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擎
評論是觀點文本,承載思想、表達價值。在大轉型、大發展、大融合的時代,黨報評論如何在觀點競爭中守正創新?如何在新的媒體格局、輿論生態中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就黨報評論本質而言,關鍵是增強思想力、提高附加值,畫好黨報評論觀點“延長線”。
說到黨報評論,常有人評價為“莊重嚴肅有余,鮮活生動不足”“不好讀、不好看”?!按虬健钡脑u價,既涉及黨報評論整體上存在的問題,也點出了從受眾出發,黨報評論的改進空間。
黨報評論有大型政論、社論、本報評論員文章、短評以及編者按、專欄評論等多種形式。在形態上開枝散葉,不是說簡單增加幾個評論欄目,而是通過評論樣式的多元化,“分發”各類評論觀點,實現“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有幾種情況:
1.縱向式的從宏觀到中觀、微觀的傳導遞進。一般而言,從中央到地方,圍繞重要講話、重要會議等,黨報往往會在一版推出社論、本報評論員文章等評論。這一類評論雖無表達上的程式定規,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因主題本身的特點,政治性強,持論嚴正、表達矜重。具體體現在,千字左右的評論,要精煉囊括數千甚至上萬字的重要信息,具有較為明顯的宏大敘事的特征。這類宏觀闡釋性的評論,有其要承擔的重要政治功能。但豐富的信息交由這類評論去闡釋還不夠,這就需要其他評論樣式“接力”,去抓取信息中的中觀或微觀選題,把口子開小,變廣角為長焦甚至微距,取其一點,集中筆力畫“延長線”。
從一些媒體的實際操作來看。人民日報除社論、任仲平、本報評論員文章等評論樣式外,還有人民論壇、人民時評、今日談等。以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為例。人民日報自新聞見報日始,在要聞版連續推出了“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本報評論員文章,及任仲平《氣吞山河的壯闊行進》。評論員文章聚焦總書記講話主旨,從幾個大的方面深入闡述,任仲平則以宏闊的視野、數千言的篇幅,在歷史和時代的縱深中評析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除此,會議召開前夕,人民日報評論版預熱推出了一組評論員觀察,會后,“和音”欄目跟進了幾篇評論,闡釋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世界意義,“人民論壇”欄目以其長期積淀的清晰的話語形象,聚焦脫貧攻堅精神。這些評論的一個特點就是,鋪開了中國脫貧攻堅戰的闡釋角度,加載故事,突出話語鮮活度,在前后接續中畫出了幾條觀點“延長線”。
2.橫向式的從風格單一到錯落有致。過去,不少黨報評論的題材主要集中于政經。這既導致言說范圍窄化,也影響受眾閱讀。我們所處的時代,媒體競爭在時空維度上呈現兩個特征:時間上爭分奪秒,空間上無孔不入。對黨報評論來說,必須擴大捕捉選題的半徑,提升撰寫編發的速度,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用高質量的“思想產品”來吸引人、感染人、影響人。
還是從一些媒體的實際操作來看?!缎氯A每日電訊》2009年創辦評論版,從其選題廣度看,不僅指向經國要事、黨政方針,也涵蓋社會焦點話題、網絡熱點事件、民生瑣事等。從其形成的表達風格看,問題感鮮明、現實針對性強,不居高臨下說“大話”,不聲色俱厲說“狠話”,而是剖析事理,以洞見解疑惑,以價值化心結?!稄牡卦孪档叫行请H的跨越》《打完疫苗就摘口罩?大錯特錯!》《讀懂“宇宙中心曹縣”熱梗背后的期待》《從“瞞豹”到盜墓,典守者不得辭其過》……單看這些評論標題,大致可見其選題延伸的地帶,表達所指向的靶心。這種錯落有致,不僅凸顯了黨報評論的辨識度,也凝聚了穩定的受眾注意力。
晉·衛鑠《筆陣圖》載:“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秉h報評論作為觀點文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的想法、觀念的多元性,決定了黨報評論切入角度的差別性,思想的力度、觀點的深度,是多力豐筋還是無力無筋,就在一個個字連綴而成的句子、段落中分野,見出高下。
