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岳琴
(楚雄師范學院 音樂學院,云南 楚雄 675000)
為了響應時代號召,我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全新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目前,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雖然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成果,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降低了教學的有效性,其中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對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在我國傳統文化快速流失、大眾文化意識淡薄的情勢下,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已是大勢所趨。對此,必須全面推進聲樂教學和傳統文化的高效融合,為傳承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驅動力。
我國傳統的民族特色文化、風俗信仰、地理特征等都在傳統音樂文化當中有所體現。每一首傳統音樂也是對應的時代的縮影,通過對傳統音樂進行分析和鑒賞,能夠從中總結出我國的民族特色。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風格和音樂形式,這也使我國傳統音樂的形式更具多樣性,傳統音樂文化的涵蓋面更廣。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不僅有利于學生繼承和傳揚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也有利于促進傳統音樂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創新。通過學習傳統音樂文化,學生能夠更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全貌,從而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揚下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能夠培養出滿足國家發展需求的綜合型優質人才,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僅僅是一方面,更需要進行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實現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在發展和演變過程中,一些糟粕的內容已經被剔除出去,保留下來的都是一些經典的音樂文化。通過對這些優質的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學習和鑒賞,學生能夠逐漸體會到傳統音樂的魅力,不僅能夠達到開拓視野、陶冶情操的目的,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學生在藝術方面的造詣。另外。通過學習一些歷史價值較高的音樂作品,學生也能夠從中感受到我國民族精神的綿延不息,從而讓學生更加認可我國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中華民族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音樂種類,傳統音樂是其中的一種。高校的聲樂教學體系當中,教學內容普遍比較單一,學生能學到的東西少之又少。另外,由于西方的音樂和我國的音樂相比較為成熟,所以在教學當中,通常以西方音樂為主要題材進行教學,然而這種教學的形式意義更強。西方的音樂形式和我國的音樂形式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難以和我國的文化相融合,也難以引發學生們思想上的共鳴,這種情況導致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水平處于嚴重滯后的情況。將聲樂教學和傳統音樂文化相融合,使高校的音樂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并且提升了音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的學習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聲樂的積極性,進而提升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水平,并且能保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實際的聲樂教學當中,很多高校和教師都沒有意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不夠全面,這種情況下,學生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和學習也會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在一些西方音樂的影響下,學生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就會更加淺薄。所以,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勢在必行的,教師需要帶有目的性地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類型和特征。
在開展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傳統音樂文化在教學課堂上的應用,為學生普及傳統音樂文化的特點,從而讓學生領悟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利用傳統音樂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激情,讓學生了解每一首傳統音樂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通過將傳統音樂和民族風俗習慣、地理特征等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更直觀地展現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民族文化觀。
傳統音樂文化不僅使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具多元化,也為現如今的教學事業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素材。因此,高校的聲樂教師也有更多的選擇去設計和開展聲樂教學,在此基礎上,需要合理的選擇相應的教學素材。選擇的傳統音樂文化必須能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也能夠滿足聲樂教學目標的要求。
首先,教師需要熟知學生的心理,從而對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接受程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教學過程也需要循序漸進,先幫助學生明確傳統音樂的曲調和節奏,逐漸在傳統音樂當中滲透傳統文化,避免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反感,確保傳統音樂文化能夠對學生產生長時間的熏陶。另外,需要結合學校的聲樂教學現狀進行選擇,保證聲樂教學能夠對提升學生的聲樂水平有所幫助,過于盲目的選擇聲樂的教學素材反而會使教學課堂更加無序。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和當地文化特色有關的傳統音樂文化,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聲樂的積極性,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特點,讓學生的心理產生一種自豪感。
音樂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種主要途徑,每一首傳統音樂當中都蘊含了作者的真情實感。為了幫助學生真正體會到傳統音樂作品中飽含的情感,需要對音樂進行逐步剖析。首先需要讓學生傳統明確音樂的曲調節奏,讓學生對音樂的整體走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需要為學生介紹傳統音樂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物簡介,從而讓學生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文化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最后,通過對該首音樂的反復演繹,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進而幫助學生逐漸領悟音樂當中所蘊含的深刻情感,提升學生對傳統音樂的鑒賞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春江花月夜》這部音樂的時候,在正式的教學開始之前,需要收集一些有關這首音樂的歷史資料,在正式上課的時候為學生介紹當時的文化背景,對這首音樂的內容進行剖析,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和音樂近距離接觸的情景,有利于引發和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幫助學生更快速、更透徹的掌握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
為了提升聲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創新,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對學習聲樂的熱情。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聲樂水平和教學目標選擇正確的教學模式,靈活的對教學模式中的弊端進行相應的調整,給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從而提升聲樂教學的效果。如翻轉課堂、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都能夠在聲樂教學當中發揮比較理想的作用,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能夠帶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在高校的聲樂教學當中滲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元素,首先需要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即教師本身具備傳統音樂文化感知和鑒賞的能力,具有比較高的音樂素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學服務和更專業的教學指導。首先,教師需要對傳統音樂當中所涵蓋的歷史文化有整體的認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繼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另外,教師需要具有敢于創新、勇于嘗試的精神,不斷挖掘和探索更高效的教學手段,為提升聲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高校需要加強對聲樂教師的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專業的教師講座,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式,從而為學生的聲樂學習提供更大的幫助。
目前,我國的信息技術水平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各個行業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工作當中應用信息技術也無可厚非。比如,當下教學中應用范圍最大、頻率最高的多媒體技術,通過實踐也可以發現,利用該項技術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開展聲樂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經典的傳統音樂,營造一種舒緩優雅的音樂文化氛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認識傳統文化,體會到傳統音樂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片、視頻等進行整合,以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帶給學生更加清晰真實的體驗感,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當中,進而提升學生的聲樂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聲樂教學課堂上融入傳統音樂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于發揚和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避免傳統文化的流失,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建設提供更多的優質人才,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