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杰/廣東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全面塑造人的品格和性格特點的重要手段。人的培養關系著國家、地區的發展未來,是一種前進過程中對人的品質的需求,是個人乃至社會對于價值觀念的一種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其中以人為教育對象的一種特殊而靈活的實踐活動,為人的培養貢獻大部分力量。
在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高校脫離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再單純教育學生正確的內容和知識,而是結合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從人的角度切實出發,探討、研究有關人的本質、人的性格、人的需要等問題,使當代的思政教育更加成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理論學術體系,為當代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深遠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主要基本內涵主要闡述了關于人的本質論,人的價值論以及人的發展論。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主要參與和主導者,同時社會活動也調動人的主觀積極性。在馬克思主義政治觀中,社會中的個體單位是人,人應當是所有政治研究中的主體部分。從這個層次來看,只有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采用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從人的角度出發,以人為主體進行關于人的培養與發展、人的思想與存在、人的本質與自由等問題的全面、深刻、系統的探索和研究,才能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科學依據,為其奠定理論基礎,對社會的價值需求具有現實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的驅動力是人的需要,只有將人的本質特征和人的需求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現實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人的本質特征和個人需求在根源上是相同的,而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人學經典理論就是以此根本原因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認為人的本質特征由人的需求向外體現出來,在這里,馬克思將人的需求分為三個階梯,即形成人的需求三階梯理論:第一階梯的人類需求是人的生存需求和生理需求,第二階梯需求是人的謀生或占有需求,第三階梯則是指人的全面發展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從這三階梯需求可以看出來,人的需求是分有層次地,且都是普遍存在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階梯的需求在人生活中普遍存在,且隨著人的年齡、閱歷、環境、地位的變化時時變動,這是由于隨著人的年齡增長和環境變動,人的思想,以及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人的生存階段都在不斷的變化,從而有了不同階梯的需求。可以看出,人的各種實踐性活動的原動力是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又是建立在長久存在的變動上的。不難看出,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對人的關注,需要深入關注對人的需求變換的關注。因此,將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作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推動力尤為重要,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是對人的需求研究的科學系統的理論體系,通過人學理論作為推動力,高校思想教育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需求變換,并根據變化進行實時的調整與教育,充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加強的學生真實需求的關注,將學生的實際活動與思想政治結合在一起,并且在學習思想教育知識后充分地應用在生活學習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得到落實,讓大學生的思想符合社會與時代的需要,這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真正的發揮了應有的效果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經典理論的探討本質上使對于人的探討,也就是關于人的本質、人的活動、人的價值、人的需要的多方面基于對于人的關注的探討。而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實效性不強、實用性缺乏、留于形式、主體不明確等弊端,歸根結底是傳統高校教育模式缺乏對學生的實時關注,講授內容不能符合學生的需要,知識無法為學生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成為一個難點問題,究其根本,問題在于過去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對“人”的關注。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正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點問題。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正是將“人”置于研究和探討的主體,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作為出發點時,當理解并在模式中應用了人學理論中的本質研究,自然也就解決了不能關注人的問題,其他上述提到的各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也將因為充分關注”人“的這一主題而被依次擊破解決。
當高校在以“人”為主要地位進行模式改進和教育教學的研究時,要考慮到人是以社會為依托的,也就是說人是社會人,脫離了社會對人進行研究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通俗意義上所說,人是一種社會動物且帶有政治屬性,人學理論就為高校教育提供了人本研究的邏輯起點。通過以”人“為主要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才能形成陽光健康的心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使大學生有一種獲得感,樹立起社會所需的正確價值觀。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中,對”人“的研究又是將其放在了社會背景中的,這就決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通過模式創新使大學生充分意識到人的階級性、歷史性以及社會性,讓大學生意識到社會中人的個體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關系之網上的節點,并通過節點所連的網體現社會關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提升人的素養。
關于人的價值論的闡述從社會對人的滿足和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兩個層面進行論述,兩者成辯證統一關系,人的價值論的重要意義在于幫助當代高校生能夠理解何為正確的人的價值理論觀,個人價值應當服從社會價值,如何利用強大的思想武器去抵抗當前信息滲透下的不良風氣,在國家和社會價值不受影響的前提下,考慮個人價值的實現。個人的作用力可以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社會發展的目標是滿足個體需求的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關于人的發展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幫助高校學生厘清社會價值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理解兩者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忽略學生的個人價值,剝奪學生個性化自由化全面發展的機會和成長空間,不顧及學生的正當利益都是當前遇到的情況中所不可趣的,應多注意人的價值多樣化表達方式。加強對受教育個體的個人價值的重視度,全面回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增長需要,給與自由成長的空間。隨著時代進步的步伐,人們開始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本位的合理性,愿意從培養學生獨立個性的角度研究出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健全人格,在符合社會價值引導下鼓勵個體價值實現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確保張弛有度。
從現實意義方面理解,人們是通過一系列的生產實踐活動與自然界產生聯系,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為努力實現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個性充分自由發展并全年展現出來。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倡導個性發展,使得學生漸漸形成一套自己的正確的判斷標準。當高校生面對實踐情況中,不應只顧及眼前的情況,需要培養自己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尺度和判斷標準以適應外界不斷變化的環境,探尋到更加適合自己全面發展的長足性的發展方案,實現個性發展與個人發展相輔相成。如果只顧及自己個性的發展和個性需求,那社會的發展將失去秩序,若完全統一秩序,社會千人一面,社會也會是乏味的發展。因此,保持個性,同樣需要堅持用正確的價值和標準處理個人、集體以及社會之間的關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式和標準來引導高校生,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和最終目標相一致。
馬克思主義中的人學經典理論以倡導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的發展,這同時是社會所需求的核心最高價值觀,也就可以認為達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標。此外。馬克思主義還指出了人類能夠實現最高理想與追求的基礎就在于人,只有人得到了全面的培養和發展,人的才能和潛質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應用出來,才能為最高理想的實現提供可能,也就真正意義地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種最高目標的重合性使得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更加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結合應用人學理論提供了更為可靠的理論依據。二者都以全面發展培養人為目標,在核心內容上十分契合,由此可見,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指導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實際應用意義。
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改革過程中可以以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為基點展開,這可以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解決以往存在的問題,真正將思想教育落在實處,為培養高校學生核心價值觀提供方向和基礎,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和理論依據。相信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經典理論的引導下,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會有全新的面目,使得思想教育課程達到預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