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魏書亮 姜 文
(北京師范大學校史研究室 北京 100875)
始自清末,貫穿民國,成于新中國的國語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現代通行語言的建立和推行,在中國現代學術史、文化史、教育史上,影響廣泛,作用深遠。20世紀20—30年代是國語運動奠基立標的關鍵時期,許多名師大家為之嘔心瀝血,開展了注音字母修訂、國音標準調整、漢字簡化、國語羅馬字制訂、國語改革成果推廣、中國大辭典編撰等一系列工作。這其中,錢玄同和黎錦熙是兩個全程、全面參與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努力和合作是國語運動取得階段性成就的關鍵因素。
錢玄同、黎錦熙長期共事,都是五四運動前投入國語運動的。1916年,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在北京成立,黎錦熙是發起人之一,錢玄同次年也成為研究會的會員,這是他們正式交往的開始。1918年,教育部國語教科書編輯會議在北京高師召開,錢玄同被推選為國語教科書的編輯主任,而黎錦熙此時是教育部編撰處的編審員。1919年4月,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黎錦熙是教育部指派會員,錢玄同是教育部直轄學校推選會員。二人均為國語統一籌備會的常駐干事。1920年,黎錦熙受聘到北京高師國文系任教,二人又成為同事。1923年,錢、黎與趙元任、劉復、汪怡、林語堂等11人,組織“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共同研制國語羅馬字,后因在京的六人常在一起商討,自稱“數人會”。1925年,為反對時任教育總長章士釗復古讀經的主張,二人攜手創辦《國語周刊》雜志。1928年,北平大學區掛牌成立,北京師范大學改稱國立北平大學第一師范學院,黎錦熙曾出任院長,錢玄同則為國文系主任。同年,原“國語辭典編撰處”擴展為“中國大辭典編撰處”,設在中南海西四所,錢、黎均為總編纂。1931年,北平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學院并入北平師范大學,黎錦熙擔任文學院院長,錢玄同仍任國文系主任。
錢、黎皆以卓越的研究成果,為國語運動的開展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五四運動以后,錢玄同由青年的領袖、思想啟蒙的導師轉向學問家的追求,他以文字音韻學為主攻方向,把大部分精力傾注于文字改革事業。他的文章如《中國文字形體變遷新論》(1919)、《漢字改良的第一步——減省筆畫》(1920)、《注音字母與現代國音》(1922)、《歷史的漢字改革論》(1927)、《國語羅馬字的字母和聲調拼法條例》(1927)、《〈廣韻〉四十六字母標音》(1929年)、《古音無“邪”紐證》(1932年)、《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1934)等著述,均從音韻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處著眼。他的著作《文字學音篇》在講授中不斷得到完善,《音韻學》《國音沿革講義》也成篇為文。黎錦熙的全部身心都在“大眾語”和“大眾語文”的規范和推廣上,相繼出版了《國語學講義》(1919)、《新著國語文法》(1924)和《國語運動史綱》(1935),他編撰的《國語四千年來變化潮流圖》(1926),在美國費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獲得獎章獎狀,產生了國際性的影響。這些成果對于國語運動的開展,有著直接的參考價值和推動作用。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1920年頒布《國音字典》,初等小學國文科改國語科,純用語體文。這與他們的提案、參與甚至主持密不可分。1928年,“數人會”研制的《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獲國民政府大學院的批準。1935年,錢玄同選編的簡體字譜告成,通過對其擇選,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簡字表”。黎錦熙主選的“注音漢字”也開始鑄模試行。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的工作,于1928年后逐步推開。
