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彤
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是19 世紀國際巡回展覽俄羅斯畫派中最具有國際代表性的俄國風景畫派畫家之一,是19 世紀以來的超現實主義俄國風景畫的主要創始人。希施金作品的畫面中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他喜歡描繪自然的美,把森林草原的景色美,花草樹木挺拔茂密、隨風搖曳的樣子畫在紙上,使畫面充滿了勃勃生機與青春活力。希施金對樹木的描繪有一定的持續性,不論是獨自聳立的單棵植物還是連成一片的叢林景色,雄偉豪放、獨具一格,充分顯示了希施金的民族性格特征——俄羅斯的濃郁民族風情。他幾乎一生都在致力于繪畫森林樹木等景色,將俄羅斯北方的自然森林景象以藝術表達方式帶到大眾的視野,以此探索北方森林的偉大奧秘,世人送給他“森林的歌手”的稱號,并夸贊其為“俄國風景畫發展的里程碑”。
希施金自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畢業后,專心研究法國巴比松畫派的風景畫,在對大自然的生物、景色描繪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體系。他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卓越成就,是因為他將自己的情感充分融入俄羅斯壯美雄麗的山河景色中。希施金的繪畫藝術特色表現在構圖塑造、色彩搭配以及氛圍營造等多個方面。
油畫《莫斯科近郊的中午》是希施金20 世紀60 年代末著名代表作之一,這幅大油畫在整體構圖上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畫中天空的布局被向上延展,篇幅相對較大,畫面中間有一條由近及遠的登山小路蜿蜒地向遠方伸展,明顯提高了整幅畫的空間立體感,畫面上描繪的各種姿態豐富的人物形象也使整幅畫更加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希施金的另一幅作品《黑麥地》的構圖也十分有趣。畫面的主體物是幾棵高矮不一的樹木,為了使畫面構圖布局合理,又不顯得死板,希施金用樹葉的擺動搖曳和影子的交相呼應來表現,給他的整幅作品增添了許多趣味性。地下的金色麥浪又拉伸了畫面的深度,為這幅作品增添了幾分形象生動與生機盎然的意境美。
希施金在色彩方面也能處理得井井有條。《霧在森林里》這幅畫就能很好地體現出來。這幅畫的主體物是前面的幾棵高大的橡樹,遠處則是一片在霧氣中若隱若現的橡樹林。全篇都是一種物體,處理起來有較高的難度,但希施金利用了樹木的擺動、樹葉的陰影將畫面的明暗變化處理得十分細膩。畫面的光源為逆光,通過對影子和樹木虛實的處理,使整幅畫看起來像被霧氣籠罩一般。用色方面也有區分,陽光穿過霧氣照射在橡樹林中,顏色富有變化而又不失色彩表現。
希施金的作品能讓觀者的思維沉浸在畫中的森林中,久久不能忘懷。希施金的代表作之一《松樹林之晨》,充分運用了動靜結合的繪畫手法,表達和突出整個森林的幽靜,晨光灑向松樹林,為畫面鋪上了一層金黃的色調。畫面被高大的松樹分成了近景、中景、遠景,豐富了空間的層次感。有幾只小熊在森林中玩耍,與寧靜的森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帶有一定的戲劇性,為畫面增添了勃勃生機。
希施金的油畫是一首贊美大自然的詩,同時也是畫家心中的理想境界之一。畫家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美麗的大自然中,他筆下的世界也成為他內心情感的真實寫照。光線在畫面中跳動、縈繞,或強烈、或柔和,與森林中的霧氣交織在一起,體現出了畫家內心的細膩以及對森林的無限熱愛。這種充滿了意境美的畫面,蘊含著無限生命力,拉近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把觀者帶入了一個短暫的理想世界之中。
在希施金的筆下,那些富有生機活力的畫面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象簡單地寫生,作者通過自身的審美創作,按照自己獨特的方式將畫面布局、配色處理得井然有序。在希施金的繪畫作品中,有關畫面構圖、色彩搭配以及氛圍營造的問題都能找到相應的答案。
首先,在創作一幅作品的過程中,構圖上應注意的是對主體物的選擇和安排,以及其他景物對畫面的合理填充及延伸。這并不是要求只將自己所看到的照搬到紙上,而是應將所畫之物賦予藝術化的表現,將其加工成符合自己思想及審美需求的藝術作品。如果不進行深入思考,只是描繪表象的事物,必然對畫面的藝術性產生較大的影響,達不到理想的藝術效果。希施金的《陽光照耀的松樹林》這幅油畫作品的主體物就是兩棵大型局部落葉松樹。這樣的兩個主體物擺放在一個畫面上是很難安排得當的。為了將兩棵樹擺放在畫面中間還不至于顯得死板,希施金用這種樹葉的擺動搖曳和樹木的影子來實現,這樣整幅作品的畫面設計增添了許多趣味性,多了一分生機。所以在具體的藝術創作過程中,應懂得取舍,把所畫之物意象化,讓畫面更具有整體性和藝術性。
其次,色彩處理在藝術創作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大自然中光的明暗變化和冷暖對比都是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在繪畫的過程中,整幅畫的色彩既要有細節變化,又要做到整體統一。希施金的繪畫作品中,他對光和色彩的巧妙處理使人贊嘆不止。希施金1880 年完成的作品《林中小路》,光線完美地穿插在樹林中,畫面生動自然,完美表現出了俄羅斯北部森林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在瑪爾特菲娜女伯爵的森林里》這幅畫中,光起到了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光線穿過樹葉落在樹干上的淺影,與地面上的深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樹林遠近的明暗處理,也將整幅畫面拉深,使畫面更富有層次感,增加了神秘感。靈活運用色彩搭配會使畫面更加生動盎然。
觀者在欣賞希施金的風景畫時,十分容易將自身代入畫中,仿佛真正在感受俄羅斯那片郁郁蔥蔥的森林的氣息。希施金的畫有一種意境美,在一幅作品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氛圍感,它可以瞬間提升畫面檔次,使觀者仿佛成了畫中的主角,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遙遠的北方》是希施金為萊蒙托夫詩集《在荒野的北國》所作的插圖。畫面上除了被白雪覆蓋的巖石和一望無際的夜色之外,只有一棵孤傲的雪松屹立著。月光揮灑下,它與白雪交相呼應,充滿了濃濃的詩情畫意。這幅畫表達的是一種孤傲、威嚴、向上的情感,突出了雪松屹立不倒、迎難而上的自強精神。希施金的每一幅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他在享受自己的創作過程。他的作品更加坦誠,更加率真。
在希施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獨特的藝術個性特點。每一個藝術家因生活環境不同,所形成的藝術個性也大不相同。藝術家都是跟隨自己的審美進行創作的,隨著創作水平的不斷提升,最終呈現出完整的藝術作品。希施金的作品有他獨特的藝術語言符號,他的油畫作品為人們展現出了充滿視覺效果和詩情畫意的森林自然景色,他的藝術品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邀請人們親身體驗,享受這令人回味無窮的視覺盛宴。
希施金在繼承傳統風景油畫的基礎上,換了一個視角去感受和創造繪畫藝術,既有扎實的基本功,又有活躍的思維方式。在藝術創作過程中,他對寫實性與繪畫技法的處理具有較高的水準,運用自身獨特的藝術視角,把繪畫性、藝術性、審美性、邏輯性與風景、情境相結合,表現出自身的情感,展現出希施金式的繪畫藝術特征,這就是景與情的趣味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