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 音樂學院,湖北 武漢 430056)
自18世紀意大利(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發明鋼琴至今已經三百多年。隨著鋼琴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鋼琴被贊譽為世界樂器之王,鋼琴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鋼琴啟蒙教育對于兒童整個鋼琴學習階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教學手段與合理的教學規劃是至關重要的。其中,影響整體教學思路的關鍵在于教材的選擇。一套好的教材中應當包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多個方面,在教材編排上要具有邏輯性、合理性、適用性。在本文中,筆者將從四個方面對《巴斯蒂安鋼琴教程》和《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兩種鋼琴啟蒙教材進行比較,以此來探究啟蒙教學中不同的理念與方式。
《巴斯蒂安鋼琴教程》初次出版時間為1963年,是由美國鋼琴教育家詹姆斯·巴斯蒂安先生與妻子簡·斯密瑟·巴斯蒂安女士所著。教程總共有5套24冊,除了第一套沒有視奏以外,每一套都有5本冊,包括基礎、樂理、技巧、演奏、視奏等內容。
《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于2016年出版,是中國著名鋼琴教育家但昭義先生歷經五年時間,針對幼兒鋼琴啟蒙教學編寫而成的鋼琴基礎教程。教程包括四冊基礎教程和六冊配套曲集。
《巴斯蒂安鋼琴教程》編寫者巴斯蒂安教授在長期的鋼琴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創新,以求尋找能夠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和更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教材,畢生致力于鋼琴教學研究,撰寫并出版了多部鋼琴教學著作。《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是我國第一套擁有系統的理論支撐的具有民族特色、自主創新的鋼琴基礎教程,這套教材一經出版當即引發轟動,獲得全國教師的廣泛關注。該教材的出現為我國鋼琴方面的發展帶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我國鋼琴教學水平的一大進步。
《巴斯蒂安鋼琴教程》(以下簡稱《巴斯蒂安》)在世界范圍使用度較高,并且仍在不斷更新并出版,《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以下簡稱《新路徑》)是中國當代最新出版的教材,因此筆者將這兩種教材作為案例來進行對比分析,以此探究當今中國與外國的教學思路的不同。
《巴斯蒂安》首先教授的是黑鍵上的彈奏,再逐步引入五線譜的譜號,教程通過對手指的編號標明琴鍵所對應的手指,因此兒童得以迅速找到琴鍵相應位置。《新路徑》中關于音名與樂譜的教學內容是同時進行的,從中央C音開始學習,依照音程的關系逐步在鍵盤上往后延伸學習,有利于學童形成手指框架的肌肉記憶。
《巴斯蒂安》采取螺旋式教學模式,教學方式豐富多樣。首先將最基本的內容元素呈現給學生,在之后的課程學習中不斷地對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回顧,并且逐步展開更為深入的內容。直到最后,所學知識的全貌將會被完整地呈現出來。教材的編排伴隨著樂理知識的學習,圖文并茂的方式有助于孩子產生對鋼琴學習的興趣。每完成一個課時,教師或學生就可以在曲目標題前面的橫線上畫“√”,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以此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路徑》則打破了以往教材的風格,把手指獨立支撐能力作為教材中的重點學習目標并貫穿整套教材。“讓幼兒模仿自然無生命狀態物的墜落,放松手臂自然落在鋼琴上發出聲響;讓學生體會聲音的魅力。”這本教材秉承這一理念提出了“音束練習”方法。
《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由中國民歌、中國兒歌、原創作品、名曲選段等共同組成,《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選曲中包含不少中國民族曲目,將民族音樂元素完美地融入鋼琴學習之中。讓中國琴童用鋼琴演奏中國自己的音樂,不僅使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得以拓展,同時還能使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讓學生在學習鋼琴的同時不斷提高音樂文化素養,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
