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鋒/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以下簡稱思政理論)水平的現狀,不同群體和層次有著不同的思想差異。
第一,入黨積極分子群體,他們追求上進,積極學習黨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常識性的思政理論知識掌握相對較好。第二,院系之間、專業之間學生思政理論知識和水平差距明顯,文科學生思想理論水平高于理科生。第三,屬于理科生群體而又非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生,對思政理論毫無興趣甚至有反感情緒。第四,熱愛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群體,這群學生對于文史哲的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水平相對較佳??側搜灾?,高職院校學生思政理論水平參差不齊,總體偏低。
從時代大背景來看,受數據主義的影響和科學理性的籠罩,面對過去被看做是神圣而奇妙的人類的創作靈感和人類引以為傲的圍棋藝術被數據和人工智能超越的既成事實,致使人們的價值目標和意義產生了一定的動搖,也使思政理論提升的價值和意義受到一定的沖擊。此外,智能化的影響,年輕學生深陷信息旋渦,閱讀碎片化,認知片面化,極大改變了高職院校學生系統性學習的習慣,最終導致思維凌亂,思想難成體系。總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理論水平的提升受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嚴重。
因為我國近代歷史的特殊性,改革開放以后,國家極力推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努力解決國人溫飽問題,擺脫貧困,導致全民崇尚經濟理性,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經濟發展確實取得的可喜的成績,但是,在經濟理性主義的帶動下,高等教育廣受影響,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教育陷入產業化的魔圈,極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大大影響了學生對于人文社科的認知和學習,人文社科教育嚴重被壓制,基于人文社科教育水平提升的思政理論教育在實質上處于被壓制狀態。
當前,微信、微博,快手、抖音各種新媒體的風行,使傳統的手捧黃卷,品茗遐想的閱讀模式幾近成為歷史,人們熱衷于用短視頻,短文章,圖片等快餐式的具有直觀感受的形式和內容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精神狀態,或是通過這些方式來解讀社會,了解他人,感受生活,使傳統的認知資源的獲取方式和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結構和學習習慣。
(1)學校應積極搭建第二課堂人文社科教育的相關平臺,積極引導學生參加人文社科相關的集體活動,吸收現實生活中儀式感帶來的精神能量,感受自己作為生活主體的快樂,領悟自己作為生活目標而非生活工具的真諦。
首先,高職院校的定位是以專技人才的培養為主,人文社科類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僅僅當做一種普及性或基礎性的教育,其實質與中學的基礎教育無太大差別,跟學術性的思想理論基本處于斷層狀態。此外,加之學生的大多數課程都是對于其基本技能的訓練或是指導技能訓練的理論,這就極大加劇了人文社科教育的缺失甚至造成人文社科教育的真空,遑論以人文社科素養的提升為基礎的思政理論修養,因此,積極搭建第二課堂人文教育的相關平臺就顯得極為重要。
其次,不論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亦或其他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大學階段都面臨一個很大的精神層面的問題,即應試教育的終結效應引發的價值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重估和價值重構問題,在此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具有一定深度的正向價值理論的引導與影響,其精湛的專業技能很有可能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其三,面對當下數據主義的興起,智能化的普及,生活中虛擬而感性的部分帶給大學生的快餐式的快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超過了現實而理性的部分所帶來的長久性的幸福與快樂,學生短暫的閱讀,短暫的瀏覽,感性的判斷導致精神境界的侏儒。在此背景之下,利用第二課堂的集體活動,促使和引導學生重新架構極具理性魅力以及現實感和儀式感的生活模式,感受作為生活主體而非智能化主導下的工具的快樂,是提升學生精神境界的一個重要步驟,同時也是使其自省和進行正向的價值重估并主動提升自身人文社科素養和思政理論水平的有效選擇路徑。
