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振宇
傳統媒體的訪談節目在經歷由興轉衰之后,以網絡媒介為載體的訪談節目迎來了百花齊放。無論是架設在攝影棚中的傳統訪談節目形式,還是以動態場景變化為表現形式的節目形式,都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隨著節目如春筍般出現,市場中逐漸出現了節目內容單一、同質化嚴重、話題庸俗無意義的病態訪談節目。在此情況下,《僅三天可見》的爆火,為業界的轉型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僅三天可見》是由騰訊新聞出品,國內首檔明星社交實驗節目,節目播出數周后收獲了驕人的成績。該節目自2019年10月29日上線到第一季完結,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6.2億,全網播放量逼近3億;其中單期最高播放量突破5000萬,平均播放量接近3640萬。
呼應性片頭的導入效果。傳統訪談節目大多以直接介紹嘉賓個人信息為片頭導入節目內容。與之不同的是,《僅三天可見》每期片頭都是針對不同的嘉賓精心設計的,由模糊到具體,產生呼應性的效果。在第五期的片頭,通過講述1926年發射的第一枚液態燃料火箭在56米之外的菜園墜落,呼應出采訪嘉賓為火箭少女101成員,采訪地點為菜園。在第六期的片頭通過講述西雙版納的植物種類多樣,呼應出將與采訪嘉賓周一圍在西雙版納的植物園完成三天的采訪。呼應性的片頭不僅給觀眾留下了懸念,引發觀眾對于本期嘉賓的好奇,而且巧妙地將其與節目內容恰如其分地連接起來。
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僅三天可見》一改單純以第三者視角去了解被采訪者的方式,直接以觀察者姜思達的視角,記錄下與被采訪者相處三天的真實經歷,通過手持錄像的方式,給予觀眾更多“真實感”的建立,讓受眾能夠從“真人秀”的“秀”中剝離出來,更為深入清晰地了解到明星嘉賓的秉性和心態。從錄制場景的角度分析,整季的節目沒有到專門的攝影棚去進行采訪,而是常見的“棚內”采訪。采訪由隨行采訪和座談采訪相結合,座談采訪的場景是與明星嘉賓相關的生活場景,讓被采訪者能更加輕易地表現出真實的自己,達到采訪的最終效果。
片尾留白式的開放性提問。《僅三天可見》節目創新性地使用以嘉賓與主持人互相詢問三個問題,其中答案兩真一假的趣味玩法來結束節目,極大地增加了訪談類節目中的趣味社交元素。姜思達非同尋常的提問不按常理出牌,讓嘉賓表現出一絲難堪,而這些難堪并不蘊含惡意,恰恰是觀眾想看到明星嘉賓面對棘手問題時,表現出束手無策的真實心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節目組所營造的“社交實驗”的概念。
談話節目的“場”式傳播。以網絡為載體的網絡談話節目,其自由開放的程度相對較寬,因此給予網民更多與節目之間進行互動的自由空間,提升了交流的互動性。而在節目傳播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談話場,不僅包括主持人和嘉賓之間的人際傳播形式,而且還展現出節目與受眾之間的大眾傳播的形式。對于“場”的理解,大致可以分為空間建構、時間建構、人物建構、話題建構等,而多層交際場則將各類的談話場域相結合,共同營造出多層交際場疊加的談話場。《僅三天可見》協調地將各種場域相結合,進行特定空間的關于話題交流的人際傳播。
談話場:生活場景+特定場景。節目談話場的建立不是固定的,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僅三天可見》有一個為期三天的故事邏輯,大部分表現內容為姜思達與明星嘉賓的生活記錄,因此由生活所建立起來的談話場是無處不在的。這一部分表現的內容更多的是較淺的問題邏輯,另一部分是為了深入采訪所建立起來的特定訪談場景。例如,第五期訪談火箭少女101楊蕓晴是在安靜的菜園,這與之前的生活場景是有所不同的。這樣的特定場景,會使被訪談者慢下來,敞開心扉聊一聊深刻的內容,揭開觀眾對明星嘉賓的好奇,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因此,生活場景和特定場景是相互補充的,從而帶動觀眾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實現訪談的最佳效果。
交際環境的疊加:導演與姜思達+姜思達與明星嘉賓。節目的交際環境是疊加的,姜思達所扮演的角色,既是采訪者的角色,同時又是被采訪者的角色。在每一期節目的開始,導演會采訪姜思達此次采訪的目的和期待的效果,并且根據姜思達與明星嘉賓相處的過程,間斷性地構建與姜思達談話,問其感覺和態度的變化,因此建立起第一層的交際環境。在節目中姜思達與明星嘉賓三天的相處,伴隨式的談話從而建立起第二層的交際環境,再一次地體現了節目倡導的“社交實驗”的概念。
