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榮
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李元小學
在當今時代,小學語文的教授課堂中,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模式依舊是一些以往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枯燥無味,并且在授課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的新意和亮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并且,當遇到復雜且困難的授課內容時,如果是一些能力稍弱的學生,可能會無法完全的理解授課內容,或者會有學習思維混亂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下,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為學生們進行思維梳理,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思維導圖借助網格化圖表的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表述,形成清晰的邏輯關系,能夠幫助學生認真思考和探索。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必須要確保教學內容豐富全面,思維導圖應當涵蓋文章的邏輯關系以及全面的思維節點,才能夠使學生在復雜的關系中構建完善的思維脈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思維導圖不僅要保障有重點知識,而且要對語文知識點進行延伸,全面重視邏輯關系,對于所學知識點予以遷移,在劃分邏輯關系時應當重視知識點間的關聯性,切記不要混亂關系,否則可能會出現邏輯錯誤。在語文教學中也可以將基本的知識關系借助符號的方式進行展現,既能夠簡化邏輯關系的表現形式,也能夠便于學生理解。所以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監督引導作用,深入挖掘語文素材,體現出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
1.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結構。小學生思維較為發散,且想象力豐富,對枯燥的文字材料不能有效提煉出有用的知識點。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對文章信息一目了然,同時也達到了知識網絡構建與知識點的鞏固作用。例如,教師在講解《路旁的橡樹》一課時,可讓學生讀出自選的內容部分,當讀到“筑路工人突然停下來”這段課文時,教師可將關鍵詞標出,讓學生將文中建筑工人對橡樹的關注、愛惜心理的詞匯分別找出,教師一一填寫在關鍵詞周圍,讓學生通過對工人及工程師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方方面面細致地分析出其心理活動,各個片面知識梳理后將其整合,構建出知識網絡。最后將學生疑問、見解一一羅列。讓學生在互動、議論中共同完成思維導圖知識網絡的構建,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2.化繁為簡,明確課文重點。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勾勒文章概要,為學生還原課文重點、段落聯系。調查研究表明,小學生對于形象事物的感知力和接受程度較高,但在理解抽象的概念、含義時尚處在一個較為淺的層次。思維導圖作為搭建抽象內涵與具體形象之間的橋梁,能夠通過各種簡潔明了的符號將語文的邏輯思維可視化,大大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積極地采取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掌握。以二年級上冊《開滿鮮花的小路》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以鼴鼠先生為核心繪制一個思維導圖,通過動畫相繼展示與鼴鼠先生對話的幾只動物,然后點擊它們之間的超鏈接跳轉,追蹤課文原句,幫助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通過提取刺猬太太、狐貍太太幾兩個動物說的話,以及突出松鼠太太前后的對比,能夠讓學生明白長頸鹿送給鼴鼠的禮物是花籽。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整理思路,引導學生感知語言的奇妙。
3.借助思維導圖,體現閱讀教學拓展性。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我相信每位教師都能從教學中感悟出來。語文知識的豐富性涉及是多方面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教材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在當前語文教學中,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課本上的閱讀內容與課外知識做一個銜接。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教學《落花生》這節教學內容時可以將《梅花魂》《白楊》、《訪蘭》等作品與落花生進行對比閱讀。學生閱讀完之后就可以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分析其存在的共同點,落花生中所蘊含的道理是做人就要像花生一樣樸實無華、默默無聞,文章借物言志手法;梅花魂主要是在描寫手法上和落花生是一樣的;白楊講述的道理是一樣的,從文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的直,哪需要它,它就在哪生根發芽……”雖然是在說白楊,其實表達的還是作者的內心學;訪蘭則是通過對比家蘭和野蘭的不同之處說出了同樣的道理。“父親拉我坐在潭邊,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里;他看著蘭,也在看著我,說:“做人也是這樣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會給社會有多大貢獻的。”這樣教師通過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課堂閱讀內容與課外閱讀內容之間形成內在聯系。在長期的堅持訓練中,學生不僅習得了閱讀方法,也能夠增加自己的閱讀量,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體現了生活處處皆語文的思想。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是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正確應用它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學習和積極發展。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探索他們的思維潛能。因此,老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思維導圖,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協助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知識。