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治國
邏輯思維能力就是依據人們對現存事物、內在聯系以及各種理論內容的基本判斷、推理,并能依據其存在的區別而進行分類與有序表達的抽象性思維活動。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發展,信息的傳播方式、傳播形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斷拓展,短視頻、直播、MV、圖片等新的信息呈現形式已逐漸替代傳統統的文字編著模式。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贏得社會核心競爭力,主流媒體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從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入手,不斷提升自我綜合業務能力,才能深入把握新聞信息內在價值,挖掘出人們關注的熱點與重點,獲得受眾喜愛,進一步壯大主流媒體的社會輿論引導力。
新聞主題是指新聞報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觀點,也就是工作者對客觀事實的看法、態度和通過事實的報道所表達的主觀意圖。主題在新聞中起主導作用,貫穿全文、支配寫作,是新聞構思、選材、表達和運用語言的依據。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必須要利用邏輯思維,正確判斷新聞事件的內涵,確定正確的主題,以此為基礎進行采訪。邏輯思維運用是否正確、是否深入,往往決定了最后新聞主題是否真實、是否升華。目前許多網絡新聞卻出現了所謂的“標題黨”、出現所謂的“文不對題”,這就是典型的邏輯思維運用失誤,對新聞主題的分析判斷出現錯誤;一些新聞出現低俗化傾向,這更是一些新聞從業人員無視正常的邏輯思維,有意規避新聞潛在信息,迎合大眾口味,傳播低俗化信息。
我們說對新聞事件必須要通過邏輯思考,選擇最佳的表現手法,才能實現新聞報道價值最大化。比如人物類報道,更要考慮故事性,選擇最能體現人物特征的情節放大;突發事件報道,要關注事件的全過程全方位,注重現場氛圍塑造。那么目前一些媒體的報道中,會把一些典型人物過度“神化”,這就是新聞從業人員邏輯思維不嚴謹,對情節選擇出現偏差,使用語言不恰當,缺乏接地氣的故事。
一些經驗不足的新聞工作者之中,并沒有依據不同新聞特點、以及新聞故事發生走向,合理安排新聞結構,導致其內容缺乏邏輯性;還有一部分新聞工作者為了追去流量,在新聞寫作時有意規避新聞部分內容或者采制一些不符合實際的事件,導致新聞內容不完整或不符合生活實際;另外,部分新工作者在寫作的時候盲目凸顯自己的寫作功底,大肆渲染氣氛,在寫作的時候用一些夸張的措辭來吸引讀者的眼球,這樣的新聞稿件失去了真實性,也許會在最開始的時候對讀者有一定的新鮮感,但是摒棄了新聞事件的內涵,注定得不到長久的發展。因此,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寫作得到時候,要追求事件的真實性,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序報道,不能盲目加以個人評斷與撰寫。
許多新聞工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常常為了節省時間或者為了凸顯新聞的及時性,常常沒有抓住新聞事件潛在信息,沒有順著新聞發展趨勢深入思考;且在寫作的時候,并沒有理解、思考新聞內容,導致新聞結論與后續報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比如2020年,“女司機被暴力毆打”的視頻在網上瘋傳,網民譴責男司機。隨后四川新聞網提供了一段錄像:女司機發生了兩起突然變道和危險醞釀的事故,公眾輿論開始譴責女司機。新聞事件反轉的根本原因就是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導致新聞報道并沒有真實體現,經不住人民群眾的推敲。
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將直接決定新聞稿件的寫作質量,因此,新聞工作者在新聞稿件寫作過程中應當不斷提高自我綜合業務能力,勤于思考,增強新聞稿件的邏輯性與寫作質量。由于新聞稿件涉及的知識內容較為廣泛,新聞工作者若是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僅僅是依靠語言搭配、詞句銜接是無法切實提高新聞稿件的寫作質量的,那么新聞工作者應當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提高新聞主題提煉能力,不斷完善自身知識儲備,加強用新的知識武裝自己,才能寫作出足夠優秀的新聞稿件,才能在泛濫的新聞信息中脫穎而出。新聞工作者要加強自我修養除了平時積累之外,也要做好采訪前期工作,通過對采訪對象的了解以及提前問題的編撰,深層次挖掘新聞信息,并對新聞中涉及到的人物關系、事件因果等內容進行詳細分析,探尋各個信息之間的潛在聯系,這樣才能在采訪過程有的放矢,才能在新聞稿件寫作時有清晰的邏輯思維。
新聞的創作是將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寫在新聞的最前面,按照事實重要性程度和受眾的關注度先主后次的進行安排,內容越重要、受眾越是喜愛的,越是要往前排列,然后依次遞減,這就是新聞寫作的“倒金字塔”結構。新聞工作者在創作稿件時,要運用邏輯思維,依據新聞事件的主次情況進行邏輯排序,明確“倒金字塔”結構的位置。在形式上,紙面媒體可以合理運用小標題的形式,按照新聞事件發展的過程、時間等相關因素進行排序,這樣不僅能讓讀者清晰地感知到每段新聞主要內容,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更能凸顯新聞的邏輯性;在電視新聞報告過程中,可以學習央視新聞頻道,對每一段重要信息準確提煉一個標題,也能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事實。
當前,由于新聞工作者人員構成不足,記者的發稿任務較重,部分記者為了快速完成任務,忽視了對新聞本身的深層次探究,只是停留在表面一些膚淺的新聞現象表面。因此,必須提高新聞工作者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幫助新聞工作者對新聞內容進行全方位、細致的判斷,更好地完成新聞稿件的創作。新媒體時代滋生的互聯網思維需要新聞記者站在用戶的角度進行信息搜集和內容撰寫,忽視讀者需求和感受的新聞報道往往是沒有意義的,太宏觀太深奧的內容不僅無法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反而會使用戶對新聞產生反感,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新聞選題還需與當前的熱點相結合,新聞工作者要努力從新聞事件中捕捉具有時代背景、民生問題的話題,積極為用戶提供最新的政治、社會、民生、經濟、環境等信息,另一方面為相關事件進行必要的宣傳,實現新聞的價值,共同推進社會進步。
新聞寫作中,新聞工作者邏輯思維能力與新聞稿件的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聯系,加強對記者邏輯思維的訓練,切實保證新聞稿件的真實性、客觀性、純潔性,將有效挺好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切實增強新聞媒體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能進一步促進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出新聞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引導能力,從而傳播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注釋:
[1]高亞琴:《論新聞記者邏輯思維在新聞寫作中的構建》,《山西經濟日報》2020-09-01(007)
[2]浦瓊月:《新聞寫作中記者邏輯思維的構建途徑探析》,《記者觀察》2020年第17期
[3]董智勇:《構建嚴密邏輯框架提升新聞寫作質量》,《新聞研究導刊》2020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