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華
湖南省岳陽汨羅市羅江鎮聯校
冬天的傍晚寒意襲人,細雨紛飛,我撐著傘獨自前行。眼前是一條寬闊的柏油路,筆直延向遠方。若平時,白天和夜晚總有小車穿梭來往。不過,有雨的冬晚,車輛少了很多,顯得格外幽靜和淡然,甚至,還有一點詩意的意境。呵,倒是散步的好出處。
遠遠的,就望見那個圖書館,是當地標志性的建筑,曾引發很長時間的熱議,才開館不久,那天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來了不少各級領導和文化名人。在鄉鎮,這是一件稀奇事,何不趁散步一睹風采呢?
路燈的光芒淡淡地染過,圖書館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周圍很安靜,靜得讓人懷疑什么,不見人影,只有一幕細細的雨簾還在斜織著。不知怎的,潮解了我酸澀的往事。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農村,小時候不知道圖書館為何物。大概三年級時,有一次,同學拿來一本連環畫《楊門女將》,我們幾個立即圍過去,都想一睹為快。在此之前,不知道還有這么小的書,還有這種圖文并茂連環組合的書。孩子總是好奇心大。后來我便想方設法從別人那里借來連環畫,也借來其他有趣的課外書,做完作業就偷偷地看。五年級時,在冬天的一個夜晚,我又在昏黃的蠟燭下,湊在火爐旁看《平原游擊隊》,這是從鄰班借來的,說盡了好話才到手,第二天必須還。正看得專心,我絲毫沒有注意鞋子燒糊了,結果被母親狠狠批評一頓。她發現我看小人書走火入魔,說出了如果影響成績馬上輟學的狠話。那時候,大都家庭條件不好,很多家長不堪重負,不是特別會讀書的小孩一般最多送完初中,還有很多重男輕女的。我很擔心家里不送我上學,只能收斂對課外書的癡迷。直到初中畢業考入師范,我才真正接觸圖書館,走進浩瀚書海的那天,感覺自己成了快樂的小鳥,可以展翅飛翔,愜意和歡快一起涌來。在讀三年,我和很多同學只要有空就在圖書館度過。這是一段難忘的學習之旅。
參加工作后,我喜歡逛書店,有時買書,有時是看書。經常見到蹭書看的學生,有的隨意坐著,如癡如醉地捧著書卷;有的來回走動,尋找中意的書本;還有的幾個湊一起,共看一本書……不過,近年來,這種閱讀氛圍越開越少了,我也很少去書店,書店日益門庭冷落,似乎只在開學和周末人多一點,上班時間見不到多少顧客。或許大都如我一樣,愛上了網絡閱讀。在這個網絡信息發達、生活快節奏的時代,閱讀還只能選擇,為節省時間,碎片化閱讀為主,有時一目十行,有時僅掃描標題或作者,極少精讀或賞讀,對看書還有點興趣的成年人也不多了。
作為閱讀的主要對象孩子們呢?沉迷網絡的不在少數,有專家說過,這一代孩子要毀在網絡上,要使孩子變差給他一臺手機就夠了,這話不中聽但不無道理。上周廖文華家長發來一個孩子正玩手機的視頻,讓他很無奈。只見廖文華興高采烈,手舞足蹈,一定又迷上了新奇的游戲吧?家長說,他癡迷網絡游戲。我曾提過建議,多讓孩子看課外書,轉移注意力。可是,沒有效果,廖文華只喜歡玩手機,偷空就玩,家里手機多,就連八十多的老爺爺都有,機會太多了,防不勝防。我想也是,我就見過侄兒強要手機是如何死皮賴臉。唉,孩子的大部分時間被手機生生剝奪了,還有多少學生迷戀紙質書?還有多少學生在渴望坐在圖書館的閱讀氛圍?
望著規模宏大的圖書館,我的心情有點復雜。這時,迎面一陣摩托喇叭聲打斷了我,原來是鄰居李姐,問她冒雨去干嘛?莞爾一笑,她指指圖書館對面,說是去上班。晚上也上班?哦,明白了,圖書館對面新開了一家麻將館,據說白天黑夜人來人往,生意出奇的好,可供專業戶玩大的,也可純業余愛好玩小的。旁邊也有歌廳、舞廳、健身房等消閑場所,不過,都是開頭熱一陣,慢慢接近熄火狀態,只有麻將館經久不衰。這又是個全民會麻、全民皆兵的時代,不分身份職業,不論年紀大小,坐一起可開一桌。沒人會計較房間里唾沫橫飛,煙霧繚繞,往往笑聲、罵聲、拍桌聲交織一起。一個個也闊綽起來,看不出誰是買菜討價還價的主。一個個精神亢奮,看不出誰離開牌桌無精打采,坐立不安。一個個都那么健康,看不出誰眼花頸疼,腰酸腿抽筋。麻將館真是一方快樂的天地。
是啊,家鄉越來越富裕了,有的是閑錢,日子閑的不好打發了。如果不是看到新建的圖書館作為一個文化地標矗立著,人們壓根不會想起書香和墨韻這個奢侈詞語,更不會意識到一條赫赫有名的汨羅江流經家鄉,原本就是詩韻之地。
但愿圖書館是一座精神豐碑,能呼喚書香回歸。但愿圖書館是一個引航燈塔,能指示迷路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