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是困擾國家社會的難題,原因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及國內外就業大環境綜合作用。畢業生就業問題得不到解決會加深人們對高教的認知偏見,畢業無法就業會加重家庭負擔,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表現堪憂,畢業生不能依賴計劃經濟下統包統分。隨著高教與發達國家接軌,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導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許多畢業生就業中產生系列消極心理與思想問題,如缺乏誠信等,圖書強化思政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就業觀,客觀了解自我非常重要。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高教迫切解決的問題,當前社會就業矛盾突出下,落實畢業生就業要求著眼于高校畢業生對自身思想認識,加快思政教育理論創新,使畢業生切實制定就業目標,順利實現高質量就業發展。
國務院在《關于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大學生專業學習各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各方面。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高校重要工作,就業指導中加強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導向激勵作用,調節作用等。
人的認識觀念具有多樣性,思想是行為的先導,盲目就業觀制約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思政教育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在就業指導中加強思政教育可以引導畢業生樹立明確的就業目標,提高其心理素質。畢業生學習之余要全面了解當前就業形勢,為畢業后選擇合適行業打好基礎。通過思政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國家政策方針,有選擇的就業,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找到準確定位。保持樂觀精神才能面對就業競爭困難,思政教育激勵作用通過充實畢業生信念等方面內容,激勵其提高興趣,養成優良品質。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缺乏全面職業生涯規劃會使其就業茫然。幫助學生養成優良品質尤為重要。隨著教育幫助學生養成堅強意志,使畢業生面對就業困難時保持樂觀積極態度。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體現在思政教育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生命線,加強思政教育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必然選擇,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必要性體現在是改革開放深入的時代要求,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價值觀理論的歷史要求,是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凸顯的現實要求。2004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見》,把大學生思政教育作為事關國家前途戰略工程,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希望工程。高校就業指導中加強思政教育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中出現的思想問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德才兼備人才,就業指導中加強思政教育,把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就業指導中,使學生正確處理國家和個人的關系。
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是在馬列主義理論指導下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目前大學生就業中出現思想問題體現在就業去向集中于沿海城市,追求高工資;求職中缺乏誠信。解決大學生就業思想問題要做好就業指導中加強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原則要求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解決大學生就業中的思想障礙,是遵循高校思政教育貼近實際的原則。教育制度改革使得高教轉向大眾化,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顯,表現為缺乏正確擇業觀,誠信道德意識薄弱等。加強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實要求。
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當前畢業生就業中表現出的思想問題包括缺乏良好心理素質,擇業觀片面化,缺乏合作意識等,分析畢業生就業中思想問題原因包括就業憧憬與現實狀況脫節,就業能力與市場需求不一致,高校專業培養與社會需求脫軌等。就業指導中融入思政教育為大學生就業指明了方向,為畢業生奠定堅實理論基礎,增強大學生就業心理。就業指導模式改革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隨著高教與國際教育接軌,就業指導工作重視度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思政教育取得很大成效,體現在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被國家提上日程,畢業生就業指導與服務結合。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黨中央明確要求強化創業服務體系建。宏觀就業形勢面臨多重壓力,畢業生就業創業任務艱巨。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國家推進自主創業工作,高校科學規劃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幫助學生客觀分析自我。定期舉行心理測評,針對性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滿足學生實際需求,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的結合。
由于多方面原因當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融合存在許多問題,影響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與思政教育效果。分析總結高校就業指導與思政教育問題包括就業指導中思政教育內容有待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質有待提高,思政教育理論與畢業生就業指導脫節等。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未取得實質性成效,互聯網普及發展沖擊大學生思想觀,拜金主義社會思潮影響畢業生人生價值觀。高校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流于應聘技巧傳授,忽視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畢業生面臨擇業時就業方向迷茫。目前大多數高校對學生就業思政教育內容單一,大四學生專業知識方面相對成型,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教育內容偏重理論化,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書面化。
經濟全球化發展促進思想文化傳播,當前社會環境下畢業生接收多元文化熏陶,許多問題在就業指導隊伍中顯現。高校擴招背景下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就業指導教師人數短缺。高教育國際接軌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具備全面個人素質,需具備社會學等多方面理論知識。目前思政教育者普遍存在知識結構單一化問題,很多高校就業教育為輔導員負責,由于缺乏就業指導理論加大思政教育工作難度。很多就業指導教師缺少敬業精神,畢業生順利就業關系到個人價值實現與高校聲譽。高校就業指導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很多就業指導教師服務學生意識淡薄,不能有效為學生解讀就業政策,對學生表現心理問題不能針對性解決。
80年代后期我國大學生就業制度轉變為自主擇業,處于社會轉型期的00后大學生擇業觀存在認識偏差。為提高大學生對就業政策的認識,開展就業形勢政策教育,成為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就業政策教育中要想畢業生宣傳國家關于大學生就業政策,大力宣傳國務院下發《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到民營企業就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等措施。利用網絡廣播等為載體宣傳大學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工作,形成畢業生投身西部基層就業良好輿論氛圍。幫助大學生了解國家地方就業政策,穩定畢業生心態。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鼓勵多渠道就業。目前形勢下,國家出臺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如工商執照辦理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自主創業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新的成才觀,大學生自主創業緩沖國家就業壓力,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高校思政教育應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意識。高教大眾化后,大學生要調整就業期望值,以積極態度投身就業市場。大學生創業教育符合就業形勢,要讓學生清楚認識到創業需要根據社會需求,結合專業特長等。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通過加強創業知識教育,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發展。
目前我國處于深化改革時期,競爭危機感為大學生形成巨大心理壓力,大學生就業心理復雜多變,一些學生存在缺乏競爭勇氣,不能正視現實等矛盾心理,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能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國務院關于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見提出要解決思想與實際問題結合,應結合大學生就業實際問題解決大學就業心理問題。一些大學生求職中會遇到困難,引發心理障礙不利于身體健康。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充分發揮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培養大學生調適能力適應就業壓力帶來心理問題。可以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個別談話交流等形式幫助大學生緩解就業方面心理壓力。
高校大學生就業中常見人生觀,社會責任意識等是思政教育內容,高校思政教育為就業指導確立正確方向,引導大學生處理國家與個人發展的關系,幫助學生學會調整自己適應社會發展。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融合,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內在要求。高校應探索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研究,創新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融入途徑。針對人才市場實際需要進行思政教育,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教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