語態就是說話的態度,就是表達和敘述方式。很多黨報評論在語態上有自己的“血統”,形塑了草蛇灰線般的風格,并因應媒體格局的變化,不斷調整。大體來說,黨報評論的語態轉變,有這樣幾個方面:
1.理性不冰冷、冷靜不冷漠、感性不煽情。新聞評論涉及的是人的判斷、思考和想法,是一家媒體發出聲音、引導輿論的重要載體和手段。講歪理,偏離是非、善惡等基礎性價值共識;寫正面性的評論,只能“點贊”“叫好”;寫問題感的評論,陷入狠“言”狠“語”;寫情感性的評論,開啟“美顏相機”,流于華麗辭藻,這都難言理性、冷靜、感性。對觀點表達有一份敬畏,不敷衍、不糊弄,在大眾情感的公約數里,在多元認知的大世界里,能辨析問題、解析疑惑,能鮮明倡導和反對,價值表達根基穩固,給人啟發,才能提升黨報評論語態的貼近性、鮮活度、穿透力。
2.對“自說自話”保持警惕,對“不見面的交流”心領神會。毛澤東同志在《反對黨八股》中指出:“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么人看、給什么人聽的,否則就等于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秉h報評論的受眾里有黨員領導干部,又不只是。在時代發展浪潮里,很多黨報都有自己的受眾群體分析,涵蓋學歷、年齡、職業等不同特征。現在,不少黨報評論伴隨采訪過程,有現場感。但還有不少評論是“宅”出來的,在鍵盤前“冥思苦想”敲出來的。媒體評論員之間常開玩笑說,大家都是“宅男宅女”。意思是,很多評論的寫作是“辦公室產品”,是和受眾“不見面的交流”。對“不見面的交流”心領神會,就是像過去農村里的人圍坐火塘邊,你說我聽、我說你聽,不自說自話、自言自語,把寫作當作無形的對話,問一問自己,說清楚、說明白了沒有,是自我感覺良好的“自嗨”,還是守正創新引導,出以公心交流。比如,評論如果是和黨員干部交流,對政情的了解闡釋是否浮于表面,是簡單抄文件,還是延伸拓展;如果是和普通民眾交流,是艱深晦澀,還是能拉家常;如果是和專業人士交流,是在門檻外徘徊踱步,說外行話,還是下足研究功夫,讓人感覺“說的是那么回事”。
3.“言值”有斤兩,上得了秤。黨報評論的內核是“言值”,有沒有斤兩,可以這樣看。比如言說角度不同。角度不同不是故意標新立異,故作驚人之論,而是在解讀新聞的基礎上體現價值的端正,言說的深刻。像執紀問題,“剛性”是不少評論常提及的關鍵詞,但“剛性”的內涵是什么?是否只是一種不由分說的力量感?其實,剛性不只是鐵腕的手段和方式,其基礎是精準,發現問題精準定位、剖析問題精準定性、處置問題精準到位,剛性執紀才有威信和生命力。還比如比別人說得更深。如果把新聞事實比作一個桃子,有的短評能穿透表皮,寫到果肉,有的能穿透果肉,寫到核,有的則可能穿透核,寫到最里面去。把一張紙撕成兩半,這是一種方式,精湛的國畫裱畫師,能把一幅水墨畫一層層揭開,這又是一種方式。有斤兩的“言值”,就是能寫到桃子的肉、核里去,又像揭水墨畫一樣,體現扎實的解析力。
4.掌握多套話語系統。黨報評論的語態有時候是貫徹落實型,有時候是問題感型,有時候是理性建設型,有時候是深度辨析型。貫徹落實不能淪為復制黏貼,可以探索在關鍵詞、關鍵話語上做延伸,一個詞能不能拓展為一句、幾句話,一句話能不能打開寫出一段話;問題感不是簡單揮“語言”拳頭,把握尺寸邊界,讓話語的力量體現為能探究問題實質,說出要害;建設性質的發聲不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而是有知識的儲備,有研究的投入,提出的建議能給人啟發,有實操性;辨析型的評論忌諱的是大鍋燴、大雜燴,需要的是條分縷析、抽絲剝繭,以嚴密的邏輯分析體現層次感、穿透力。能進出多套話語系統,能切換表達的頻道,多說一點、說深一點,才能提升黨報評論的厚實度,做出觀點增量。
總的來說,黨報是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重要渠道,黨報評論是一個媒體價值觀最直接最突出的體現。渠道會變,平臺可以拓展,但是新聞評論作為思想產品的特性,不會改變。守牢價值的定盤星、壓艙石,有更寬廣的視野、更敏銳的社會觀照、更多元的表達,“大主題”與“小切口”貫通,“主動介入”與“有效言說”銜接,“思想力”與“傳播力”統一,才能畫好黨報評論觀點“延長線”,推動黨報評論形式革新、內容刷新、效果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