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新時代,我國高校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需要做好黨建工作,尤其是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這不僅關系著高校的根本要求,也關系著對學生思想的有效教育。所以高校要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進行改革創新,踐行黨的建設要求,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有效推進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
在“互聯網+”時代,社會逐漸走向數字化,通過數字集散了人們的大量數據信息,還有不同組織的信息,其在無形中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對人們的生活、思維造成較大影響,同時也影響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通過大數據分析,所收集的數據得到有效分析和高效處理,使得人們在做出決策時有更好的科學依據,其分析有效體現了預測性、動態性、全面性。同時,這種特性在進行黨建工作管理時,也很好的提高了實效性。通過各種現代化技術,可以很好收集積極分子、黨員的信息,并進行動態管理,真正實現定性分析,改變傳統經驗式的方法,方便黨組織更好精細化、動態、適時對黨員進行管理。
隨著網絡逐漸開放,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大量數據信息被產生,在開展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時,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目前高校內學生多是95后,要結合他們熱衷網絡的特點,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向他們宣傳黨建工作,讓他們了解黨的主張,從而在生活中更好團結起來,弘揚正能量。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有利于高校建設黨建平臺,實現一體化,拓寬傳統現實空間的黨建工作方式,無限延展到網絡空間,對網絡覆蓋進行有效利用,從而實現組織覆蓋,黨員在黨建平臺中就可以查詢黨建信息。通過黨建平臺,可以隨時更新黨的活動,有效推進群眾監督、黨務公開的機制,群眾通過網絡,就可以很好對黨員進行監督,推進黨建工作的開展。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迎來了新的模式。在新時代政策下,改變傳統觀念,樹立現代化互聯網理念,應用現代化手段和技術,打造互動平臺,其互動可以是師生之間、黨組織和黨員之間,也可以是非黨員學生和黨員學生之間,從而構建更加科學、規范、高效的黨建工作。在黨建工作中,利用新的技術和手段,對黨員的教育會更加科學、更加生動,對黨員的管理更加高效、更加精細。在組織黨員活動時,不再封閉,更加開放,在進行黨組織工作時,不再分割,逐漸實現融合。“互聯網+”是機遇,使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很好結合了大數據、云技術、互聯網等技術,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有利于智慧黨建的實現。
對比傳統媒體,95后學生更喜歡互聯網,因為其有著很好的互動性、及時性。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傳統“一言堂”模式有了很好改變,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就可以接觸到各種學說、各種思潮。在高校學生中,網絡已成為一種趨勢,如果教師仍僅傳授知識、講述道理,那么學生在接受時是被動的,沒有很好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更容易被網絡言論所引導,所以要及時引導網絡輿論,避免那些不良言論的擴散,否則大學生非常容易受到那些言論影響,進而影響自身的思想,很大程度削弱了黨建工作的效果,也不利于黨建工作的開展。
在以前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中,由于空間、時間等的影響,在對黨員進行監督、管理、教育時,方式往往比較單一。在對黨員進行教育時,通常進行集體性學習,更關注普遍問題、共性問題,進行單向灌輸,對于某些個性需求就無法很好滿足。但利用網絡平臺,學生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完全依照自身需求。在傳統監督和管理黨員方面,通常是黨組織來完成這項工作,比較封閉,群眾無法很好進行監督。對非黨員學生來說,他們并不能很好了解黨員的工作、活動,自然不能很好進行監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黨組織順應時代潮流,在各種管理工作上,如黨內統計、轉接組織關系、信息管理、方式等有了很大轉變。
在高校課堂中,由于受教材編排、課堂規模、授課安排、課堂時間等因素的影響,針對一些個性化問題,教師往往不能進行有效解答。而對于那些疑問,多數學生都會利用互聯網,通過問題搜索找到答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為大學生解答了疑惑,他們可以更好進行學習、思想交流。但同時這種方式也有一定弊端,大學生沒有很好的社會判斷力和經驗,容易被那些不良言論所引導。那些不良人士在散播言論時,針對的就是大學生強調個性、對權威質疑的特點,在無形中對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造成影響,而且部分大學生更容易相信網絡上的知識,質疑教師所講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意識會受到很大影響。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學生都可以制造新聞、發布新聞,所以要做好網絡黨建,使其具有特色,具有吸引力,從而很好引導學生思想。高校要利用網絡,組建專業黨建平臺。首先要有專業化的人員組成團隊;其次要很好選擇平臺的功能,使其不僅符合工作要求,還能很好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為學生所服務;在選擇內容時,既要包括政策、文件,又要有高校內真實案例、故事,很好吸引學生興趣,避免不良言論的傳播。高校對資源要進行整合,從而確定黨建品牌,各個支部實現聯合,不到那有自身的特色,而且有較大影響力。
高校在進行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時,有效融合“互聯網+”優勢,了解當代學生的興趣、對不同文章的關注、對不同排版模式的興趣,從而很好將黨建工作內容呈現出來,提高學生對黨建內容的關注度。但是,黨建工作具有一定嚴肅性,在搭建平臺時,必須符合客觀需求,不僅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需求,還要保證其內容的嚴肅、客觀、認真,既要被學生所接受,又要保證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工作中可以利用圖像、音頻、視頻的方式呈現黨的知識,既有很大的樂趣,也有一定的知識內容,使學生能有很好的參與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黨員可以利用黨建平臺進行學習,這是一種新的活動途徑。網絡黨課的開展具有很好的方便性、快捷性,越來越多的黨組織利用這種方式,進行黨員活動,但線下學習是不能被取代的。盡管網絡學習有很好的優勢,但我國《黨章》有規定,要求黨員全部參與組織活動,也就是現實的線下活動,接受人們監督,所以高校在開展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時,既要進行網絡學習,又要注重現實參與,處理好兩者的關系,還要明確主體是現實支部,網絡學習僅是其延伸和補充。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高校開展學生黨支部黨建工作有了很大轉變,必須及時轉變觀念,充分發揮這個時代的優勢,迎接挑戰,跟隨時代發展需求,豐富黨支部工作方式,發揮好網絡學習的延伸作用,使黨建工作的開展更加科學、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