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文工團 江蘇 淮安 223300)
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是重要的民間文化形式之一。在以前,對于人們來說戲曲是重要的休閑娛樂方式,如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娛樂方式變得越來越豐富,戲曲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這讓中國戲曲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此外,影響戲曲發展的原因還有很多,有戲曲自身內容方面的原因,有戲曲藝術工作者的原因,也有經濟文化以及社會方面的原因。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對傳統戲曲文化進行創新,加強對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播,讓更多的人熱愛中國傳統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形式,是傳統文化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葩。戲曲主要由音樂、舞蹈、文學、美術、武術、雜技等表演藝術元素綜合而成。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講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別于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中國戲曲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中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昆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戲曲的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隨后在春秋戰國到漢代出現了新的戲曲形式,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漢魏到中唐時期,戲曲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這些時期的戲劇處于萌芽狀態。中唐以后,中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到宋金時期,戲劇從樂曲、結構到內容上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到了元代,戲曲的發展走向成熟,“雜劇”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志著中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戲曲到了明代出現了繁榮的景象,戲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中國戲曲的主要藝術特征是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這些特征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構成了獨特的戲劇觀,使中國戲曲在世界戲曲文化的大舞臺上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輝。
戲曲的表演形式和唱法有很多,在戲曲的發展過程中,每個地方戲曲都是由當地文化演變而形成的,具有濃郁的地域特性,很多地區的戲曲是用方言來進行演唱的。方言的演唱方式帶來的語言障礙使得戲曲的廣泛傳播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限制了戲曲的傳播范圍。在進行地方戲曲演出的時候,很多外地人無法對其演唱內容加以理解,如果把方言轉為普通話進行演唱,又會讓戲曲失去原來的文化特色。另外,每一首曲目都是基于一定的歷史背景創作出來的,對于不了解相關歷史的聽眾來說,他們很難對表演的故事情節進行理解,這也會成為傳播戲曲文化路上的阻礙。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不斷興起,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戲曲文化的關注,只有一部分人堅持著對戲曲的喜愛,傳統戲曲的受眾范圍越來越越小。由于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過于老套,很多年輕人無法欣賞,從而失去了對戲曲的興趣。另外,在當今教育內容中,戲曲文化相關課程很少,減少了年輕人對于戲曲的接觸。在當今社會,很少有能接觸到戲曲方面的渠道,戲曲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最后,傳統戲曲相對于流行音樂來說,表演內容豐富、形式復雜,需要認真反復地聆聽才能真正理解其表演內容和思想內涵,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戲曲文化的傳播。
現如今,在各個舞臺、劇院、劇場上演出的戲曲,依然是古人的面孔和舊時代的精神內涵,戲曲藝術的形式過于陳舊、落后,不能適應現代的舞臺。在觀眾心目中,這類戲劇與出土文物一般,很難引發共鳴。而許多新編的現代戲劇,沒有體現新的時代精神,多是羅列事實,用一些離奇古怪的故事來耗費觀眾的時間,自然受到觀眾的抵制。
我國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有很多,現如今活躍在舞臺上的劇種很少,很多歷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戲種逐漸消失在舞臺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戲曲表演的觀看者越來越少。很多劇院、戲團幾乎沒有演出,即使有演出,來觀看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完全不能維持劇院的正常運轉。為了維持生計,很多人放棄了戲曲表演,投身到其他的行業中。雖然他們有著對戲曲文化的熱愛,也是無可奈何。還有很多劇院靠著財政撥款才勉強維持生計,長此以往也是岌岌可危。生存艱難是當下戲曲的實際情況。
為了戲曲文化的更好發展,加大對戲曲文化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增加宣傳渠道、改變宣傳方式可以很好地加強對戲曲文化的宣傳。首先,政府部門應大力號召對戲曲文化的傳播,將戲曲發展作為一個重點,讓更多的人重視戲曲文化的發展。例如,在教學方面增加有關戲曲文化方面的內容,設立戲曲專業,在大學里設立戲曲社團,舉辦和戲曲有關的講座和演講比賽等,從小培養學生對戲曲文化的興趣,加強學生在戲曲文化方面的學習,讓學生們更深層次地了解戲曲文化。此外,在各個地區,免費舉辦與戲曲有關的節目,如戲曲比賽、戲曲晚會等來吸引觀眾的目光,拉近人們與戲曲之間的距離,讓人們都感受到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從而讓更多的人對戲曲產生熱愛。其次,我們還可以通過媒體、網絡、電視等進行對戲曲文化的宣傳,拓寬人們接觸傳統戲曲的渠道,如增加與戲曲有關的電視節目、利用電視臺進行推廣宣傳、在各大綜藝以及各大晚會上增加戲曲表演類節目,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戲曲文化。在信息時代,加強對戲曲文化的宣傳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只有增加對戲曲文化的宣傳,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戲曲,從而促進傳統戲曲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精神生活上有了更高的追求。傳統戲曲文化的表演形式和舞臺呈現過于陳舊,無法受到當代人們的青睞,需要進行合理的創新。現如今流行音樂傳播較廣,我們可以將流行音樂與傳統戲曲相融合,讓人們對戲曲有全新的認識。當下流行音樂與傳統戲曲相融合的作品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很多,例如李玉剛的《貴妃醉酒》,前面運用的是流行的唱法,后面加入了戲曲中京劇的元素,讓整個作品充滿了戲曲文化內涵,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同時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對傳統戲曲文化產生興趣。這樣成功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東方紅艷的《夢江南》、林俊杰的《醉赤壁》、楊鈺瑩的《遇江南》等,傳唱度都非常高。另外,在短視頻快速發展的時代,觀看小視頻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將戲曲以背景音樂的形式穿插在視頻中,可以讓人們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接觸傳統戲曲,讓戲曲文化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
流行音樂之所以廣泛流行于人們的生活中,深受大家的喜愛,不光是因為流行音樂的表演形式新穎,還因為其培養出了大量的歌手。在這個追星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和歌手,人們會因為喜愛而去關注他們的作品,有時甚至不會在乎作品本身的好壞。當音樂人具備更高的知名度時,他們的音樂也會得到更廣泛的關注。所以,想要讓傳統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需要注重對戲曲人才的培養。在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鮮明的例子,例如人們非常熟知的歌手李玉剛,在參加完綜藝節目后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同時也讓他的作品《新貴妃醉酒》廣泛流傳。在《新貴妃醉酒》中,融入了京劇的元素,這讓人們對京劇與戲曲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生活中,年輕人接觸戲曲的機會非常少。如果培養出更多的戲曲人才,讓人們在關注這些優秀人才的同時關注戲曲,可以讓年輕人更多地接觸和了解傳統戲曲,進而更好地將傳統戲曲傳承下去。
綜上所述,傳統戲曲是我國獨特而富有魅力的傳統文化之一,在國內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今,傳統戲曲的發展道路上遇到了重重阻礙,需要我們為戲曲的傳承與創新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加強對戲曲文化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戲曲魅力;注重培養戲曲人才,讓更多的人傳承戲曲文化;在創作時將戲曲文化與流行文化相融合,提升戲曲的表演形式等,讓戲曲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