(2)開辟新媒體短視頻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適應社會潮流和節奏。當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的普及與盛行,使各種新媒體憑風借力,遍地而起。新媒體種類和形式的多樣化改變了人們傳統的閱讀習慣,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和價值的構成,其中受影響最大的便是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原因之一,青年群體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能短時間內學會使用新的技術手段并能理清其來龍去脈,其記憶力相對于其他群體也略顯優越。其二、高職院校學生自制力相對來說較弱,對現象界的誘惑缺乏堅毅的抵制力,面對感性、短暫而有趣的新事物,缺乏精神免疫力。其三、淺閱讀的影響加上信息爆炸式的沖擊,年青學生精神思緒容易跟隨外界的變化而變化,新媒體在經濟理性的驅使下,商業色彩濃厚,極善于吸人眼球,對青年學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
面對此問題,片面的教育學生增強精神免疫力或警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不合時宜,應該順應時代之勢,理清教學改革的邏輯思路,符合信息化之趨勢,方能適應社會發展節奏和規律。其中主要的應對路徑和方法即在學校開設的思想理論基礎課程教育中,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改革傳統的授課模式和思路,借助于學生業已形成的快餐式的學習習慣和學校占有的教育教學先機,開辟短視頻和微文教育模式,由點成線,再由線成面,以此達到系統教學,提升學生思想理論素養的目的。
(3)增加思政課實踐環節課時,豐富實踐形式。思政理論課是高職院校唯一具有恒定性和普遍性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想理論水平的課程,是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當前的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的比例劃分已顯陳舊,在學生思想和生活已經產生極大變化的背景下略顯僵化。因此,高職院校思政課調整課程結構,重新劃分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的比例,增加實踐課時數量,有很大的必要性。此外,在思政實踐課應該在傳統的基礎上豐富和創新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在認真開展紅色地基參觀實踐活動及開展暑期三下鄉等實踐活動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當下數據主義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和思維模式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智能時代學生所陷虛擬生活的困境,將重歸現實生活,體現人作為生活的目標和主體而非智能的工具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現實目標,有目的性的增加類似于興趣沙龍、聯誼晚會、合唱社團、拔河比賽、大講堂等內容和形式的數量和比重,增強學生的現實感和社會感,引導學生積極感受作為生活主體和目的而非工具的快樂,夯實學生的理論素養提升的基礎,幫助其自覺開辟學習和修身的路徑。理論教學內容方面,應考慮中國近現代史教育進入高職院校的基礎理論教育課堂,適當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相關的選修課,配備相關專業教師,逐步進行改革和修正,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系統性。
(4)價值引導,營造氛圍,修正認知。青年學生正確而合理的價值觀的形成需要開展恰到好處的價值引導而非硬性的思想灌輸,否則將適得其反。高職院校價值引導形式除了主要渠道思政課堂和思想政治輔導員在生活中的主動談心談話,還需要開辟新的路徑。
首先,在專業課教育中穿插思政教育是極其重要的環節,此路徑已有相關研究成果,可以借鑒和參考。其次,將定期舉辦的讀書會與學術沙龍相結合,邀請在相關領域有一定造詣的學者或老師舉行專題講座,也可以指導有興趣的學生進行相關文學故事、歷史劇或其他與人文社科相關的創作,以此提升學生的理論高度和思維境界。其三,通過定期的校園文化節,開展相關主題展示和宣傳,營造人文社科學習的大環境和濃厚氛圍,并通過對入黨積極分子的有目的性的培養,使其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以此提升學生總體思政理論水平。
此外,在中學階段,學生一般會受家庭、學?;蛏鐣h境影響,形成一種符合自身生活文化環境認知的價值觀,此種價值觀的形成基于一定的認知偏差,如果進入高校之后不能通過合理的修正,其格局和視域一般會對其思政理論水平的提升產生阻礙。因此,在特殊情況下,以矯枉須過正的姿態,通過一系列理論引導和價值教育對學生的認知進行修正是提升其思想水平和格局的一種值得考慮的路徑??傊?,唯有順應時代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高職院校才能培養出思想覺悟高,德才兼備且適應社會發展的高技術人才,造福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