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丹/吉林工程職業學院
面對來自就業、學業的壓力,一部分大學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如果負面情緒得不到疏導,那么最終就會導致心理危機的出現,心理危機是學生在遇到突發事件或者面對重大挫折的時候,不能采取正確態度去面對,這種心理狀態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個體成長,高校相關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學生心理危機預防以及相關對策的制定,為大學生未來就業以及發展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大數據能夠充分體現信息時代數據量的龐大性,當前行業內還未形成明確的概念和理論體系,國內外的專家也從各層面對大數據技術開展了有益的研究。如萊尼從該項技術的特征入手,將其定義為通過常用軟件獲取和管理數據所投入的時間明顯大于標準參數的數據集合。而高德納公司則從其應用性的層面出發,指出可將大數據定義為需要新的處理手段才能夠具有決策和優化能力的信息資產。隨著行業學者研究深度的不斷增加,大數據技術概念的內涵得到了更大的豐富,外延也實現了更廣泛的拓展,已成為技術概念所形成的新型戰略和思維形式。
從整體方面分析,大數據屬于行業新興的生產要素和渠道,先作為一種戰略選擇,此后才研究技術實現類的問題。該項技術已作為當前社會發展的核心技術手段,對推動行業進步也起到更為明顯的促進作用??梢?,大數據是信息時代技術發展的優秀成果,其對科技、思想、教育及心理等多方領域必然會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工作也是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因此高校需在此時代背景下,主動將先進技術納入到教學理念和活動規劃中,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技術優勢不斷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能夠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之初便準確識別和提出預警,能夠大幅降低學生由于心理作用而出現意外傷害等事故的幾率。構建危機預防機制的宗旨便是基于已掌握的信息,對可能發生的心理危機進行盡早的識別和干預,從而將心理引導工作盡量提前。當前高校對學生心理危機的辨析主要通過對新生的普查來完成,或者借助心理輔導人員的經驗進行主觀判斷,可見判斷結果明顯缺乏客觀依據,時效性也難以保證。而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該方面的工作中,便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對學生的各類信息進行全面而及時的掌握,并形成數據庫,通過云計算等技術對上述數據進行科學分析,依據標準的心理危機預防衡量參數,經過模型篩查來辨別學生存在心理危機的可能性,并針對可能實施有效的引導,從而化解危機識別方面的難題,同時也提升心理危機教育和引導的準確性。
有研究人員總結出,在數據信息時代,以多樣化的網絡信息載體的發展和技術處理方式的進步為背景,對學生開展心理危機的預防可采用更為多樣化的形式和手段??苫谝酝^察和反饋等手段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網絡的媒介功能,盡量拓展對學生信息的收集渠道,通過建立動態的互通平臺來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變化,使心理教育工作人員能夠近距離與學生形成互動交流,構建更為實用的自助服務模式,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干預,充分調動學生自身在心理危機預防工作中的積極意識,突破以往被動接受引導的局限,從而創建更為主動的干預方式。
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會受到多樣化因素的作用,因此為降低危機事件的發生幾率,心理健康輔導人員以往多應用統一的方式進行該方面知識的滲透教育,難以實現預期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準確預判各類影響因素,并應用具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處理,提升心理危機干預手段的時效性和有效性,便成為多數工作人員的重要研究課題。信息時代為分析學生個人或者群體的心理問題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高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人員可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各類信息進行全面搜集,并建立差異化的數據模型,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系統梳理,結合在學生行為、愛好等方面的信息總結結果制定具體的引導和服務方案,從而切實提升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能力,全面優化心理危機的預防效果。
