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 胡科剛
自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以來,日照兩級法院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傾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訴訟服務,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
“法院服務真是太好了,你們辛辛苦苦上門,這么快就把案子協調好了,謝謝!”拿到調解書后,躺在病床上的胡某對前來調解的五蓮縣法院干警表達感謝之情。
當事人胡某因意外事故造成行動不便,受傷后在某醫養結合中心養護。承辦法官考慮到胡某身體狀況,主動帶案上門,到養結合中心開展調解工作。最終,通過前期電話溝通和兩次上門調解、釋法析理,原被告雙方達成了初步調解意見。4月8日,法官同另一方當事人再次來到胡某住處,對雙方達成的調解意見進行當面確認,并當場簽訂調解協議。
這是五蓮縣法院開展“暖心訴服”活動的剪影之一,該院提倡用方便群眾的方式處理糾紛,盡全力實現訴訟服務“零距離”。
近日,莒縣法院劉官莊法庭庭長周京濤上門將一筆10萬元的調解款送到當事人張某手中,解了張某的燃眉之急。“太謝謝法庭了,讓我這么快就拿到賠償款!”張某感激地說。
2019年,張某為田某搭建蠶棚時,不慎從蠶棚上跌落受傷。張某訴至法院,要求田某賠償。張某經濟困難,急需拿到賠償金來支付后續的治療費用。
為了以最快速度幫助張某獲得賠償,周京濤第一時間與雙方當事人取得聯系,多次與張某、田某進行交流,釋法明理。最后,在法官、村支書多方調和之下,促成張某、田某和解,張某第一時間獲得第一筆賠償金,后續治療費用終于有了著落。
日照兩級法院積極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教育成果體現在辦案過程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切實減輕當事人的訴累。
“張法官,真是謝謝你了,跑這么大老遠來送調解書,您慢走!”年逾九旬的原告戴某顫巍巍地挪到門口,目送法官離去。
4月14日,嵐山區法院巨峰法庭受理了兩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承辦法官張立華查看卷宗后得知,兩起案件被告均為嵐山區巨峰鎮的胡某,而兩位原告都居住在東港區,分別是九十歲高齡、身體欠佳的戴某和身體二級殘疾、出行全靠輪椅的滕某。
考慮到兩位原告身體狀況欠佳,不便到法庭,張立華第一時間找到兩案的被告胡某溝通,胡某態度較好,對于拖欠兩原告欠款的事實沒有異議,當天通過電話調解,兩起案件原被告雙方均達成調解協議。
4月16日一大早,張立華驅車趕往東港區,分別來到滕某與戴某家中,讓兩位原告在調解協議上簽字確認。至此,兩起案件僅用不到3天時間便順利結案。
日照兩級法院全心全意解民憂、紓民困,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將司法服務觸角延伸到了群眾身邊。
4月10日,日照開發區法院舉行農民工工資執行款集中發放儀式,向29名申請執行農民工發放執行款17萬余元。“感謝辦理案件的法官,為全體工友做主,討回公道!”參加儀式的農民工厲某激動地說。
29名農民工原為山東某建材公司員工,因公司管理不善,遲遲沒拿到應得的勞動報酬。案件訴至法院,經調解后公司卻未如期履行付款義務。
法院執行局專案組經過多次外出調查取證,依法對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進行拘留,懾于法院執行壓力,公司實際經營人將全部執行款17萬余元交至法院。至此,案件順利執行完畢,法院執法辦案的質量和效率得到當事人高度贊譽。
群眾利益無小事,日照兩級法院始終堅持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讓當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溫暖。
為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日照中院組織開展全市法院系統首批“我為群眾辦實事”評選活動,從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出發,以評選促提升,讓人民群眾在法治建設中真正獲得實惠。
今年以來,日照中院召開多場座談會,就全市法院提升訴訟服務水平、優化網上立案、規范審判執行行為等工作收集意見建議。遠程電子閱卷是根據建議改進的訴訟服務之一。“實現電子閱卷,對律師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以前閱卷需要到法院檔案室進行辦理,現在都不用了,節約了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山東周智律師事務所律師孔藝璇說。
此外,日照兩級法院組織干警深入基層一線,摸實情、出實招、解難題,梳理出在審判執行、為民服務、自身建設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37條,提出具體措施47條,建立臺賬,逐條逐項進行整改。對知識產權案件啟動快審模式,2021年第一季度案件結收比達到79.76%,案件平均審理天數44天,審判效率進一步提升。日照中院民一庭速裁案件除極少數疑難復雜案件外,要求審限基本控制在7日以內。
踐行司法為民,服務永無止境,日照法院不曾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