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海洋大學
朋輩心理輔導是指人際交往過程中,非專業工作者通過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等手段的一種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過程。朋輩心理輔導有助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尋求心理幫助的需要,是專業心理咨詢的重要補充。有助于提高人們心理幫助的能力和心理自我調節能力。朋輩輔導的形式有個體輔導、團體輔導、網絡平臺。
據相關研究顯示,當代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首先選擇向朋輩傾訴,其次是父母,只有3.2%的人選擇向專業心理專家傾訴。因此可以看出,朋輩是大部分高校學生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尋求幫助的對象。朋輩有相似的經歷和感受,容易理解對方,溝通上沒有較大的障礙,會產生情感共鳴。而學生擔心向老師傾訴會被當成區別對待,并且由于年齡的差距,對方無法感同身受,難免出現不理解的情況,由此產生信任危機,無法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從長遠來看,積壓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導致極端事件。因此,培養朋輩輔導隊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一個關鍵作用。朋輩心理輔導團隊一般是班級同學或室友,他們一起生活和學習,了解對方的情況,接受指導的學生也更容易敞開心扉,能迅速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即使朋輩無法解決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也可以及時向老師匯報情況,尋求更專業的心理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專業化程度有待加強。此外,大多數民辦高校缺乏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承擔著維護和引導大學生日常心理健康的重任。同時,輔導員大多沒有心理學相關專業背景,難以把握學生的主要心理矛盾,還要忙于學生日常事務的管理,無暇顧及所有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咨詢。目前,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詢模式通常分為三個層次:專職心理教師——專職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班級心理委員是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的末端,負責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班級心理委員反映出,僅靠平時上課和參加班級活動,是不可能及時、全面地掌握相關情況的。學生們還擔心他們的隱私問題,更多的是通過心理學的書、電影、電視或與可信賴的朋友傾訴。因此,需要培養一支全方位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全面掌握學生的相關情況。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都是在課堂進行,存在授課時間短,學生無法進一步吸收。心理問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短暫的課堂知識無法長時間的滲透到學生的心理。社會上也很少有相關的機構專門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因此,在校園里建立朋輩心理輔導隊伍來補充心理健康教育宣傳不足就顯得尤為重要。
嚴格規范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才選拔過程,應廣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人才選拔,擇優選拔。選拔過程可以按照筆試、心理量表測試、面試三種方式相結合,選拔出意志堅強、素質水平較高的學生來服務,這三種方式能夠綜合衡量學生的人格傾向、興趣和職業能力。以自愿報名和集體推薦的方式提交申請表,對初選的人員進行心理測評,通過招聘的學生需要實習一個月,這能使其能夠更深刻了解工作以及讓管理者確認學生是否可以勝任這份工作。高校可以利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傳播同伴心理咨詢的相關知識,通過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回答學生問題,加深學生對心理知識的理解和對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認可。
相關調查顯示,一些同輩輔導員對工作崗位缺乏認同感,對自己的責任認識模糊。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能做的宿舍、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很有限的。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的工作職責主要包括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干預,積極與輔導員通和心理咨詢中心匯報。看似平凡的工作對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素質和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渴望幫助同學的心,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心理輔導隊伍的崗位職責有:(1)在工作中,嚴格遵守保密原則。(2)應充滿熱情,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3)負責全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4)傳播和普及精神衛生知識。(5)參加心理委員、學生心理輔導員等的培訓,并在通過考核的基礎上,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心理咨詢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被用來考核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工作量。參考指標不應只關注工作量,如處理班級心理問題學生的數量,還要衡量心理委員工作質量。由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的教師結合心理朋輩輔導員的日常工作為一個公平的分數。同時,建立“優秀心理委員”的評選機制。優秀心理委員會的評選分為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兩部分。自我評價部分由心理輔導員對自己的表現做出客觀評價,其他部分以例會培訓、班級心理活動、學生日常心理狀態報告、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反饋作為每學年的考核指標,綜合考量評選出“優秀心理委員”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獎勵。并在高校范圍內公開宣傳表揚。一方面鼓勵其他成員向榜樣學習,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對朋輩心理輔導隊伍工作的認可。
(1)高校應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上投入一定的資金,其中一項就是為朋輩心理輔導團隊提供團體心理咨詢服務。投入資金保障團體心理咨詢的道具設施,建立群體心理咨詢基地。
(2)目標分為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第一個層次是知識層面,即讓學生了解心理學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第二層次的技能水平,首先,提高心理輔導成員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一系列的團體心理咨詢理論研究經驗活動,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任、提高情商,實現個人成長,培養健康人格;二是提高心理輔導成員發現問題的能力運用相關原理、心理規律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
“團體心理輔導”課程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團體領導者。如果學生具備了組長的素質和技能,能夠善于發現小組中的問題,善于相互溝通,從而保證小組的有序運作。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目前,高校心理專業的教師并不多,能夠指導大學生心理輔導隊伍進行團體心理咨詢的教師也不多,這關系到朋輩心理輔導隊伍的穩定健康發展,因此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可以引進相關專業的教師,另一方面,從事這一領域的教師可以在校外接受培訓。
(4)開展“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進課堂”活動。學生們分享自己學習實踐中可以運用的提高成績的心理學知識和方法,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引出及時復習,從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動機,從心理學經典影視作品中讓學生體會堅持與信心的重要性,最后以自我效能感的內涵及如何提升兩個方面作為結語,讓學生們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
朋輩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若沒有相應的系統性和專業培訓,將會導致朋輩心理輔導隊伍不專業,業務不熟練,面對學生一般心理問題無法解決,只能讓心理咨詢老師解決,這不僅增加專職心理咨詢老師的工作量,也會使朋輩心理健康輔導隊伍受信任度下降。另外,缺乏專業的、系統的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缺乏業務能力,不利于朋輩心理健康輔導隊伍的長期穩定發展。每一位心理輔導隊伍成員都應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經過專業培訓和考核合格后,由學校頒發合格證書。此外,要創新培訓方法和內容。朋輩心理健康教育輔導隊伍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應邊工作邊培訓。同時,依據他們反映的典型問題和熱點問題,及時進行專項培訓和重點培訓。培訓形式應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靈活有效的方式,使學員迅速進入角色。
以“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為契機,舉辦朋輩心理輔導技能大賽,大賽分為初賽、復賽、決賽三個階段。復賽由朋輩心理輔導基礎知識能力測試和心理情景劇展示兩個環節組成。基礎知識能力測試旨在考察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知識、原則和技能、朋輩心理危機干預技巧、常見心理問題的應對方式等;心理情景劇參賽成員通過對給定沖突情景的續演,綜合運用朋輩心理輔導技能,展現通過朋輩互助達到心理協調的過程。大賽旨在鍛煉朋輩輔導成員的能力,廣泛傳播心理健康知識,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營造溫馨活力的陽光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