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一
(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江蘇揚州 225009)
常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更是豐富,是一方“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紅色熱土。在黨的初創時期和大革命時期,常州是我黨開展革命斗爭的重要區域,是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的家鄉;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和新四軍廣大指戰員,在常州留下了光輝的戰斗足跡,茅山革命老區是全國著名的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解放戰爭時期,常州是解放軍大軍渡江作戰的前沿陣地。常州所轄武進、金壇、新北區和溧陽市,被列為全國1599個全國革命老區縣名單。常州的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紅色基因,都貫穿著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這些都為常州更多的青少年一代走進歷史情景、歷史結構、歷史敘事中去感知和感受,激發對革命先烈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共振,是常州開展青少年黨史教育的豐厚載體。
據常州統計年鑒(2020)資料顯示:全市2019年戶籍人口為385.02萬人,136.50萬戶,18歲以下的人口為58.50萬人。2019年底有普通高等學校10所,在校學生13.00萬人;普通中學165所,在校學生18.90萬人;普通中專學校在校學生2.91萬人;小學223所,在校學生31.43萬人;共有中青年在校大學生近70萬人;未成年人占全市戶籍人口的15.2%,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占比為13%,大中小學校在校學生占比為18.90%,高校在校生占比為5%。可見,在校青少年學生在全市人口中約占五分之一,平均每2戶就有一個青少年學生,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對象。
在青少年中加強黨史教育,是發揮黨史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常州圍繞“童心向黨”和“星火常傳”兩大主題,廣泛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掀起了黨史學習的熱潮。推出了“進百年黨史,鑄紅色軍魂”系列情景課,300個紅色故事音頻,“童心向黨”黨史道德講堂實現了學校、年級班級聯動覆蓋;創設VR“四史”進課堂,有包括青少年學生內的130萬人參與黨史網絡知識競賽;實施“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中小學史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系列“紅色思政課”,把黨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和校園文化;依托“享去”APP構建紅色教育矩陣,將67處紅色遺跡串點成線,發布“紅色親子地圖”,系統推出十大重點項目;開展書法大會、童謠、兒童畫創作大賽,編演出兒童劇《野蜂飛舞》,組建青少年“紅色宣講團”,命名以“常州三杰”為稱號的少先隊中隊和團支部,舉行“星火常傳”系列儀式教育,舉辦青少年合唱大賽,全網推出《唱支山歌給黨聽》系列快閃視頻,全媒體、全方位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
學習教育方式多樣性是保障對青少年學生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常州市開展青少年黨史教育,學習借鑒了省內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青少年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思想實際,探索符合青少年需求的黨史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和豐富教育內容,創新了“進、融、講、看、談、創”的多種形式,力求生動活潑,行之有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去年,常州溧陽、金壇、武進、新北4轄(市、區)完成了《全國革命老區縣(市、區)發展史叢書(江蘇常州卷)》編寫出版任務后,市委市政府于11月舉行了發行贈書儀式,向在常部分大專院校、中小學捐贈了《全國革命老區縣(市、區)發展史叢書(江蘇常州卷)》,使這部系統記述常州革命老區黨的百年歷史、傳播革命老區黨的故事和革命先烈故事的紅色文化史書進入了全市大中小校園,成為今年建黨100周年黨史學習的教材,充分發揮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用革命精神激勵在校青少年學生的作用。
常州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政治歷史、思想品德教育中,以中共黨史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常州黨史杰出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以青少年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黨史學習。如:中共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都是常州人,被稱為常州“三杰”。2019年9月,常州“三杰”群雕像在常州工學院落成,如今已成為該校思政課開展黨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該校還先后開展了“秋白班”“太雷班”“代英班”的創建工作,成為黨史學習、思政課程教學的一個“亮點”。又如: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打響常州"三杰故里,紅色名城”的城市名片,大力營造青少年學習紅色文化、爭當時代新人的濃厚氛圍,常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學、職業學校開展“講好紅色故事、爭當時代新人”大賽。現場,選手們從常州地區的紅色歷史、紅色人物、紅色文物和紅色精神等,深入挖掘蘊藏其中感染人、教育人的紅色故事,使之成為重溫光榮歷史、感悟革命精神、激發愛國之情、強化擔當作為的鮮活教材。通過將革命精神與近年來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相結合,感悟傳承革命精神與精神引領下自身的責任和成長相結合,講述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高三(4)班的殷笑函講述了張太雷利用自己的英語優勢,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故事。“這也啟發了我們青年學子要樹立遠大理想,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最終報效祖國。”據悉,大賽結束后,市教育局將組建“小小紅色講解員”宣講團,成員們將走進道德講壇、愛國基地、周邊社區等場所,采取陣地講解、專場宣講、錄音錄像播放等方式,綜合運用圖文展覽、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多層次、高頻度開展“講好紅色故事、爭當時代新人”宣講活動,傳承紅色正能量,將歷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勇擔時代責任。