大數據是近年來才出現的概念,研究領域還未對其形成更為明確的定義,具體的解釋表述也較為多樣。如維基百科便將其描述為:容納龐大信息的集合,難以通過普遍的數據管理途徑或者處理技術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對大數據的處理主要需解決信息獲取、存儲、轉換及可視化等問題。而以管理學的理論角度來分析,大數據也可解釋為:能夠綜合體現物質和精神領域變化狀態的信息渠道,具有更為明顯的復雜性,同時其決策更具有實用性,增長速度更快,價值更高,具有更多的潛在價值。大數據之所以受到各行業的青睞,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夠應用科學的計算方式來分析海量信息,準確預測可能發生的重大事件和個體行為,轉變以往通過主觀推測進行預判的模式,而提出更多客觀的數據分析。因此在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全面應用該項技術,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選課、生活、人際等多方面的信息進行集中處理,并基于量化信息分析學生形成的心理狀態,實現提前預防心理危機的發生,從而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具實用性的解決策略。
首先在校內組建數據采集工作小組。小組成員應包括校管理者、學生管理部門、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及醫院、保衛等各相關處室的代表。小組成員應致力于推進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搭建,進一步明確分工,完善職能,從而推動心理健康工作高效落實。其次,應提升信息開發行為的規范性。當前對信息搜集和挖掘等方面的處理工作還未形成明確的規定條款,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信息處理的效率,對具體的執行行為也沒有建立明確的要求和衡量準則。因此,高校應在國家相關法律條款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提升信息開發的規范性,明確信息采集的范圍及公開程度,從而有效保護學生的信息隱私,明確信息的使用途徑,避免出現信息外泄而導致學生隱私曝光的情況。
高校學生的不同方面的信息會分別存放于不同的職能部門,如教務處掌握學生選課及受到處分等方面的信息;學生處則掌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或者比賽等方面的情況;心理健康中心則掌握學生的心理排查等數據。此外,隨著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不斷提升,其也會通過微信、論壇等平臺留下各類數據信息。如果高校內的各職能部門無法實現協調配合,便難以實現全面的信息共享,導致各方面的數據信息表現出孤立性,也難以發揮信息的預期價值。而大數據技術便可有效打破上述的心理孤立局面,能夠對學生學習及生活的全面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從以往原始、零散的數據中總結出有利用價值的信息,以此作為心理危機的預判依據。任何危機發生均會在之前形成一定的預兆,那么大數據技術便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科學分析,總結其規律特征,從各方面來實現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狀態進行預判。若想實現信息的多渠道整合使用,便需高校管理人員高度重視數據采集平臺的建立,在統一的平臺中,各部門的信息會得到高效整合,為工作人員提供更為客觀而準確的分析結果,從而不斷提升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時效性和準確度。
將數據平臺所獲得的分析結果提供給專業的心理干預工作人員,才能發揮信息處理的最大作用。反饋系統中應具有高校、學院及班級三個層面。在高校層面,主要通過心理健康中心發揮作用。中心內有更為專業的輔導教師,可從全面角度對干預方案和手段掌握并利用信息內容。教師會結合分析結果對干預方案進行更為專業的完善,針對重點關注人群的行為進行宏觀引導。同時還需承擔指導學院及班級層面具體工作開展指導策略的制定工作,并接受其他層面的信息反饋,制定科學的干預方案。在學院層面,主要通過輔導員發揮作用。每個二級學院均設有專職的心理健康輔導教育人員。其能夠結合高校層面的工作指導意見,基于統一的干預策略重點關注高危人群,進一步落實心理健康的引導措施。該層面可作為高校與班級層面的銜接層,可結合學院的具體情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引導策略,提升心理健康干預手段的有效性。在班級層面,主要需借助導員及心理委員落實引導工作,他們作為一線心理輔導人員,能夠對高危學生的生活、行為等信息更為細致地了解,工作開展也會更為順暢。能夠及時掌握高危人群的異常行為并進行及時干預,并將信息在第一時間反饋給學校層面和家長,給予高危人群更多的引導和安全防護。
從現階段大學生心理狀態來看,心理危機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高校教師要重視學生心理危機預防,結合大學生心理狀態、心理特點,科學選擇心理危機預防手段,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使其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