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潔/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
所謂情境式教學方法就是教師結合課程教學的目的將生動化、具體化的、形象化的場景引入課堂當中,學置身于教師創設的情境當中進行學習體驗,使學生更好的體會所學習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心理機能的發展,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初中歷史教學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歷史課程的整體構架,更好的理解不同歷史階段的知識,方便學生記憶,拓展歷史思維。
眾所周知,人產生的記憶主要來自于五感,即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聞到的和品嘗到的,情境教學法能夠讓學生置身歷史發展的情境當中,通過親身經歷感受的方式去體會歷史的發展,抽象是時間變得具體化,歷史事件也變成了形象化的故事,有效的解決了歷史事件看不到、摸不著的問題,學生借助于情境教學法直觀的進行事件發展的感受,從而加深學習的記憶。
情境教學法可以還原場景,將情境教學表演貫穿于知識和思考當中,枯燥而又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出現在歷史故事當中,直接參與提升了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完成學習,為了將自己的角色演好,學生會自覺的進行角色的了解和分析,從而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這種分析和思考都是學生自主產生的,不僅加強了學生對于所要學習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同時促進了學生對課外歷史資料的了解,既拓寬了學生歷史學習的知識面,也強化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學習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學生除了了解角色之外,還需要為表演選擇道具、布置場地、設計劇本,無形當中鍛煉了學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1)巧妙的進行課程導入的設計,激發學習情緒。巧妙的課程導入對于整堂課來說,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巧妙的進行課堂導入的設計,能夠即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的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學習當中來。情境教學法的課程導入方式比較多,結合歷史教學的特點,比較適用的方法有復習導入法,這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導入方法,此方法最為注重的就是課程知識的銜接,可以將上一次課程的主要內容概括成幾個有關聯性的問題,借助于問題的回答導入新課,形成新課和舊課的有效銜接;第二種適用的方法就是圖片導入法,教師結合課程內容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歷史圖片,圖片的直觀性比較強,結合圖片引導學生思考,能夠較好的抓住學生的興趣;第三種方法就是故事導入法,歷史本身就是對過去的人和事的記述,其故事性是非常強的,學生都是比較喜歡聽故事的,教師在上課之前結合課程的知識點整理出有代表性的故事,比如用“草船借箭”來講述赤壁之戰,學生雖然比較熟悉這個成語,但是對于故事的由來卻不是很了解,教師借助于成語背后的故事進行導入,可以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有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歌曲導入法,例如《松花江上》,帶領學生感受“九·一八事變”;詩歌導入法,《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秦皇漢武;節日導入法,即借助于一些特殊的日子進行導入,比如8月1日導入南昌起義。有效的情境導入,渲染了課堂氣氛,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
(2)巧妙的進行情境語言設計。情境的創設離不開語言的描述,語言是教學中最為普遍和常用的教學手段,優美的語言有助于學生產生美的向往,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歷史教學的情境教學法也要重視語言的應用,將語言和情境相結合。初中的學生思維意識更強了,如果只是單純的依靠情境設定,會使情境教學顯得簡單,不夠生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在情境教學當中注重自身語言藝術的提升,加強自身語言的潤色,提升藝術性。如果教師能夠將藝術性的語言與情境教學相結合,從而將歷史情境完美的表述出來,教師也置身其中,學生很容易產生“移情”,容易產生情感共鳴,教學效果會更加的明顯。
(3)巧妙的進行角色設計,再現歷史。情境的設計離不開任務角色的參與,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從歷史人物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去感受、去決策、去行動。比如可以以問題的形式進行角色設定“假如你是某一個歷史人物,面對當時的情況,你會如何去做?”這個問題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歷史情境當中,比如“諸葛亮舌戰群儒”,學生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展開思考,假如自己是諸葛亮,假如自己是群儒中的一員,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角色展開辯論,從而引發赤壁之戰。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據史力爭,立論點,找論據,教師最終在進行系統的總結,學生就能對這段歷史進行牢固的掌握了。
(4)巧妙的進行結課設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每一位評書藝術家講評書的時候,每次到結束之前,在關鍵之處給聽眾留一個懸念,讓人牽腸掛肚,不自覺的去猜想寫一個故事的情節。歷史課堂的情境教學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進行結課的設計,這也是最為有效的常用的結課方法。吊足學生胃口,讓學生始終有著意猶未盡的感覺,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初中的歷史課本中,不僅有豐富的文字闡述,同時也增加了豐富的圖文資料,圖文資料是歷史這門學科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對教材內容的充實和深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的使用教材中的圖文資料,比如地圖資料,歷史教材中的地圖可以直觀的體現歷史地域的變化,將地圖貫穿起來,形成對比,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和講解,讓學生置身地域的變化當中,了解歷史的發展和變化。需要特殊強調的就是課本中的插圖、地圖和實物是很豐富的,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配合精彩的解說,這樣才能聲像結合,真正的從感官上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得教學更加的生動化和直觀化,學生一邊想象一邊進行分析,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教育條件的改革創新,現代教學需要融入科技化的成果。歷史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也需要充分的利用好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借助于視頻、電腦進行輔助性的教學,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優勢,圖文聲色不斷刺激著學生,學生的直觀感受增強,冷冰冰的歷史變得有溫度,抽象的歷史變得具體,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在情境中感受歷史,思維活躍起來,學習熱情高漲起來。比如講到中國解放戰爭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相關的影視資料,課堂上進行播放,同時進行講解,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會汲取到更多的歷史知識。
教師是情境教學的導演,是情境教學的主持人,是情境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過程不是單方向的,是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教師不是主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幫助和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情境教學的應用需要有效的引發思考和討論,設定討論的題目。教師在進行討論題目設定的時候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將興趣點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將問題與社會熱點相結合,這樣學生才會有話可說。在設定問題的時候,教師還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的把握,既不能難度過大也不能過于簡單,要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循序漸進的進行問題設定。在問題討論的過程中也要做好組織,討論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一些,比如座談會、辯論賽等,這樣可以使課堂學習相對自由,也注重了學生之間的協作。
初中歷史教學采用情境教學法,不能為了情境的設定而設定,要明確情境創設的目的。創設情境是為了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為了課堂更加的有趣。教師在設定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照搬照抄,一定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切忌脫離實際,目的不明確的進行情境設定。
教師采用情境教學一定要真正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到的是引導的作用。有的時候教師設定了情境,但是講解的過于細致,學生只是簡單的回答幾個問題,學習失去了主動性,沒有得到問題分析和解決的鍛煉,學習還是處于被動之中,這樣就抹殺了情境教學的真正作用。
歷史課堂上,每節課的情境設定要精心設計,材料的展示要適當,并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適合情境教學的,只有結合主題進行設計,適度設計,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興趣。
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引導性的作用,精心進行情境的設定,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的參與教學,真正的感受所學習的知識,從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情境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率,對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