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上海 200444)
影片《亂世佳人》是由好萊塢著名導演維克多·弗萊明所執導的一部反映美國南北戰爭歷史的史詩性巨制。它是根據美國著名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所改編而成,該影片講述了美國南方奴隸主莊園的千金斯佳麗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后的愛情、婚姻生活經歷。
本文將從“家園”這一主題入手,來闡述影片主要人物阿希禮和斯佳麗在美國內戰中的生活經歷及其性格特征,同時通過對女主人公斯佳麗性格的分析來透視美國內戰期間南方白人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
“家園”這一詞匯在不同文化里,其含義是不太一樣的,總體來說“家園”都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層含義。從精神層面來說,“家園”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里其含義有所不同。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家園”暗含著人從追名逐利的功利狀態回歸到對世間事泊然無著染的本真的原初狀態,去追尋安頓生命和靈魂的精神家園。而在西方文化中,尤其是在后工業文明時期,由于西方文化中二元對立的人類中心主義的傳統思維和實踐所導致的對大自然的貪婪掠奪和無止境的開發從而造成對大自然的巨大破壞后,人們精神上的空虛和無著落的“無家可歸”的流浪處境,“家園”在這里指代了人們對人類中心主義的消解,回歸到生態整體主義,地球不再被人類視為被征服的對象,而是詩意地棲居在其中的家園,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
在該影片中,“家園”主要是指在南北戰爭前后,南方奴隸主被迫失去了其家園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南方傳統文化價值體系,處于一種居無定所、精神無處安放的流浪狀態。因此,“家園”在這里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內涵。
在影片中,阿希禮和斯佳麗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物,因此,“家園”對他們也具有截然不同的含義。
在影片《亂世佳人》中,我們可以看到,南方莊園奴隸主的兒子阿希禮骨子里就具有南方“騎士”情懷,他深深地眷戀著生養他的這片土地和建立于其上的南方傳統禮儀文化。所以,在南北戰爭爆發前夕,當其他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南方奴隸主天真地認為北方軍隊不堪一擊、對戰爭充滿必勝的憧憬時,他對戰爭懷著深深的恐懼,他憑直覺意識到,戰爭一旦爆發,南方軍隊將會處于非常被動的局面,最終戰爭將會以北佬的勝利而告終,建立在對黑人奴隸殘酷壓榨基礎之上的古老、富庶而充滿田園般詩意的南方將一去不復返,而他也不得不與他藉以生活在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告別,去直面北方佬所帶來的快節奏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他深知他是屬于傳統南方的,一旦離開了這片詩意地棲居在其中的土壤,他將會戚戚然、遑遑然,成為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就像中國封建社會里改朝換代時期的前朝遺民一樣,當曾經生于斯長于斯的朝代瓦解時,他們內心充滿對前朝往事的深深懷念,他們內心深處的靈魂始終處于一種無家可歸的飄泊狀態。阿希禮曾這樣表白自己對南方文化的留戀:“那簡直是個完整的世界,優雅而且美麗。真不知是否會持久永遠的不變呢”。在婚姻方面,他選擇了知書達禮、小鳥依人的梅蘭妮做他的伴侶,因為梅蘭妮能帶給他有關美國傳統南方的一切精神上的幻想和依戀。當戰爭爆發后,他一直是一副垂頭喪氣的萎靡狀態,因為戰爭奪去了他的家園,也使他曾經引以為傲的南方文化隨風而逝,就如他所感嘆的:“南方倒下來了,將永無再生之日。南方的傳統生活過去了。”他內心一片空虛,始終處于一種無根的狀態,只有梅蘭妮的存在尚能帶給他一絲對傳統南方的留戀和回望。因此,在影片結束時,隨著梅蘭妮的病重去世,阿希禮精神上的南方“詩意家園”徹底坍塌,他不停地喃喃自語:“我不知道做什么,沒有她我活不下去。我所有的一切都隨她而去了。她是我唯一的夢想,沒有被現實毀掉的……現在我發現自己活在一個比死還要痛苦的世界,一個無我容身之處的世界。”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阿希禮是一個時刻回望過去的、保守的、充滿對南方詩意家園浪漫幻想的具有農業文明田園氣質的人物。
影片的女主人公斯佳麗從小嬌生慣養,她性格活潑開朗、自私任性但同時又大大咧咧。因此,從小衣食無憂的她總是把心思放在如何穿上漂亮的衣服在舞會上招蜂引蝶成為眾星拱月的焦點、如何把她所愛慕的阿希禮追到手。她所在意的是外在的純物質性的東西。因此,她對阿希禮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而對他的精神世界卻一無所知。當戰爭爆發后,尤其是當她的家園遭到北方佬的破壞后,她們全家的物質生活匱乏到幾乎找不到可吃的東西,此時的她深深意識到戰爭的殘酷以及金錢的重要性。這時,她曾經熟視無睹的塔拉莊園成了她必須奮力保衛的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家園。
1.斯佳麗的物質家園
