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平
陽高縣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
藝術界的不斷發展和革新需要下一代具備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才能達到的。素質教育強調綜合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因此,小學美術教師也不能忽視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創新能力。要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想象創造藝術品,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認可學生創新,從而使學生敢于創新、樂于創新,不僅促進學生大腦的發育,也有效發展學生的美術素養。
美術屬于藝術類科目,因此教師必須要具備嚴謹的教學態度,同時也需要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近年來,由于教育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忽視美術教學的意義,扼殺了學生對美術和畫畫的渴望,阻礙了創新思維的發展。美術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課程,教師要轉變不良的教育觀念,利用多媒體構建教學情境,并加強教學實踐。在情境中加強想象能力、在實踐中加強動手能力,從而促進創新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在創造藝術過程中敢于想、敢于做。
例如,在教學“剪貼組拼小村莊”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展示現實生活中的村莊景象,將房屋、田園等景物印在學生的大腦里,學生在大腦想象構建情境,再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想進行創作,基于現實的想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通過想象學生的“小村莊”各具特色。想象是激發學生創新不可或缺的條件,情境作為引導,實踐作為平臺,提供學生創新的空間,促進小學美術教學效率的提高。
何為創新?廣義可以說是創造出與眾不同的事物。但是創新也不是絕對的對和錯,就拿美術來說,每幅畫都是創新的一個代表,但是不同的畫有美、有丑。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不僅要構建情境給予學生想象和創新的空間,更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的創新,塑造良好的審美價值觀。教師可以在對學生創新作品的過程中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評價,既發掘創新中的不足,也樹立學生敢于創新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積極的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例如,在教學“滅火英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想象進行創新,設計新型的滅火裝備,整個過程中肯定有學生的裝備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教師就要給予引導,結合實際闡述事實,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敢于發明、敢于想象,對于符合實際的作品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通過接軌實際,使學生能腳踏實地的開啟創新之路,形成正確的創新觀念。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葉子,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每個學生在進入校園前經歷的教育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自然各項思維也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小學美術培養創新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因為每個學生對事物的創新方向是不同。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和思考的權力,學生在探索中找尋符合自己的創新之路,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還能發掘自身長處。
例如,在教學“營養早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不應該規定要畫哪些早餐食物,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畫出合理的營養早餐,不同學生的生活習性不同,自然聯想到的食物搭配不同,這時教師還要指引學生進行顏色填充,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創新使食物更具特色,栩栩如生。只有尊重學生的差異化,才能提高創新思維培養的效率和效果。
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構建自由、開發、和諧的教學氛圍也十分的重要,調查研究顯示一個人只有在放松的狀態下創新思維才會被打開。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要想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而小組討論法能符合上述的教學需求,在討論過程中自由發揮也能相互借鑒、相互學習。而且學生在小組中經常喜好表達與眾不同的看法,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紙杯變變變”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班級成員分成多個小組,讓每個小組用紙盒制作三個藝術品,在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思考和討論,能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在和諧討論的環境下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開拓思維,創新紙杯的用法。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給予指導,但更需要學生懂得自主探究和發現,這樣才能有效塑造良好的創新意識,創造出更多美好的藝術品。
小學美術課堂是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場所,每個新的作品誕生都意味著學生創新思維更進一步的提升。要想提高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教師首先要利用教學工具創建教學情境,并通過多動手、多動腦來加強想象力;還要對每個作品進行客觀地評價,阻止學生盲目創新,塑造良好的審美意識;最后還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需求激發創新意識,喚醒創新的動力源泉。學生具備創新能力,才能為日后成功的道路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