節目形式:訪談+真人秀。國產真人秀對國外優秀節目的借鑒、模仿始于2002年,經過近20年的發展,隨著節目制作理念的演變,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生產過程已經從單純借鑒節目樣式,被動改編以適應本土化需求,發展為系統學習節目制作流程。如果說“人”是它的核心,“真”是它的特色,那么“秀”就是它的手段,所有的真實必須通過虛擬的規則來完成。
《僅三天可見》巧妙地將訪談本體與真人秀的表現形式相結合。在節目中,鏡頭盡可能地通過第一視角真實地還原明星嘉賓的真實生活,無論是生活狀態還是工作狀態,給觀眾呈現的都是第一手的信息和畫面。整個三天的記錄是完整的,展現出來的故事線是連貫的,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姜思達與嘉賓的內心情感的交流和變化,到節目片尾的“三問三答”再進行價值和思想的交換,輕松地將訪談融入真實的記錄過程中,提高了訪談內容的豐富性。
節目訴求:真實情感的雙向互動。“情感互動”是指互動雙方從心理層面所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交流狀態。主持人和嘉賓不能單純地僅靠外在的情緒表達,例如生氣、高興來進行交流,而是應該在精神層面加強對彼此的認知,對某件事的認同。主持人進行“情感互動”,不僅可以把控被訪談者的情緒,而且還可以發揮激活訪談現場氣氛、激活嘉賓的話題興趣點的作用。
《僅三天可見》中姜思達與明星嘉賓三天的相處是平等的、真情的,隨著接觸時間的加長,雙方呈現的狀態和談話內容都極具真實性,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真人秀”中“真”的需要,同時也達到了與觀眾之間的情感共鳴。姜思達往往會與嘉賓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從而進行思想的交鋒。
節目品牌:獨具一格的選題策略。品牌塑造,是指給品牌以某種定位并為此付諸行動的過程或活動。品牌塑造是一個系統長期的工程,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內容。
在這個信息化和媒介種類繁多的時代,受眾每天可以獲取的信息鋪天蓋地,想要在網絡媒介環境中生存,急需建立起節目品牌。《僅三天可見》節目旨在由姜思達與明星嘉賓共同度過三天,通過姜思達的觀察和訪談,互相建立起對彼此的認識和情感的信任。沒有邀請流量明星說明節目并沒有想要通過流量達到節目爆火的想法,相反是深入探尋每一個明星嘉賓的內心,講好每一個被訪者的故事,形式新穎,的確是一種新穎的嘗試。
節目傳播:傳播渠道多樣化。傳播渠道的選擇對網絡談話類節目傳播成效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以網絡為媒介的網絡自制節目有著先天的優勢,通過大數據可以掌握受眾的收視喜好,滿足受眾的收視需求,達到最終的傳播效果。《僅三天可見》借助年輕化的社交媒體,如騰訊新聞、騰訊視頻、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聯合作用,拓寬傳播途徑,吸引潛在用戶,提升節目品牌。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不僅依賴多元化的客戶端開展傳播,而且在整片之外,依托節目花絮、幕后爆料等內容創作創意短片,從多元化的角度實現流量聚合,提升網絡訪談類節目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僅三天可見》開通了多條互動渠道供觀眾進行反饋,視頻網站的彈幕、評論,自媒體平臺的留言,社交媒體的話題討論都成為節目獲得觀眾信息的渠道,通過與受眾的互動在下一期的節目中進行改進,為觀眾提供舒適的觀賞體驗。
在網絡媒體發展前景興盛的背景下,依托網絡媒介的網絡自制訪談節目擁有先天的優勢,打破了傳統媒體在內容選擇和話語體系上的束縛。《僅三天可見》做出了新穎的嘗試,對于日后的訪談節目做出了啟示,開辟了獨特的創新路徑,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值得引發思考。目前網絡媒體對于訪談節目的創作也展現出極大的興趣,從泛娛樂化的狀態下剝離出來,轉向垂直化發展,商業價值也進一步被挖掘,網絡自制訪談節目如何能夠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和建構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