錢、黎在長期的工作中,問學相長與真誠合作。翻檢錢玄同的日記可以看到,從1920年起,他“訪”“約”“雅”“騙飯”“賞飯”的眾多朋友和同事中,以黎錦熙為最多。從1929年起到抗戰前,錢、黎經常是天天見面,幾乎無話不談。黎錦熙用“雅座馳清辯,華燈欲上時?!匦琳勑αT,步月下階墀”和“來時斜日掛樹,散時皓月當空”來描述兩人之間的深入交流與親密友情。他們的思想、觀點,特別是在國語統一、文字改革的大方向上有很多契合之處。錢玄同對白話體做文章的主張最力,黎錦熙大力倡導在中小學推行國語課。國語教科書能夠在錢玄同執教并擔任董事的孔德中學率先試行,就是二者默契的一種結果。錢玄同曾在日記中記道:“我近來擬有用發音學字母做漢語字母與注音字母對照之表……日前抄寄黎君,他今天對我說完全贊成,而且希望于制定注音字母草書的委員會中將此事提出,與注音字母并用,這種辦法我自己是很贊成的……?!边@種思想和主張暗合的情況還有很多。二人也會因學術觀點和思想主張的不同,時有交鋒。例如,錢玄同認為,國語“決非‘本國先行標準語’一義所能包括;最重要的有‘統一國語,研究方言,制造音義’三義(‘改古文為白話文’亦是一義)”。在黎錦熙看來,“國語”是“一國全民族大多數的人同時彼此都能聽得懂、說得出的‘普通話’”;就文字工具而言,國語運動包括規范和推廣“簡體字”“注音符號”和“國語羅馬字”等一系列工作。然而,這并沒有影響兩人在推進國語運動一系列問題上的求同與合作。針對國語定音標準的“京音國音兩派之爭”,錢玄同原是反對“京音”派的,與黎錦熙的主張并不一致,但錢玄同最終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不護己見”,擁護了“京音派”的主張,促進了語音標準“合理而有效的路線”的確立。1934年,“拉丁化新文字”的主張方與“國語羅馬字”的主張方激烈論爭,在捍衛“國語羅馬字”的策略上,黎錦熙受到了錢玄同的批評,二人最終本團結的立場一同“堅壁清野”,將精力投入“急切有效的工作”。事關國語推行和文字改革的不少提案,不少是錢提黎署或黎提錢署,或兩人合署。
二人在學術專長和性格特點上,互補互助。在音韻研究上的錢玄同,與在文法研究上的黎錦熙都是當時的翹楚,二人相互援引、彼此借重,堪稱雙劍合璧。中國大辭典的編撰,錢主字形與字音,黎主字義與詞類,算是相得益彰。為方便印刷識字課本和民眾讀物,錢擔任漢字簡體字的選定編輯,黎負責注音漢字鑄印銅模的設計,他們“相期做沮倉”,彼此以作文字改革的沮頌和倉頡期許。錢言辭憤激、脾性躁急,“勤”“恒”不足,但創見多、主意大。黎處事周全,行“龜德”精神,主“快快兒的慢慢走”,能任重且不辭道遠。1935年8月后,二人更將主要精力集中到編撰大辭典的工作中。
1937年7月7日夜,豐臺日軍炮轟盧溝橋,中國軍隊反擊,全面抗日戰爭打響。當月中旬,待戰事稍緩,黎錦熙便應開封、長沙暑期國語講習會之約,只身離開北平師大和大辭典編撰處,南下為河南和湖南兩省中小學教師講習國語。作為國語講習會的部聘講師,這是每年暑期的常規任務。然而,這一動身,竟是與北平的9年隔別。
黎錦熙南下的行程頗為周折。因平漢鐵路中斷,要繞道而行,“雷車電馳過津沽,便向青徐轉汴都;大好河山紛過眼,可憐故我勝今吾”。戰局的變化,超出了黎錦熙的預料。7月28日,二十九軍從前線撤退,8月8日,北平陷落,文化古都遭遇兵燹。7月29日,日本連續轟炸天津,不久,天津陷落,平津局勢失控?!捌呤两窈平?,故都文物亦淪胥;塵封幮積三千卷,雁斷魚沉一紙書。”對于眼前的局勢,黎錦熙由失望一度變為絕望,北平積累的大量材料、大批書籍去向不明,家人也下落不明,“未識何時得返燕”,他自忖從此將過流浪的生活。
8月初,黎錦熙由開封輾轉到了長沙。湖南為黎錦熙的老家,長沙是他中學、高師讀書并工作過的地方。黎錦熙南下后不久,北平師大校長李蒸帶領幾位同仁,歷險到南京與教育部接洽,運作北平師大的保存事宜。黎錦熙講習之余,也受命在南岳為北平師大物色遷入地。9月初,黎錦熙得知北平師大將與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合組為西安臨時大學,家人也從北平脫險回到了湖南?!澳闲夼@衰病,東集朋僚失主張;贏得西遷抗前敵,燕云岳樹兩茫茫。”能夠遷陜、服務抗戰,黎錦熙既擔憂又期待,“東南無樂土,西北是金湯。”“書生救國原多術……休憑赤手說徙戎?!?/p>
