
首先,我們要學會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興趣點也許是美術,也許是音樂,也許是寫作,甚至可以是“旁門左道”的愛好,諸如美食、攝影、地質、考古類等等。
有位四年級的小朋友,他母親發現孩子經常語出驚人——“雨點像霰彈一樣‘啪啪啪’擊打著窗戶,似乎要進來大鬧天宮似的”,“牛奶就像一片白茫茫的雪地,而那捏碎的餅干,就像是雪地上的一顆顆種子,靜等著雪化了好生根發芽呢”……
于是,媽媽就做了個有心人,搜集孩子的精詞妙句。三年級時,她讓孩子養成了寫周記的習慣;現在四年級了,寫作頻率增加到每周四篇以上,孩子慢慢學會了尋找生活素材和提升主題。
其次,我們要認可孩子的熱情點。
孩子的熱情點很廣,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有助于成長的,父母都要鼓勵。
我的一個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美食,講究時令之道。夏日炎炎,什么才是時令美食呢?不是冰激凌,也不是水果拼盤,而是松花飯團。松花飯團是用黑芝麻粉、松花粉、糖和油做餡,將上好的糯米蒸熟,先鋪層糯米飯,中間放芝麻餡,再放一層糯米飯,最后將它們壓成一個餅。松花飯團的重頭戲便是松花,當飯團滾上一層松花時,它渾身上下便有一種淡淡的松木的芬芳。冷卻過的松花飯團還可以拿來煎著吃,我最喜歡煎得兩面金黃的飯團,大口咬下去,脆脆的“盔甲”下,里面是軟糯的飯團,和著松花、芝麻的清香,口腔里頓時回蕩起香甜的滋味……
后來,這個孩子又寫過菠蘿飯、香酥肉、雞蛋灌餅,甚至是各種西式甜品的做法。當她說將來想做一名廚師,或者是一名咖啡調理師時,我覺得也是理所當然的。
再次,我們要提升孩子的優勢點。
興趣只是興趣,孩子懵懂無知,還不知道興趣對人生有何影響,也不懂得“多元智能理論”,他們只是單純地憑借興趣行事。如何把興趣變成優勢,需要家長引導、挖掘與提升。
有位學生,因為學美術的原因,進而喜歡上了刺繡。于是她母親便引導她了解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等刺繡種類的區別,帶領她去蘇州參觀蘇繡博物館,甚至去蘇繡大師家學習拜訪。于是孩子有幸近距離接觸刺繡的精髓與奧秘,領略刺繡的文化與傳承。
她在一篇關于刺繡的作文如此寫道:她的手白皙而又纖細,在明媚的陽光下,不停地上下游走、翻轉,手中一根細如發絲的繡花針,銀光閃爍,似螢火蟲在夏夜里游弋,又像湖面上的粼粼波光。走近細看,才知繡的是一株幽蘭。那幽蘭如蝴蝶一般輕盈,它有三片碧綠透明的花瓣,花蕊潔白通透,下面是還未繡完的葉子。我想象那溫婉如墨玉的葉子,微低著頭,像一個害羞的少女。留白處,還繡著一首清新雋永的小楷詩: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我相信,這個想要進軍高等藝術學院的孩子,這一段對刺繡的熱忱與興趣,一定會為她的學業增加高光的一筆。
最后,我們要穩固孩子的激情點。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可以發動儲存在內心的力量。據研究,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有興趣,積極性高,就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反之,他的才能只能發揮20%~30%。
面對孩子的熱情與興趣,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其找準方向,然后陪伴其一直走下去。也許有的孩子只是三分鐘熱度,但有了家長的鼓勵與監督,在一定時間后又能看到成績,就會走得更遠。
同事的孩子從小便迷戀剪剪裁裁,七八歲時曾把家里的蚊帳給“禍害”了,原因是她的玩具娃娃缺個婚紗裙。同事沒批評小姑娘,覺得為了女兒的愛好,“犧牲”一床蚊帳不算什么。后來同事打聽到服裝廠有許多零碎布頭,于是常觍著臉去要回一大堆,任女兒裁剪、設計。后來,女孩在浙大哲學系讀研究生時,就在淘寶上注冊了服裝原創品牌店鋪,設計、打版、制衣、拍圖,都是親力親為。等畢業時,她立馬就在杭州開辦了自主品牌服裝廠,并且做得非常開心。同事每每穿著女兒設計的衣服亮相在校園里,滿眼都是自豪。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父母要看到孩子眼中閃閃的星星。
三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對興趣的頑強的入迷。”“制造庸人的方法是極為簡單的,那就是不讓孩子熱衷于某一事物,只這一點就夠了?!?/p>
因此,借助“雙減”的春風,讓孩子用興趣去點亮學習激情,擎舉起成長的旗幟,這是最好的收獲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