常州在開展青少年黨史教育過程中,精心組織向青少年講好黨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講好“過去的故事”,用“年輕人的方式”點燃青少年學習黨史的熱情。前不久,為進一步發揮黨史教育立德樹人的作用,新北區圩塘中學聘請市未保中心同志來校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尊崇英雄烈士,傳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增強青少年學習黨史的參與感,該校還開展了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志愿者宣講活動,將本地青少年志愿者力量納入宣講隊,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實境課堂、微視頻課堂等方式,向他們講授王二小、海娃、小兵張嘎等小英雄的革命故事。今年,蘆墅小學聯合五星街道新中村黨總支,開展“品讀紅色故事,傳承革命精神”活動,新中村老黨員為少年隊員們帶去了紅色故事的分享。溧陽市舉行“聽黨話,跟黨走,當好黨的接班人”宣講比賽,教育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當好黨的接班人的理想信念。組織開展“講好紅色故事,爭當時代新人”大賽,組建小小宣講團,面向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開展黨史宣講活動。今年暑期,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追尋紅色記憶,傳唱百年征程”實踐團的大學生走進常州市紅色教育基地。在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實踐團的大學生們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同青年學子分享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這次他們的身份由“游客”轉換為“主播”,從聽課的學生轉換為講課的“老師”。實踐團以新思路、新方法展現青年風采,受到同學們點贊支持,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今年,江蘇省教育廳發布了全省中小學生“紅色之旅”研學線路,常州共有13條線路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一。為常州中小學生充分利用紅色實踐活動,厚植中小學青少年學生持續性的愛黨、愛國之情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機遇和載體。新北區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的故鄉,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區委組織編印出版《新北紅色地圖》,地圖上標注了該區范圍一百零八處革命事跡和革命遺址、紅色紀念設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點位。今年五月,該區組織黨史宣講團成員帶領三井小學五十名學生代表赴長江江畔,感受1949年4月21日至23日,以秦長貴為船老大的“揚子江上英雄船”,冒著槍林彈雨,往返長江兩岸,運送解放軍大軍渡江的紅色歷史點位場景,并給青少年學生送上紅色地圖,同學們手捧紅色地圖,由宣講團主講人帶著他們“網游”一百零八處紅色點位,聆聽宣講員講解1949年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在魏村一帶搶灘登陸,打響解放常州第一槍的渡江戰役故事,使同學們學到了“堅定信念、敢于勝利、軍民團結、革命到底”為核心的“渡江精神”。同學們表示:一定要從小堅定理想信念,長大后當好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今年暑假,戚墅堰實驗小學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爭做好隊員”活動。在老師、家長的帶領下,就近參觀了黨史紅色教育基地。天氣雖熱,但沒有擋住小學生們尋找先烈的腳步,他們參觀了惲代英紀念館,瞻仰了“全國革命青年領袖”、“中國革命青年的楷模”惲代英銅像,親眼目睹了惲代英的日記和一幅幅生動的照片,講解員介紹了惲代英的生平和革命歷程,使學生們經受了心靈的震撼,靈魂的洗禮,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黨史教育。
暑期中,“常州晚報”開設了“紅星閃閃,照耀尋訪路”黨史教育活動專版,由學校、報社、家長帶領常報小記者們到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采訪,將一路所見所聞寫成作文,由報社擇優在《常州晚報》刊發,與各地青少年學生交流黨史學習的心得體會。其中,“永遠跟黨走,爭做時代新人”“參觀紅色展覽”“聽老兵講故事”“我是紅領巾講解員”“銘記歷史,爭做美德少年”“紅色傳承”等學習參觀心得體會寫得很好。小記者們在文中表示:這次參觀采訪活動,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了黨的發展史,也讓我們懂得了繼承革命傳統,傳承革命精神是我們新時代少年的偉大使命。
常州工學院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創新黨史教育的方式,探索和改進學習形式、實踐載體,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傳承創作紅色文化作品緊密結合。2021年4月,與西夏墅鎮通力合作,簽約該鎮“紅色傳承”系列創作項目,即:完成一份西夏墅紅色基因譜系研究報告、編印一本革命人物書籍《龍華烈士惲雨棠》,譜寫一首原創革命歌曲《每次想起你——致家鄉的烈士們》、拍攝一部紀實片《西夏墅烽火源》,保護修復新北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成立舊址同福茶館等“五個一”項目,并以建設“一個鄉村紅色旅游打卡點”和“一個黨史教育基地”為“五個一”項成果轉化目標項目。經過90天夜以繼日的不懈努力,已全部完成“五個一”項目工作,6月23日,在常工院報告廳召開系列項目結題匯報會時,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影片《西夏墅烽火源》、常工院教師現場演唱了原創革命歌曲《每次想起你——致家鄉的烈士們》,常工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和由60名大一、大二學生組成的“常小燕”大學生宣講團分別作了“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我心中的烈士”主題演講。這次結題匯報會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使到會的師生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黨史教育。今年6月2日,江蘇理工學院教育學院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馬凌,在位于常州瞿秋白紀念館東側的“懷霜社”,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黨課。在課上,她以瞿秋白譯配的《國際歌》、創作的《赤潮曲》《救國十二月花》等紅色音樂為線索,講述革命歷史和革命人物故事。這堂音樂課豐富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演繹形式,有講、有唱、有吟誦,讓包括青少學生在內的聽眾對黨史有更具像的了解和更感同身受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