去往西安的行程充滿艱險。戰爭初期,日軍瘋狂進攻,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1937年底,長江下游大片地區燃起戰火,中原形勢也異常危急。武長鐵路幾無車可乘,長沙到武漢,只能走水路,黎錦熙乘坐的小火輪上,“懸榻如層鱗”“充鼻盡煤炱”。由漢口到了鄭州,黃河對岸已成為前線。鄭州向西走,也步步驚心?!皻⒎ヂ曋新勦嵚?,戰報又失杭州城;濟南焚市當清野,三日兩都驚潰崩。夜行過洛烽不起,曉聽入關角正鳴?!边@樣,從12月17日走到12月28日,終于到了西安。
1938年4月,西安臨時大學南遷漢中,改稱西北聯大,分散在城固、南鄭、沔縣三縣辦學,黎錦熙又隨遷到了城固。 “攘夷武仗三千虎,建國文憑十八龍?!贝藭r的黎錦熙,在艱困的環境中仍不失樂觀,詩中將他念茲在茲的國語事業與學校培養抗戰人才的緊迫任務、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宏偉基業聯系起來。
相對于黎錦熙的顛沛流離,錢玄同選擇了在北平留守。人過中年后,錢玄同的身體一直不好。1926年,因病向師大請假半年。在他的日記中,常常見到對于頭暈、胸悶、四肢無力、不消化、失眠的描述。高血壓癥、血管硬化、神經衰弱困擾著他,工作問學之余,吃飯、洗澡、看醫生是錢玄同的三件大事。1935年,又患上視網膜炎,“看東西不清楚,寫字歪斜,伏案工作,每次總不能超過一小時”。
1937年7月29日是北平學人格外煎熬的一天,二十九軍的撤離,“何去何從”成了大家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我們都是‘南人’,只有回南方去了!”這是錢玄同7月30日向魏建功吐露的心跡,而此時他的身體狀況是,“現在走一步路都駭怕!”
西安臨時大學和長沙臨時大學設立后,各組建院校的北平學人陸續西行和南下,錢玄同談得來、信得過的朋友中,黎錦熙、沈士遠、胡適、魏建功、朱希祖、許壽裳都已離開。一般的朋友和同事中,有不少要么已經離開,要么正準備離開,喜歡熱鬧、雅談的錢玄同常感苦悶。11月16日,得知有人回北平保管師大校產,他一度情緒大好,購書、寫論文并找人鐫刻印章。12月6日,收到李蒸從西安的來信,得知黎錦熙將到西安,并催促他到臨大報到。他也動過離開的念頭,但限于身體條件,只能作罷。北平師大同仁對他的能夠到來是充滿期待的,1938年度,西北聯大一直為他排著音韻學的課程。校方還特意為他給假一年,由老友黎錦熙為他代課。
留平期間,面對日偽的誘使,錢玄同堅決地表達了對日不合作的立場。京師大學堂時期的日本教習服部宇之吉,回國后服務于日本的侵華活動,他的兒子 “小服部”來北平,依托父親的老關系聯絡北平學界名人,輾轉找到錢玄同,錢玄同堅決地給了閉門羹。1938年2月,日偽主辦“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邀請函送到了錢玄同的家里,他以“錢玄同回南去了,沒有在家”,當面將信函交還。對待同事和友人,在事關民族大義的政治立場上,錢玄同的表態明確而堅定。他寄語西遷的同仁,“絕不汙偽命”。他雖和錢稻孫有叔侄之親,和周作人等有同好之誼,但絲毫不受他們的政治影響。周作人談到這位諍友,“我最覺得可感,雖或未能悉用,而重違其意,恒自警惕,總期勿使他太失望也?!惫嗜艘咽牛元q在耳,周作人的“愧不當初”應該是痛切而真誠的。
能夠表現錢玄同政治信仰和情感寄托的,還有他在朋友圈中使用的“名”和“號”。1937年8月底,錢玄同向友人表示,“想添一個俗不可耐的雅號,曰鮑山病叟?!滨U山位于錢玄同的出生地浙江湖州,是他“先世六世祖發祥之地”。當年的11月,他囑咐魏建功為他刻“錢夏玄同”一印,聲名“余之名今后定為‘名夏,字季,號玄同、疑古、餅齋?!卞X夏是他青年時的曾用名,對于使用此名,他曾解釋為 “因睹青年無愛國心,咸務變夏于夷,毅然以明種姓為己任”,遂改名為“夏”。對名號的慎重,體現了他多病困居的思鄉情結和民族本位的愛國品格。
戰爭的曠日持久,阻斷了錢黎的交往和合作。1937年7月17日,也就是錢黎分離的前夕,兩人還一起為北平師大擬定入學試題,預備暑期招生使用。黎錦熙的南下講學,也是原定的工作安排。利用黎南下的機會,兩人還打算繼續向南京方面為大辭典編撰處爭取支持。分離竟成永別,這是他們怎么都料想不到的。
