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建媛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自2019年底投入商用以來,以其高速率、大容量、低延時等優勢為用戶提供了良好的體驗。5G技術結合物聯網呈現出萬物互聯,這表明物聯網應用將在5G技術推動下實現突破,萬物可被數據化、被監測,物與物之間可以實現智能互聯,物與人也可以實現多種方式的互聯。具體表現在垂直細分領域呈現出莫大的優勢,如在教育行業開展的平臺直播進行沉浸式體驗授課、遠程醫療技術、汽車產業生產等。除此之外,5G技術的應用勢必以其獨特的優勢改變傳播的路徑,改變傳媒生態。根據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的視頻用戶已達8.88億(包含短視頻用戶),其中短視頻用戶占據大部分高達94.5%。5G遇上短視頻在當下媒介生態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視頻表達成為主流。5G技術高速率的傳輸能高達4G的一百倍,大容量、低時延為海量傳輸數據提供保證。在此技術的支撐下,我國的手機通訊三大運營商調整以往的消費套餐策略,迎來方便海量數據快速傳播的“不限流量時代”,這為短視頻的突破發展提供可能。不同于以往2G時代的文字表達,4G時代的圖片、語音表達,5G時代因其支撐技術的強大,加之背后云計算、人工智能加持,VR、AR的深入作用已逐漸形成視頻社交的新方式。
2019年年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線國家級首個5G新媒體視頻軟件——央視頻,它基于“5G+4K/8K+AI”進行全方位、高清晰度、高流暢性的綜合呈現,這是總臺在短視頻領域的嘗試和初探。商業性的新媒體資訊平臺如“一條”“二更”“梨視頻”從興起之時便強調以視頻表達新聞的理念,在短短的幾十秒到幾分鐘的視頻之內,輔之旁白和字幕,用戶便能清楚感知視頻傳達的主要信息。一鍵式的分享將用戶作為互聯網節點進行大范圍傳播,以抖音為例,《2019抖音數據報告》顯示抖音日活躍用戶超出4億之多,正如抖音的口號所標榜的“記錄美好生活”。從中不難管窺出市場上的短視頻平臺日益呈現出“底層化”“平民化”的特質,人人皆是信息的創造者,隨著強大的技術支持,日常生活的視頻化表達也逐漸成為時代主流。
5G時代的到來,數據的傳輸和清晰度問題得到解決,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加之告別“流量時代”帶來互聯網沖浪歡愉,用戶“狂歡”心理得到滿足,準入門檻下降,把關人的標準放寬甚至漸離。如果說央視頻、人民視頻是精英表達,抖音、快手等便是平民的表達,上世紀伯明翰學派致力于研究的失業者、城市青年問題在抖音和快手這類的短視頻平臺得到海量的呈現,天然形成了一個大數據庫,為國內外學者研究中國當下的社會問題諸如貧富差距、城市現象、大學生現狀等提供多樣、多元的數據樣本。短視頻較為真實地呈現了社會的發展狀態,目前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臺已然成為國家形象呈現的一面鏡子。強大、多元的視頻信息打破了以往“圖文時代”的理解壁壘,改變了以往閱讀、傳播和信息的生產方式。央視頻式的精英書寫和抖音式草根書寫致力于打破西方刻板印象,是努力講好中國故事最好的實踐。
短視頻發展現狀。隨著媒體融合進入下半場,上半場所激活的個人入場轉變為對互聯網資源的重新配置,呈現出技術賦權,聚焦于用戶的數字化生存和智能化生存。各大視頻平臺推出引人入勝的制作模板,短時間內資本的快速進入,帶動了整體行業的爆發式增長,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呈現野蠻生長的態勢。
技術賦權,后真相時代信息難辨真偽。5G時代萬物皆媒,自媒體的繁榮擴展了草根平民的自我表達渠道,互聯網的發展模糊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界限,技術的“神話”是滿足受眾“表演”的必要條件,角色轉變讓其瘋狂地享受技術帶來的紅利。終端設備的易獲得性,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短視頻平臺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效帶來的沉浸式的體驗使大眾瘋狂入駐。以往組織化、精英化的表達空間被社會化、草根化的表達所擠壓,但UGC的表達缺乏專業性,短視頻表達不同于以往圖文式表達,信息可獲得性大大提升,對受教育程度要求降低。大眾媒介素養低下背景下進行的技術“狂歡”,以致于虛假信息頻發,形成情緒先于理性和真相的“后真相時代”。
