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平
1.咸寧市交通實驗幼兒園;2.湖北科技學院教育學院
隨著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關注,游戲已然成為幼兒園一日活動實施的基本形式,是避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重要課程形式。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之中,區域活動注重幼兒個性自主而生動地發展,是落實“游戲是幼兒園一日活動基本形式”理念的主要陣地。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融合是促進幼兒全面而個性地發展的重要途徑,亦是改變當前幼兒園課程建設缺乏整合的現狀的重要舉措。本文將從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之間的關聯現狀出發,探討將區域活活動與主題活動有效融合的路徑。
“區域活動”,我國學者也稱之為“活動區” 或“活動角”。關于區域活動的概念,劉焱教授認為是“教師為幼兒創設的活動環境,是教師教育意圖的客體化和物質化”,“活動區既是幼兒的‘游戲區’,也是幼兒的‘學習區’”;黃進教授通過對國外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表的分析,明確指出區域活動就是兒童的自主性、獨立性的游戲活動。可見,在我國,區域活動即區域游戲活動。它是幼兒園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為發揮幼兒自主學習的價值,通過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兒童自主探索,獲得直接經驗和感受的教育活動形式,具有自主性、探索性、開放性、整合性、游戲性等特點。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的融合是是基于幼兒發展的興趣、需求和水平及其差異性,將個性學習與集體學習相結合,以促進幼兒全面而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游戲與課程整合的重要體現。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之間缺乏有效融合:
一是區域活動的目標和主題活動的目標不具有系統性,在區域活動目標制定時具有隨意性。“教育目的是構成教育實踐活動的第一要素和前提,沒有目的的教育活動是不存在的。”區域活動的目標與主題活動目標應該統一起來,為幼兒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保障;
二是教師意識到要對幼兒共同經驗和能力的培養但是差異性問題關注較少,沒有以幼兒的興趣、生活經驗以及能力為出發點。由于個體差異性以及發展不平衡性,每個孩子的興趣以及能力是有差異的,但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應該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需要和水平,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在區域活動中,創設讓幼兒自主探究、個性經驗積累的空間和環境。
三是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彼此獨立,關聯較少。首先,未充分發揮區域活動的前置性作用。前置性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物化的操作可以加深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和體悟;另一方面,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點可以作為主題的重要來源。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沒有把區域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一個先行者,僅僅把區域游戲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延伸或拓展活動。其次,區域活動未能與主題活動整合并形成完整的活動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區域活動和主題活動處于分離狀態。如主題活動“有趣的時鐘”,可以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根據活動環節的需要將區域活動整合其中,在操作環節引導幼兒在區角進行動手操作,可以獲得關于時鐘結構和時針與分針關系的經驗,便于主題活動后續環節的順利進行。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仍然分離,缺乏融合。最后,區域活動沒有發揮延伸和深化作用。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融合表現為兩者就是具有一體性和延續性。在主題教育活動過程中往往會存在許多沒有解決但幼兒想進一步探究的問題。但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存在以下問題:區域游戲活動只是作為一個簡單的游戲活動,本身沒有被賦予更多的主題教育價值;區域活動只是在活動內容上與主題活動產生鏈接,并沒更深層次地去關注主題活動的目標等。
如何將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進行融合,需要根據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的特點和優勢尋找最佳切入點。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區域游戲活動的目標和主題活動的目標要具有統合性和一致性,區域活動目標既要有自己的小目標,又要進一步深化主題目標,在統合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拓展。具體來說:
1、根據各區角的特點和功能,將主題活動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
區域活動的目標既要延續主題活動目標,又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和細化主題活動的目標讓幼兒得到全面而又有個性的發展。所以在不同的區域需要設置定下了不同的活動目標,而且各有側重。例如:在主題活動“小蝸牛去哪了”中,主題活動的目標: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蝸牛種類的多樣性;觀察、飼養蝸牛的過程中了解、感知、認識與蝸牛相似的螺旋形的物品;通過對蝸牛以及生活中的物品觀察與討論活動,培養幼兒觀察比較能力,培養幼兒對事物好奇好問樂于探索的精神。可以結合主題分解成各區域的具體目標,如自然區的活動目標:通過觀察,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以及小蝸牛喜歡潮濕、陰涼的生活環境;通過觀察、實驗、飼養小蝸牛,了解蝸牛喜歡吃植物性的食物,不喜歡肉類食物培養對小蝸牛的感情。科學區的活動目標:引導幼兒觀察小蝸牛的爬行,了解蝸牛爬行的部位,感知小蝸牛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爬行;會按貝殼大小,圖案等有規律進行排序;通過點貝殼數,感知理解5以內數的實際意義以及關系。美工區的活動目標:掌握正確的方法,養成正確握筆的方法;能按自己的想法對蝸牛進行裝飾;觀察蝸牛貝殼花紋圖案,嘗試用各種方式表現螺旋式。
2、根據主題活動目標,合理規劃區域材料的投放
合理規劃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才能達到從整體上達成主題活動目標。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需要從主題活動的目標出發,充分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性,根據主題活動進展情況靈活規劃區域活動時間和內容,在主題活動設計時充分關注幼兒的差異,根據幼兒發展情況,既可以讓幼兒在區域活動開展相應的活動,繼續解決主題活動中遺留的問題。同時,對于那些發展較快的幼兒則可以通過在區域中增加一些新的材料而進一步學習。這樣時間和材料投放具有延續性的特點,將區域和主題活動融合起來,既能關照幼兒的全面發展,也能考慮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
3、圍繞活動目標,對幼兒表現進行綜合評價
由于主題活動目標分解到成各區域的具體目標,并有針對性地投放了相應的材料,激發了幼兒相應的表現行為,那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評價指標的觀察點進行分區,并對幼兒在區域活動的表現和主題活動中的表現進行有效結合,采取綜合性評價,以推動兩者的進一步融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三部分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適合幼兒現有發展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現實需求,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除了在生活中善于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為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經驗基礎之外,應根據幼兒的經驗狀況,合理安排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的內容。
區域活動和主題活動內容的設計,要綜合考慮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和可能達到的水平,遵循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活動內容既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當幼兒沒有相應的活動經驗時,可以根據主題活動目標,投放相應的材料到各區域,讓幼兒動手操作,與環境進行交互作用,積累相應的經驗與體驗,便于主題活動中學習的順利進行;在區域活動中不同幼兒之間在交流與互動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而有意義的興趣,則可以將興趣轉化成主題活動內容,在主題活動中進一步交流與探索。
區域活動和主題活動的融合過程中應該形成良性互動。具體來說:
第一,發揮區域活動的前置作用。一方面區域活動為幼兒順利進入主題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區域活動又成為了主題活動的材料庫和資源中心。
第二,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區域活動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主動融入主題活動中,以有效推動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例如:在主題活動“有趣的時鐘”里面,在集體教學活動“認識時針、分針和秒針”中,教師就可以開放美術區,讓幼兒自己動手做一個鐘表。
第三,區域活動成為主題活動的延伸部分。在主題活動結束后,幼兒的探究興趣不減,部分活動目標還沒達到,則可以延伸到區域活動中,把區域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一個拓展活動。
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的融合,是幼兒全面而個性發展的目標訴求,也是幼兒園課程整合的要求。在尋找融合的切入點和路徑基礎上,需要關注活動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幼兒發展的共性與個性發展需求,觀察幼兒之間的發展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發揮幼兒園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促進每個幼兒生動、活潑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