《巴斯蒂安鋼琴教程》在曲目的選擇上,以音樂理論為主線,不同的樂曲均圍繞著曲式理論而展開,不僅沒有減少傳統古典風格曲目,而且還將各國民歌、搖滾流行歌曲和改編歌曲收入其中。《巴斯蒂安》強化了節奏在曲目中的重要性,包含美國黑人音樂、爵士樂、布魯斯等多種音樂風格元素,所選曲目中大多都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尤為注重琴童節奏感方面的培養,引領學生在學理論、玩節奏的過程中逐步邁入音樂世界的大門。
《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列舉曲目:《半個月亮爬上來》
本曲總共有四行,前兩行由右手擔任旋律上的演奏,右手旋律圍繞主三和弦展開。后兩行則由左手接任旋律演奏的任務,仍舊圍繞主三和弦展開旋律。兩只手分別承擔對旋律的演奏,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將重心在彈奏主旋律的手上。由高音區主三和弦旋律音程轉到低音區主三和弦旋律音程,在不同位置的音區演奏同一條旋律,要用不一樣的力度進行處理,既能提高學生對手指的控制能力,還能進一步提高其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巴斯蒂安鋼琴教程》列舉曲目:《黃昏小夜曲》
本曲是四行譜面,降B調皆由右手擔當旋律上的演奏任務。右手旋律圍繞主三和弦展開,中間有五級音上三和弦的過渡,最后以主音旋律音結尾。左手的前三行左手旋律織體由五級音上的七和弦組成,從第四行開始由四級音上的七和弦組成,最后由五級音上的七和弦結束,帶給人一種舒適、安逸的感覺,旋律織體變化較為豐富,能夠較好地培養孩子對旋律感的把握。
通過研究兩種教材發現,《巴斯蒂安》和《新路徑》均在和聲學習中針對學生學過的基本和弦配備了合適的樂曲進行溫習,同時還在布置給孩子的課后練習中加入給旋律編配和弦以及伴奏的任務,讓孩子們對于基礎的一、四、五級和弦有基本的了解,以此提高孩子的即興伴奏水平與鋼琴演奏的基本能力。
在教學素質及興趣的培養方面,現階段國內鋼琴啟蒙教育還未形成嚴格的體系。在中國現行教育背景下,教師在對學生鋼琴教育培養道路上缺乏鋼琴學習中的興趣培養,尤為注重考級和應試成績。《新路徑》教程在對兒童的興趣培養中強調,要以兒童的學習興趣作為鋼琴學習的出發點,使兒童產生對新事物的好奇感,從而激發兒童的學習積極性。
《新路徑》教程在教學中給兒童安排了充滿趣味性的各樣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兒童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讓兒童把在鋼琴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有效吸收并進行合理運用。《新路徑》教程的出現給國內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思維與方法,是我國鋼琴教育的一大進步,對于我國現有鋼琴教學水平有著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引領著我國的鋼琴教育事業逐步走向更好的未來。
在歐洲大部分國家,啟蒙教學中教師最為注重的是對于孩子鋼琴興趣上的培養,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是不被允許從事鋼琴教學活動的,所以歐洲教師整體素質水平較高。教師在啟蒙鋼琴教學中會將兒童日常生活中喜歡的活動與鋼琴演奏相結合,用活動中有趣的場景來激發兒童的音樂想象力,提高孩子們對于鋼琴學習的興趣。
歐洲教師在教學上會提前給予學生樂理知識方面的講解并對曲式進行淺要分析,逐步地建立起兒童對于音樂理論的思維認知方式。同時在教學上循循善誘地幫助兒童進行音樂實踐創作,從而激發兒童對音樂的創造力。歐洲大部分國家崇尚多樣化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多元化發展。教師多采用以一本教材為主、多本教材為輔的多樣化教材模式,以此滿足不同特點的學生,激發孩子學習熱情,從而實現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
通過對《新路徑鋼琴基礎教程》和《巴斯蒂安鋼琴教程》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其共同特點在于把音樂藝術教育放在鋼琴教育的首位。孩子們通過編配和聲、自彈自唱的形式體會音樂的美妙,彈奏出富有情感、歌唱性的作品,發散思維,激發創造力,在欣賞音樂、表達音樂的過程中提高自身音樂素養。通過中國、美國教學理念分析可以看出,兒童鋼琴教育中教師的自身素質、引導能力尤為重要。作為引導者,教師必須順應兒童的興趣,以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作為目標,培養兒童理解音樂與表達音樂的能力。
目前我國鋼琴教育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師必須在鋼琴教學實踐中不停探索,不斷吸收優秀的音樂教學理念與知識,努力提升自身教學素質,為我國幼兒鋼琴啟蒙教育事業的完善與發展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