斯佳麗的父親曾經告訴斯佳麗:“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為之工作,為之戰斗,為之犧牲的東西,因為它是唯一永恒的東西。”當時斯佳麗并未深諳父親這番話的涵義。直至戰爭開始后,當塔拉莊園因遭遇敵軍洗劫而導致全家人食不果腹時,斯佳麗終于意識到土地和金錢的重要性,她向上天發誓:“上帝作證,上帝作證,他們不能將我打垮。我會挺過這段日子,當這一切結束,我永遠不會再挨餓。我的親人也不會挨餓。就算是去說謊、偷竊、欺騙或殺人。”為了保住塔拉莊園,她不惜一切手段和代價——放下高傲的身段去向尚在獄中的白瑞德借錢、公然搶奪她妹妹的未婚夫,就為了他那收入可觀的木材廠。同時,為了節省開支,她不顧道德良心的譴責,雇傭廉價的北佬俘虜給她干活。而她的婚姻也是純物質化的,她的第二次婚姻以及與白瑞德的第三次婚姻無不是奔著金錢而去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塔拉莊園是使斯佳麗生活得以安頓下來的物質家園,也是她為之努力奮斗的出發點和目標。
2.斯佳麗的精神家園
斯佳麗的精神家園是建立在物質家園基礎之上的。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后,斯佳麗百折不撓的優良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受到戰爭洗禮的斯佳麗已經完全從曾經的愛慕虛榮的小姑娘蛻變成行事果斷的成熟女性以及家庭的頂梁柱。在戰爭期間,家園的危在旦夕使斯佳麗深刻意識到家園和土地的重要性。因此,她的生活完全是圍繞塔拉莊園而展開的。在影片行將結束時,當梅蘭妮離開人世后,阿希禮的一番獨白使她最終意識到她對阿希禮的愛情錯付,而深愛她的白瑞德此時已經失望地離她而去,她的內心世界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時,是塔拉莊園重新燃起了她對生活的希望和追求,并成為支撐她一路繼續努力奮斗下去的精神支柱。我們可以看到在影片結尾處,她在受到巨大家庭變故之后仍然滿懷希望的內心獨白:“噢,我要回家,我要回塔拉……太痛苦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因此,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塔拉莊園是支撐斯佳麗一直向前走的精神動力,是她的精神家園。
而支持斯佳麗一路努力奮斗的另一個精神支柱是阿希禮。雖然阿希禮與梅蘭妮已成婚生子,但斯佳麗內心一直深愛著阿希禮,阿希禮始終是斯佳麗精神情感上的寄托。因此,為了獲得阿希禮的愛,她想方設法把阿希禮留在自己身邊。然而最終她發現,她對他的愛只是精神上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是建立在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上的。這時她的精神和阿希禮一樣也坍塌下來,她最終意識到白瑞德才是她真正需要的人。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阿希禮的“家園”情節是純精神性的、浪漫的,他對物質和金錢沒有過多的追求和欲望。而斯佳麗的“家園”意識則更多地體現出物質性的一面,這也反映出她性格上的物質化和拜金思維。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繼獨立戰爭之后的第二次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爭的爆發使南方的經濟和文化受到毀滅性的沖擊。然而,戰爭的爆發在另一方面又促使了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和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在南北戰爭期間,由于南方奴隸的解放,曾經繁榮富庶的莊園一下子處于凋敝狀態,曾經不可一世的南方白人奴隸主及其妻女不得不自食其力。就像影片中所展現的那樣,曾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斯佳麗在戰后也不得不下地與妹妹一起干農活,而這在戰前是不可思議的。那些曾經依附于男人的、只能生活在家庭私人領域的女性這時得以走向社會公共領域,充分展示她們的聰明才智、釋放自我。因此,南北戰爭結束之后,南方白人女性的社會地位相較戰爭之前有了極大的提高,她們在社會公共領域也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自主權。
這些女性主義元素,在影片《亂世佳人》中也同樣鮮明地反映了出來。比如斯佳麗在戰爭期間及戰后在家庭勞動力奇缺的情況下,獨當一面,不僅保住了塔拉莊園,同時成功地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家族木材企業。同時,她在對待愛情婚姻上也懂得主動出擊,比如當她得知阿希禮將要和梅蘭妮結婚時,她馬上找到阿希禮向他表白愛意,這一切在當時強調女性的被動、依附和忍讓的主流社會道德準則的環境中是不同尋常的。雖然影片中不乏男性角色,然而除了自私、善于鉆營的白瑞德之外,其它人卻清一色是懦弱、保守的,包括斯佳麗的第一任和第二任丈夫都無原則地服從于斯佳麗的指揮。而阿希禮更是不僅在經濟上需要依靠斯佳麗的扶持,且在生活各個方面都仰仗著斯佳麗。由此可以看出影片中處處都體現出南北戰爭期間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女性地位的提高。
當然,影片的女性主義意識主要是建立在自發基礎之上的,是由于戰爭的驅動而使女性不得不走到社會公共領域去從事曾經專屬于男性的工作。婦女們當時還沒有比較自覺地去爭取在社會各領域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權利。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亂世佳人》在美國電影史上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整部影片帶有西方現代工業文明的勇往直前的陽剛特質,它充分反映了南北戰爭前后人們的家園情結、女性主義意識的提高,同時也赤裸裸地展示了美國現代人類中心主義理念所包含的重未來不重傳統、人的物化、機器化等拜金主義文化價值理念。可以說,通過這部巨制,人們對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歷史文化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了更直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