內容同質化,文本盜獵現象嚴重。當下短視頻呈現內容同質化的特點。短視頻平臺為積累資本、吸引潛在用戶入駐增加已有用戶粘性,創建了短視頻文本話題、視頻配樂專區和拍攝模板。用戶通過簡單易得的資源便可以進行視頻的再創作,進行“文本盜獵”。文本盜獵是亨利·詹金斯提出的理論,通俗來講就是通過對原有文本進行的二次創作。具體而言,抖音、快手等用戶通過平臺所構建的現有表現模型提供一個“原文本”,這一行為大大加強了用戶黏性,德賽都比喻下的“游牧民”(受眾)向不同的文本挺進,卻仍然保持對原文本的鐘情。長此以往,用戶的原創熱情受到挑戰,成為新時代的“沙發土豆”,被麻痹在短視頻的重復而虛假狂歡之中。
運營管理能力弱。短視頻不能短監管,面對當下短視頻內容雖然迎來發展的井噴階段隨之帶來的內容同質化、知識侵權問題,賦權UGC語境下平民創新不足,信息過載帶來的信息窄化,短視頻變成了各種資本積累的博弈場,頻頻導致“未成年觀看直播過度打賞”、主播衣著暴露、語言媚俗化等問題。然而用戶群體的泛化,商業性質的短視頻平臺管理能力參差不齊,需要國家法律法規加強把關和監管。
5G技術結合互聯網連續廣域的覆蓋,加強了人與物之間的聯系以及物與物之間的連續。結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在技術層面為短視頻發展提供前進的驅動力。告別圖片和文字時代,短視頻在社交領域的互動性加強,成為社交的主要方式。究竟短視頻未來會走向何方,筆者嘗試提出以下幾個發展路徑。
短視頻與長視頻“雙向驅動”。短視頻一般是指10分鐘以下在新媒體平臺載入,適合在移動場景中休閑狀態下播放的視頻。因為時長的原因用戶往往在短視頻觀看下更注意娛樂性質的內容,而長視頻則承擔了深度挖掘信息的責任。然而5G技術低延時、低損耗的特點要求信息傳輸更為迅速,這就對信息把關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如何做到“快、準”兼顧?短視頻可以呈現一個內容提要的功能,其具體深度和精度的內容則由長視頻進行呈現。長、短視頻針對具體信息形成雙向驅動,這無疑也是媒體融合的題中應有之義。
垂直細分,豐富內容,生產用戶。物聯網語境下5G技術的加持,社會連接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互聯網發展的歷史,是從機器的物理連接到信息內容的連接,再到人與人關系的連接,關注用戶的數字化生存、智能化生存是5G技術關鍵聚焦點。短視頻應該深耕垂直領域,加快與各個行業間的合作及資源的配置,切實做到基于算法推薦下的貼近用戶生活場景,與平臺定位相符和KOL定位的垂直內容。例如,短視頻已經成為企業營銷的場域之一,生產冗雜的內容策略向全鏈路營銷策略挺進,激發用戶的消費欲望,刺激長尾消費。在娛樂消費的同時做到進入用戶的日常私人領域,打破互聯網社交的淺薄性、壁壘性,做到關聯用戶、生產用戶。
PGC+OGC+UGC協同運作,監管合理得當。短視頻平臺是民間文化走向公共傳播的有利途徑,這樣以自我訴求表達為主,只將短視頻平臺作為心理情緒的宣泄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應的專業性和組織性,平臺應制定相應的條例加大監管力度。面對5G技術語境下可能帶來機器人創作的熱潮(OGC),傳統、專業媒體(PGC)的權威指引不可少。短視頻用戶既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內容的創作者(UGC),需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利用平臺媒體在公共領域進行有益的私人話語表達,輔之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強制性,真正將短視頻平臺魚龍混雜局面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之大同境界邁進。
5G時代短視頻的意義在于技術上使大眾被看見,鏡頭下記錄的是現實和理想,海量的內容下包裹的是這個時代浮華下的社會真實面貌。5G作為國家戰略層面的重要發展內容,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兩者相結合能否把握好用戶、行業消費、短視頻平臺創新突破,這是需要思考的現實問題。同時,如何在5G技術的沖擊下保有短視頻記錄美好生活的初心亦值得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