戰爭的慘烈,也是兩人所難以想象的。按照國際慣例,對教育、文化機構自覺給予保護,是占領方的責任。日軍卻是逆人道而行的,轟炸天津時將南開大學夷為平地。轟炸南京時,將中央大學作為目標。中國大辭典編撰處命運難卜,1938年下半年被偽政權接收,絕不“汙偽命”“做漢奸”的錢玄同便不再往中國大辭典編撰處行走。
沒有黎錦熙等在京,錢玄同知音乏人,“生根”與“雅談”少了許多。他的生活單調,對夫人、子侄的牽掛占了日常生活的大部。他主要的學術工作,變為“在家理書”“去孔德理書”,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對劉師培遺書、章太炎講義的搜集整理上。事關國語問題,他幾乎無人可與深談,也不再公開發表創見。1939年1月17日,錢玄同因突發腦溢血與世長辭。他最后的一篇日記記于三天前,“燈下取《國音常用字匯》之字典部首索引弄之”,再前一天“檢出劭西以前交來之郭子衡:《百部字典草案》”圈讀。這仿佛是去世之前的一次回光,映照出他對黎錦熙友情和兩人共同期許的文字改革事業的割舍難離。
從1937年7月到1938年的4月,黎錦熙多是在路途輾轉的顛簸中度過。脫離開大辭典編撰處,“關于文字、聲韻、戲劇、小說考證等‘副產品’論著二百余種……三百多萬張資料卡片”,他的大眾語研究沒有了憑借?!捌皆⑿碌降摹秴矔伞贰笔湃邕h水,雖有“分編國音新韻十八部”的雄心,但只能是幾年后的打算了。他把學術精力轉向了地方縣志,先是“倡議并組織國文系師生,為城固縣修地方志”,以后又陸續修了《宜川縣志》《洛川縣志》《黃陵縣志》。1940年出版的《方志今議》,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性著作。
天各一方的兩位摯友相互牽掛,在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錢玄同多次在日記中念叨老朋友,“知劭西臥病于長沙湘雅醫院,其眷屬寓長沙,非寓湘潭老家也?!薄耙娵课餍?,云已抵豐鎬?!薄鞍碛雄恐督B懷來,云其父名珍惠。”雖數語寥寥,但對老朋友的關念深深入心。錢玄同逝世的消息經輾轉到城固,已是3個月之后。1939年5月,城固舉行了隆重的“錢玄同先生追悼會”。黎錦熙獻上的長聯是,“去歲咱們應當紀念獻廷,誰知三百年間,挺生的文字革命專家,又成騎鶴! 昨春先生仍復改名錢夏,那料兩千里外,正是這漢水發源地,便與招魂!”對老朋友的仙逝,表達了深切的哀痛。此后,他還專門做了《錢玄同傳》的長文,以詩論交?!柏ポd論交久,相期做沮倉;宏圖不藉武,遠略在吞洋?!彼麄兿嘧R相交二十多年,相互勉勵以國語推行、文字改革為終生的事業,努力做新時代的沮頌和倉頡,“利用世界較通行的字母,來給本國的語言和教育服務?!薄昂五醾餍请E,哀哉勢已孤!”“創業未半,遽隕將星”。這是黎錦熙對痛失老友,國語事業難以為繼的感嘆。
需要說明的是,1935年7月,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改稱國語推行委員會,在此后的幾年時間里,受戰爭的影響,國語事業停滯。1940年7月,國語推行委員會在重慶恢復活動,成立的“全國方音注音字母修訂委員會”,由黎錦熙、盧前、魏建功任委員。從這一年起,黎錦熙重又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字改革事業中。此時,二三十年代國語運動中的骨干力量和活躍分子,不少已經人生謝幕。而抗戰的烽火,仍在阻隔幸存者的交流與合作。中國辭典編撰處戰后恢復中國大辭典編撰處的原名,新中國成立后曾附設于北京師范大學。
對中華民族來說,日軍侵略造成了深重的文化災難,整個國家的教育秩序、文化生活和學術生態都因之受到嚴重的摧殘。戰爭造成了平津高等教育機構形體的分離、精神的分散和學科的分割,教育文化界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呈現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聯合推進的重大文化工程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戰火的摧殘。錢、黎戰爭時期的生命動態,他們共同推動的文字改革事業,今天看來,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和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